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网站把握“大事件”的能力

时间:2022-09-24 10:20:06

地方网站把握“大事件”的能力

在重大新闻面前,尤其是重大突发新闻面前,地方新闻网站如何与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商业网站一起参与报道,把握舆论导向,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更是给网络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看准“性”

所为看准“性”,是说要看准新闻事件的性质,也就是对新闻事件的后果、影响做出准确的判断。

我们就“山西溃坝事件”和“三鹿奶粉事件”作一下比较:不难看出,两起事件都是恶性的,处理不好都会造成负面影响。但是两件事件又有很大不同:首先是关注范围不同。因为对于山东的一个地方新闻网站的读者群而言,“溃坝”事件由于发生在山西,距离较远,读者中极少有和“溃坝”中死亡者有关联者。关注的读者多是关心时事,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公职人员,范围相对较小;而“三鹿奶粉事件”则不同,奶粉生产地据山东很近,“三鹿”在德州市当地可以说无人不知,在当地有很大的消费群,而奶粉作为日常消费品,可以说影响到了千家万户,关注此事件的读者范围较之前者就大多了;其次,关注程度不同。“溃坝”事件作为一个地方性的突发事件,影响范围是有限的,读者通常作为一般关注,关注点集中在死亡人数,死亡原因,如何处理等等大的方面,关注程度较弱。而“三鹿奶粉事件”,受害者是婴幼儿,孩子的健康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那么读者关注的就不仅仅是大的方面,而是具体到哪一种奶粉对孩子影响大,含量多少,甚至要了解一些专业知识,关注程度明显要强的多;第三:读者的心态不同。“溃坝事件”作为本地的读者而言,是“局外人”,是“旁观者”,所以面对事件的发生,读者是比较冷静的,分析问题也就相对比较客观和公正。而“奶粉事件”,对于每个读者而言都可能是受害者,那么心情也就难免比较激动,看待问题也就容易造成偏激;第四:事件的延展性不同。“溃坝事件”虽然是一个恶性的事件,死亡人数也足以让人震惊,但是在党和国家做出一系列严肃的合理的处理之后,就渐渐被淡忘了。而“奶粉事件”却影响深远,这是由于奶产品是日常消费品的属性所决定的,即使读者从未食用过三鹿产品,那么其他品牌的奶产品是否也添加了三聚氰胺也令人怀疑,那么,很多读者还要继续关注下去,从奶粉到鲜奶,再到冷饮、奶糖、糕点等等。

如果说上面两个事件共性不足,我们再拿几年前的“大头娃娃”事件和“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作一比较:两者都是不合格奶粉导致的损害婴幼儿身体乃至生命的事件,以至于很多读者在发生了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很快就联想到了“大头娃娃”。然而,就是如此相似的事件也有很多不同:首先表现在受害者规模,前者是地方小企业生产的劣质奶粉,销量很小。三鹿是全国知名的大品牌,全国各地都不难见到,相应的受害群体要大的多;其次,前者的消费群体消费能力较弱,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受害者的文化层次、法律意识乃至接收信息的渠道都不能和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中的受害者相比等等。

任何新闻事件都有其个性,不能简单的以正面、负面概之。只有找出了新闻事件的个性,为处理新闻事件提供可靠依据,才能把握正确的宣传方向,更好的发挥网络引导的作用。

找准“点”

所谓找准“点”,就是重大新闻事件的宣传确定宣传基调。一切的宣传都是基于这种基调之上的,都是服务于这个基调的,也就是核心思想,或者说要实现的目的。

“南方雪灾”和“四川大地震”两个事件同是自然灾害,自然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其中又蕴含着极大不同:首先,程度不同。显而易见,震灾要严重的多;其次,受灾群众心态不同。雪灾突如其来,但随着天气转暖,一切的问题都渐渐消失,受灾群众虽然焦急,但却不难看到希望,心情中更多的是期盼。而四川大地震的发生,让无数房屋变为废墟,无数受灾群众失去亲人,他们的心情更多的是绝望,房屋塌了还可以重建,失去的亲人却永远不能回来;第三,事件发生的时间不同。雪灾发生在春节前夕,这是一段特殊的时期,也是令多数滞留在途中的群众焦灼不安的原因;第四,必然性不同,南方的雪灾,虽说突如其来,但毕竟有些东西是有可能避免的,比如说大面积的断电,很多人就会质问供电能力和供电线路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比如说冰雪清扫的速度等等;而四川大地震则相对来说存在了太多的必然,唐山大地震的倒塌声如在耳畔,对于地震的威力中国人并不陌生。

