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问题的探究

时间:2022-09-24 09:47:33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问题的探究

摘要: 结合《华盛顿协议》认证的基础、原则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现有的高校工程专业认证工作存在与高校生态化目标不合、本科教学评估区分度不够以及职业技术资格衔接不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现有专业认证工作的建议和未来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效性;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4)04-0028-05

收稿日期:2014-03-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高等教育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能级的匹配关系评价及预测研究”(4120112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强弱型省际教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制度分析及提升路径研究(12YJC790051)”。

作者简介:姚韬(1980-),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经管学院讲师,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战略管理理论研究。

2013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会员。《华盛顿协议》是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协议,旨在通过对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进行标准化认证,达到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实现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目的。由于目前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水平不高,工程型人才的国际通用性不足,我国应以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努力提升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水平。

一、《华盛顿协议》有关高等工程教育国际互认的规定

198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六国的民间工程团体签订了《华盛顿协议》。目前《华盛顿协议》在工程认证领域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多国工程团体纷纷加入该协议,2005年日本作为第一个非英语国家签约《华盛顿协议》进一步提高了该协议的国际性。截至2013年,该协议签约的正式成员和预备成员增加到22个,其中包括15个正式成员和7个预备成员,逐渐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专业化程度最高、权威性最高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互认协议。

《华盛顿协议》规定:“各缔约方要尽一切合理的努力,保证负责注册或批准职业工程师在本国或本地区从业的机构,承认本协议缔约组织所认证的工程专业的实质等效性”[1]。它有三层含义:(1)签约组织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认证程序和认证结果具有可比性;(2)签约组织的专业认证体系,能够被《华盛顿协议》其它成员组织认可;(3)签约组织的工程专业合格毕业生符合注册工程师的基本质量标准,达到该协议对注册工程师的教育要求。可见,保持认证的工程专业有实质等效性的目的是通过标准化的制度来约束和监督各国工程教育认证的过程,最终实现各国高等工程教育平等交流和注册工程师的资格互认的目标。

目前我国只是《华盛顿协议》的预备会员,按照该协议的规定只有正式成员的认证方案才具备实质等效性,才能享受注册工程师国际互认的权利。同时,预备成员也不会届满自动转化为正式会员,还需要达到以下条件:(1)在预备期内(2-4年),该预备成员要完成自我评估,并通过协议对认证体系的全面审核,自我评估和审核的要求、标准、程序和正式成员完全相同;(2)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式签约组织的提名和推荐,并出具关于该预备成员认证体系和毕业生素质的正式调查报告;(3)依据调查报告,在年度大会上进行审议,并获得全票通过。在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之后,协议会对该成员的认证方案进行六年一次的定期审查,如不合格则会被降格为临时成员。因此,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工作面临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围绕上述条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整体水平。

二、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评估和认证工作回溯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启动工程教育评估考察和试点工作至今,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评估和认证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在14个工程教育领域中开展了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占全国工程教育专业类总数的45%;共认证了406个工程教育专业点,占全国工程教育专业点数的1.4%。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的通用标准、补充标准、试点办法和认证现场考察要求等文本体系初步建立,为我国开展国际化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以“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的成立为标志,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回顾20多年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评估和认证工作的发展历程,我们可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工程教育专业评估调研时期。1986年11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评估考察团对美国、加拿大的工程院校、工程企业和工程认证机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访问和调研。这次访问是我国第一次以官方考察团的形式,较为系统地对国外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的制度、程序、标准和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学习和调研,考察团成员回国后还对国外工程教育、工程专业论证及评估制度的先进经验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这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评估和认证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2]。

第二阶段为工程教育专业评估时期。1992年,原建设部制定了建筑学专业评估制度,并于当年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具体负责建筑学专业评估工作。在随后的几年中又陆续开展了对土木工程专业(1995年)、城市规划专业(1998年)、工程管理专业(1999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4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05年)等5个本科专业开展了专业评估工作。

第三阶段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时期。2006年5月,我国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正式开展高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2006年底,该专家委员会有关工作组共计在4个专业领域内完成了了8所高校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2007年初又新增了环境、水利、交通运输、轻工食品、地矿等5个专业领域和18所高等院校开始第二阶段的试点认证工作[2]。同年底,“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18个试点院校的专业认证结果进行了审议,并根据审议结果修订了08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手册》,同时决定成立“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监督与仲裁委员会”,具体负责对专业认证政策、程序和结果进行抽查和监督。

