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陶瓷渊源

时间:2022-09-24 07:50:34

中日陶瓷渊源

【摘 要】从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对世界的陶瓷发展进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对日本陶瓷的发展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关键词】陶瓷;中日;发展;历程

一、中国陶瓷历程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器物。陶器是用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我们的祖先对粘土的认识是由来已久的,早在原始社会的生活中,祖先们是处处离不开粘土。他们发现被水浸湿后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晒干后变得坚硬起来。先民们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发现晒干的泥巴被火烧之后,变得更加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而产生了。陶器的发明,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而经过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的器物称为“瓷器”。从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来看,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多年的灰陶、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红陶、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壳黑陶”、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宋、辽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壶、琉璃、法花器及广东石湾的陶塑等,都是别具一格,倍受赞赏。但是陶器始终是文明初级阶段的产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注定了它逐渐被历史淘汰的命运。而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国先民们点土成金,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亨有盛誉的中华古瓷,已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里的明珠,也将越来越广泛地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并受到广大收藏家和陶瓷爱好者的珍重。

二、中国陶瓷对日本陶瓷的影响

据日本史籍《书记》记载,早在日本的南北朝时代大明七年(463),日本天皇就曾派遣吉备弟君为大使,欢因利为副使,来到朝鲜半岛的西南部,邀请我国匠师前往日本传播技艺,其中聘请有陶部的汉族手工艺匠师约数十人前往日本。五世纪初日本生产了须惠器,这是一种质地坚硬的陶器。在推古时代,日本还没掌握制作施釉的技术。不过须惠器中已有中国式造型的陶罐,说明当时日本已在努力制作中国风格的陶器。八世纪时唐三彩输入日本,日本的统治阶级十分珍视唐三彩的优美造型和高雅风格,希望能更多地占有。因此,奈良宫廷开始研究唐三彩的制法,制作了造型、釉色和纹饰都酷似唐三彩的一种陶器,即奈良三彩,从而奠定了日本陶业的基础。八世纪以后,不仅有唐三彩,而且有青瓷、白瓷、彩绘瓷输入日本。这时,日本除仿制烧成了奈良三彩,还以须惠器、土师器制作了和唐代陶瓷器极相似的四系罐、四耳壶、长颈瓶、双耳壶和三足壶等。随着输入中国陶瓷数量的不足,日本烧制的绿釉陶器,无论釉色,均受到当时同一时代中国瓷器的影响。从十世纪以后,日本迫切地需要中国的青瓷、青白瓷和黑釉瓷器。随着黑釉器外销日本,烧造黑釉器的技术直接被传到日本。这时,日本曾派人来福建学习烧造黑釉器的方法。他们回国后,在懒户开设窑场烧造黑釉器,这便是日本人今天所称颂的“獭户物”、“懒户烧”。建窑黑釉器的烧造方法传到日本后,对日本陶瓷业的影响很大。懒户窑除烧黑釉器外,还烧制梅瓶。因为当时景德镇的各类梅瓶大量外销日本,受到日本人的欢迎。于是他们仿制梅瓶,这是日本受中国古陶瓷影响而接受中国陶瓷的方式之一。懒户窑还生产赣州七里镇窑带擂座的小罐的仿制品,用作茶罐。德化窑的外销对传播陶瓷技术方面也发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日本的窑炉是深受德化阶级窑的影响而设计的。十六世纪日本盛行饮茶和家餐,日本迫切需要茶具和餐具,除青瓷和黑釉天目外,对刚流行的青花瓷和五彩的需求很大。明正德六年(1511)春,日本伊势国西郡大口村的陶瓷艺术家伊藤五郎太夫来到浮梁县学习烧制瓷器的技术。两年后学成回国,在肥前伊万里开创伊万里窑,又在鹿背山开窑,传播青花烧制法。其作品造型稳定,色泽鲜丽,描绘手法浓淡得宜,风格雅致,并铭刻“吴祥瑞”、“五郎太夫吴祥瑞”款识。其无论从造型、纹样、釉色等明显受到明青花的影响。明代伊万里窑使日本烧造成了真正一千度以上的高温瓷器,是日本陶瓷史上的一次大飞跃。 明宣德年间,出现了晶莹如同宝石般的霁红。成化年间,又创烧了斗彩。嘉靖后,各种颜色釉、彩绘、描金瓷器,广泛流传到日本,并对日本瓷器产生很大的影响。万历十四年(1616),朝鲜陶瓷匠师李参平在佐贺县有田郡的泉山,发现了优质瓷土,开创有田窑。作品有青花、五彩刻花瓷等,明显受中国明代瓷器的影响。中国古陶瓷自出现以来对日本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物质文化的交往进行的。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中日两国的往来必须借助水路,依靠船只,中国古陶瓷正是依靠水路运往日本,而对日本产生影响。中日之间交往的路线大致有南北两条:北路是从宁波出发,经中国东海岸,然后北至山东,或经由运河至山东,横过渤海,沿朝鲜西海岸,最后抵达九州。在九州的博多古港出土许多中国古陶瓷即是证据。南路也是从宁波出发,横渡东中国海,沿琉球群岛迂迥前进,现从琉球群岛发现很多陶瓷片,说明这是古商人的集散地,然后送往日本各地。

明代后期,泉州水手开辟了泉州经台湾南部的新航线,东出台湾,沿琉球群岛迁迥到达日本。此外,中日之间的交往常借助朝鲜半岛为中转站,先沿中朝之间贸易路线到达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运往日本。中国古陶瓷对日本贸易的主要港口是宁波港。唐时的扬州,宋元明时的泉州,大量输出陶瓷器到日本。中国古陶瓷就是从这些港口,沿着上述路线源源不断地输往日本,并对日本人民的文化、生活发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詹嘉.日本陶瓷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演进[J].中国陶瓷, 2001(03).

[2] 黄志诚,许艳艳.打造传统产业集群品牌,增强集群竞争力[J].江苏陶瓷,2009(06).

上一篇:闪米特的奇幻漂流 下一篇:夜市的实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