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给这两个事件一个定位了:南方雪灾:理解和坚持;四川地震:信心和奋斗。

理解和坚持――理解来自感动。人被困旅途,难免心生抱怨,大到基本设施建设,国家应急能力,小到停滞中的衣食住。这时候,党和国家更多需要的是理解,也需要受难群众的坚持。总理来了,他和受灾群众在一起!能不让人感动?感动之余,那还有什么抱怨呢?同时,人们更是知道,此时坚持就是胜利!

信心和奋斗――四川大地震,无数家庭瞬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置身事外的人,也很容易想象那是一种怎么样的绝望。全国哀悼日,举国缟素,同一个时刻,十几亿人为遇难者默哀。这种哀痛,传递给灾区一种信心,一种力量:我们不能在悲痛中沉沦,我们要在悲痛中奋起!我们要用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富饶的乡村来告慰遇难亲人的在天之灵!给灾区人民信心的还有全国人民无私的援助:一支支救援队伍,一批批救援物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双双温暖的手,一张张逆境中绽开的笑脸汇聚成灾区人民的信心和力量。

重大新闻的报道只有找准了“点”,确立了明确的主题思想,围绕主题展开报道,我们才能自如的驾驭宣传走向,才能使报道“不跑调”、“不走样”,使网络媒体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把握“度”

这里说的“度”,指的就是适度,适当。凡事都有个“度”的问题。而重大新闻的报道也存在一个度的问题,过了则容易引起读者的逆反心理,对你的报道产生厌倦,反感,继而还会产生疑问,反而适得其反;欠了,则无法达到传播效果。那么这个“度”如何把握呢?

分清段落,按部就班。重大新闻的报道往往具有阶段性,上面我们谈到重大新闻的报道要有主题,那是大的报道方针,到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还要根据情况总结出阶段性的主题来,适度调整方略,引导读者。还以四川大地震为例:5月12日,地震爆发后,媒体对此进行了大力宣传,不但弘扬了民族的互助精神,也让灾区人民感到了温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类报道只应用于地震发生后最近的几天,后面就应该切入到捐款捐物、抗震自救等方面上来。但一些媒体对此类报道仍是乐此不疲,有的甚至夸大报道,给广大群众发出了错误的信号,很多有热情但没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跑到灾区,结果使拥堵的道路更加拥堵,紧张的物资更加紧张。

形式多样,“点”到为止。网络宣传的形式多样,几乎囊括了以前所有传统媒体的形式:视频,音频,图文等等,这是传统媒体不能比拟的。在一些重大新闻的报道中,我们要善于用好这个强项,使读者喜闻乐见。

另外网络还有其更大的优势,就是读者的参与。论坛,博客,利用的好,要比单一的报道效果好的多。比如烧事件,网络媒体利用了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报道之后,“点”到这里,无需再发表什么言论,读者已经自发的参与进来,群情激奋,纷纷加以指责。

网络由于其海量集纳的特质,内容制作相对传统媒体粗糙的多。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字之别,韵味大不相同。所以,网络稿件也应精编。2007年末,一个名字感动了中国,他就是德州籍军官孟祥斌。当他的灵柩被送回德州的时候,德州新闻网制作了一个专题来纪念他。当时,专题定名为“魂兮归来”,后来几经推敲,将专题改名为“英雄还家”,其中另外蕴含了两种含义,一是表达一种眷恋,我们多么盼望英雄还活着,而是隐含着英雄精神不死的寓意。

网络作为一个新媒体,还有很多不成熟和有待开发的方面。在重大新闻的报道上也有很多值得研究推敲的地方,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高,才能让网络媒体具有更广泛的读者,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读者,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上一篇:支持“山寨版网络春晚”的理由 下一篇:“红娘”网站,推动人口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