第四阶段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全面实施时期。2012年1月1日成立的“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正式取代“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负责全面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2013年6月,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被《华盛顿协议》认可,并成为其预备会员[3]。这标志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开始步入国际化轨道,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获得国际教育界和工程界的认可打开了通道。

毋庸讳言,虽然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经过学习、评估和认证试点等阶段的积极探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并成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会员,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开展的时间比较短、经验不足,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区分度不高。一般而言,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立足点是通过评估来发现和分析高校的教学资源和学科优势,其根本目的是促进高校以人才培养为本,注重内涵发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而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立足点是通过认证来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本目的是增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通用性,提升工程师培养的国际认可度。

2.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与高校多样化生态不合。例如,一些认证专家对高等工程教育专业内涵的理解片面,忽视了对当今工程专业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把握,认证理念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狭窄的专业范畴内,对专业范围进行了十分严格的限定(由于新兴专业包含大量的跨专业交叉课程,严格限定专业范围会导致高校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环节严重脱节);过于强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统一,忽视了不同工程教育专业的差异性和多样化;过于强调以定量指标作为认证的最终标准,误导各高校不顾自身情况盲目追求数量指标达标,导致高校工程专业培养模式趋同和高校办学特色的弱化。

3.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职业资格注册制度衔接不紧。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高等工程专业学历学位是取得职业资格证的学术资质,二者是相互衔接关系。事实上,加入《华盛顿协议》的很多国家一般是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职业资格注册制度紧密结合,即工程教育专业毕业生在获得毕业文凭或学士学位的同时,也会获得相应专业工程师等执业或注册资格。我国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政策对两种体系进行统筹衔接,导致高校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定位比较模糊,职业资格注册制度的激励效应缺失,学生参与实践性训练的自觉性、内驱力不强。

三、完善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政策建议

按照《华盛顿协议》,凡加入该协议的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签约组织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评估和认证体系,并要求这些体系具有专业性、公正性和规范性。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全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方向,规范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各个环节,是我国有效履行《华盛顿协议》,实现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际互认目标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必须坚持以“五位一体”的评估制度为核心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专认证包含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之中,是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五位一体”评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4]。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的是为工程型人才进入特定专业进行从业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是对高等工程技术专业质量必须达到某一标准的合格性评价,其本质是保证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例如,大量真实的第一手专业状态信息,是进行专业认证工作的基础和重要资料。专业状态信息库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设备及条件、实验室开放状况、师资队伍建设及水平等反映专业办学状况的数据,这些数据都可以在建立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时进行同步收集和整理。因此,要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效率,节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本,必须坚持以“五位一体”的评估制度为核心。

(二)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必须在质量和水平上与国际接轨,程序和标准上有中国特色

应当看到,《华盛顿协议》是世界各签约组织进行工程教育专业学位和职业资格证的国际互认平台,其目标是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达到工程技术职业资格国际互认的效果。然而《华盛顿协议》并没有要求各签约组织制定的专业认证标准和程序完全相同。因此,在保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前提下,建议采用一些符合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实际情况的程序和标准。事实上,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能够有效地执行,其前提条件是必须成立一个公平、专业和规范的认证机构。这一认证机构应当负责的工作内容包括:认证方案的制订,认证工作的执行,认证结果的反馈和日常的组织协调工作。从国外负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组织来看,一般都是非官方的中介机构,如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英国工程理事会(ECUK)、日本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JABEE)等[5]。由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尚处于探索阶段,且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大,工程类专业认证和注册工程师制度涉及的体系复杂、单位众多,完全模仿西方国家采用非官方的中介机构进行认证,可能会导致工程专业认证的管理和组织工作出现混乱。因而现阶段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还是应该在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下进行管理。比如,可以在政府的统筹安排下,把原有的科学技术协会、行业认证协会和工程技术协会(学会)进行优化整合,以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成立专业认证机构,以保持原有机构的工作可持续性。待到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后,再转型为完全独立的市场化认证机构。

