新课程背景下寄宿生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2-09-24 10:41:08

新课程背景下寄宿生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

摘 要:对寄宿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规范学生的行为,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使学校在寄宿生管理中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寄宿生 养成教育 习惯 行为 素质

我校是新建高中,地处县城,面向全县招生,有住宿生2000多人。学校对家住较远的住宿学生实行封闭式管理。这些学生绝大多数都来自农村,其中留守学生较多,生活习惯不好,表现为宿舍卫生差、动手能力差、生活习惯不好、集体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弱、公共意识差。针对这一现状,在我校寄宿生中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已成为学校寄宿生管理中刻不容缓的任务。

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习惯能决定人的命运,改变人的一生。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惟诚说:“人的全面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孩子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三大核心任务。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认为对寄宿生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建章立制,用有效可行的制度规范学生言行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一新生入学伊始,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军训期间的晚自习由班主任进行纪律规范教育,让学生学习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军训结束后,专门召开住宿生大会,对住宿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和要求,让学生改变生活、卫生习惯,养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意识,使学生在开学伊始就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具体怎么做,为即将开始的集体生活奠定良好基础。而在入学教育的主题班会上,要在班主任带领下讨论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常规制度,如学生一日常规、学生生活常规、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并编印资料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有“法”可依、照章执行,进一步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参与实践,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凭简单的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必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加以训练和培养。因此,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加强检查与考评,在学生中形成一个争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具体活动有:推广“校园文明语言”实施方案,给学生印发校园常用文明语宣传材料,各班级成立推广与监督小组;开展“内务技能”培训活动,床铺的整理、生活用品的摆放要求整齐划一、标准一致,并进行整理内务比赛;开展“向坏习惯告别,与好习惯同行”主题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宣传,以寝室为单位落实,学校组织值周教师加强午休晚寝的督查,杜绝了学生吵闹、玩手机、上网等不良现象;以学校为整体进行“文明宿舍”与“文明礼仪示范生”的评比活动等。

三、言传身教,让班主任的真诚感染学生身心

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班级,班主任在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应发挥核心作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通过班主任的教育和班集体的影响而形成的,因此加大班主任的工作力度,言传身教,以师育生,对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学生在学校过集体生活,心智还不太成熟,如果同学之间出现了矛盾和隔阂,难免冲动犯错。班主任在平时的德育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有宽容心、同情心,学会忍让,助人为乐,鼓励同学之间进行平等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完全融入周围的群体中去。

学生在学校住宿生活,父母亲常年在外打工谋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无法也无处去诉说。班主任就要及时地了解学生在校内的表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引导学生学会照顾自己,自觉遵守纪律,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其乐观向上的心态。

四、循序渐进,养成教育要常抓不懈

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从细微处入手,通过长期训练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谷堆论证”理论认为,一粒谷子不能形成谷堆,再加一粒谷子还不能形成谷堆,但一直坚持下去,谷堆形成了。这个理论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从细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的,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它启示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循序渐进,从“早”抓起,从“小”抓起。例如,在宿舍卫生、内务方面,值日生每天必须搞好宿舍卫生,个人物品摆放整齐,被子按统一样式折叠,统一方向摆放。每天由生活老师和值周教师检查督促。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逐渐形成了。

在寄宿制学校中,对住宿生的养成教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了住宿生的养成教育工作,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成了有源活水,教学工作自然会井然有序,教学质量就会稳步提升;学生在平安和谐、乐观向上的氛围中 就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丁作印 《甘肃教育督导》.2013年,第12期。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组编《中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上一篇:评课境界的粗浅认识 下一篇:浅谈在电工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