(三)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标设定应力求既要全面科学又要简洁可行

我们认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在指标设定环节应考虑指标的全面性和代表性,防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信息出现遗漏,错误和虚假现象。同时,专业认证指标的设定也不宜过于繁琐复杂,因为繁琐的指标会导致相关数据获取困难、认证流程的可操作性差和投入产出比低等问题。目前,《华盛顿协议》签约国的工程教育认证有“抛弃以往繁复晦涩的指标和计算方法,转向使用简明计算方法和定义清晰指标,并加大定性指标比例”的新趋势。以日本的工程教育认证机构(JABEE)的认证新标准为例,该认证标准主要包括4大方面的6条标准,该标准的一级指标中仅有一项涉及定量的标准,即对课时量以及相关课程比例的规定,并没有对指标的数量和权重设置过多地关注,而是更加重视专业认证指标设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四)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应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导向,促进多方共同合作

从世界各国进行工程教育认证的经验来看,近年来工程教育认证的重点有从考核教育输入转向考核教育产出的趋势,也就是说倾向于采用能力导向的认证标准,更加关注教育的结果。《华盛顿协议》也提到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多领域合作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和健全的工程观念[4]。因此,我国在制定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指标时,应着重关注学生在已经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是否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并在跨领域开展研究的能力,以及用人单位对高等工程教育本科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和聘用情况。这些指标都从产出的角度,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高校的角度上看,必须更加重视工程教育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满足工程单位用人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可以按学生的比例配备工程专家,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名誉教授。同时,要创造机会让大学工科教师到企业挂职,建立激励大学教师到企业挂职的长效机制。高校还可以采用邀请各专业领域的工程专家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工程设计模拟大赛来增加工科专业学生实训实习的时间,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提高工业实践比重等办法来强化工科学生的工程观念。

从技术资格认定的角度上看,应当把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有机衔接起来,使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具有延续性。实际上,许多《华盛顿协议》签约组织都是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注册工程师认证的双向机构。这意味着从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学校毕业,同时就获得了注册工程师的职业资格。比如,按照德国有关规定,凡经自然工程学科领域高等教育学位认证机构(ASIIN)认证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获得德国正式学士学位的同时,自动获得工程师执业资格。

从校企合作的角度上看,企业要主动加大对大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的扶植和支持。比如,企业可以与高校界合作建立实验室和博士后研究中心,设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其日常工作人员的配备可由高校师生和企业界工作人员共同组成,其薪酬由企业发放,研究成果由企业和高校共享。这种方式既可以建立起大学与企业界的稳定联系,强化高校工程教育的实践训练,又可以增强企业的研究力量,给企业工程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五)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应当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持续改进现有认证标准

工程教育专业的国际认证是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产物。因此,在促进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过程中,我国不仅要让自身制定的认证程序和认证标准符合国际惯例, 还应该与其他国家的工程教育界和学术团体积极交流,保持紧密联系。以欧盟为例,该组织在上世纪末实施的“伊拉斯谟斯计划”就是一项包含国际工程资格互认在内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计划。该项计划的主要内容有:对欧盟各成员国之间高等院校工科教师学生进行联合培养,鼓励和资助他们到欧盟其他国家的工程院校教学和进修,参与国的多所大学共同颁发双硕士或多硕士学位,以提高学位认证的国际性;鼓励非成员国学生赴欧攻读这些顶尖工程硕士课程,并对教学质量高的课程进行拨款补贴;资助欧盟的大学生到欧洲以外的一流大学工程专业短期留学以达成认证全球化的目的。

当然,《华盛顿协议》设定的标准也会随着经济发展、教育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我国还应当加强对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发展趋势的研究,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持续的改进,使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与《华盛顿协议》的其他签约成员认证水平始终保持一致。

总之,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应当以此为契机,通过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企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稳步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我国高等教育界和工程界应当开阔视野,始终把握高等工程教育认证的前沿方向,吸取国际先进经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模式,不断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和水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国际化的工程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玲,雷环.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的工程教育认证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88-89.

[2] 方峥.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国际化之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0):72-73.

[3] 吴启迪.稳步推进专业认证工作 提升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9(2):18

[4] 都满昌.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35.

[5] 张彦通,韩晓燕.美、德两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特色与借鉴[J].中国高等教育,2006(8):60-61.

Research on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Based on the Washington Accord

YAO Tao WANG Hong SHE Yuan-guan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ideas and principles of "Washington Accord" certification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ngineer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istence work does not meet the ecological goal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 distinction is not enough and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are unstructured.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Chinese current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Key words: Washington accord;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ccreditation;equivalence;internationalization

上一篇:改造工作论视域下的大学生“低层次就业” 下一篇: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政府干预:范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