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饮食启蒙教育中对外来饮食文化的反思

时间:2022-09-24 07:04:18

日本的饮食启蒙教育中对外来饮食文化的反思

摘 要:日本拥有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同时作为一个善于融合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国家,日本吸收了大量的外来饮食文化。外来饮食文化在给日本人带来更为方便营养的饮食,改善日本人的体质同时,也造成了诸多问题。为此,日本颁布一部名为《食育基本法》的法律,通过饮食方面的启蒙教育,对外来饮食文化进行反思,进而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回归,将传统和外来的饮食文化进行更合理的融合。

关键词:饮食文化 启蒙教育 《食育基本法》

一、前言

日本是一个本土与外来文化的高度融合的国家,在饮食文化方面,体现出了融合的特点:既积极地接受外来的饮食文化以适应现代生活,同时也以传统饮食文化为参照,针对吸收外来饮食文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本文以日本近年通过的《食育基本法》为中心,探讨日本在饮食启蒙教育中对外来饮食文化的反思。

二、外来饮食文化的功过

外来饮食文化对日本传统饮食习惯产生冲击主要集中在明治维新时期及战后。特别是战后,各种外来的饮食文化在日本逐渐流行并取得极大发展。受到外来饮食文化的影响,日本人比从前摄入了更多的营养,加上包括政府、学校、公共组织等机构等对儿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视,日本国民的体质更有了较大提升,特别是国民的身高,有了明显增长。

然而,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带来了极其丰富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因扩大生产的需要采取了高度的专业分工。这种高度的分工方式使我们对社会整体的认识割裂开来,使我们习惯于享用“成果”而丧失了对“过程”的认识。同时,由于快节奏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逐渐开始将饮食作为一种事务性的工作。其代表便是快餐文化的盛行。这种快餐的主要形式为“外食”,将食物的消费与生产分割开来。同时因为规模扩大的原因,在原料的采用上也更倾向于低价和量大,客观上造成了对包括粮食在内的海外原料的依赖。

在制定《食育基本法》之前,日本国民的饮食生活出现了如下问题:(1)脂肪摄取过剩,营养均衡的不断恶化。(2)不吃早饭成为习惯、孤食(一个人用餐)、个食(家庭成员各自吃不同的饭菜)的倾向增加,饮食习惯混乱。(3)儿童及学生中肥胖增加、过度减肥、体力不足等对健康的影响。(4)对食品安全丧失信赖感。(5)有关各种食品的健康性及危害性的信息泛滥,缺乏正确的信息。(6)监护人无法正确掌握并管理孩子们的饮食生活。(7)难以在家庭中传承与食材有关的知识、烹饪技术、饮食文化、与饮食有关的礼仪等。(8)食物资源的浪费严重。(9)食物的海外依存日渐严重,粮食自给率低下。

三、《食育基本法》中对外来饮食文化的反思

针对以上问题,日本出台了《食育基本法》,以教育的手段来达到立法目的。

“食育”一词,泛指各种与饮食有关的活动与教育。2005年6月17日,日本公布了《食育基本法》,在世界范围内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饮食启蒙教育。《食育基本法》的前文中,明确指出了食育的对象是儿童,并指出了法律所要达到的目的乃是提出培养国民有关“食”的思维方式,实现健全的饮食生活,构筑与“食”有关的消费者与生产者间的信赖关系,搞活地域社会,继承和发展丰富的食文化,推进与环境和谐共存的食品生产及消费,推动粮食自给率的提高。

《食育基本法》确定了食育的基本理念及实现该理念的责任主体及基本方式。在这些基本理念中,体现出了日本人对于外来饮食文化,尤其是西方饮食文化的反思。

(一)针对外来饮食文化中非健康因素的反思

如前所述,针对外来饮食文化中的非健康因素,法律指出要通过培养对食物正确的判断力,实现终生健全的饮食生活,从而增加国民身心健康,规定食育必须坚持以下宗旨:提供以食品安全为首的有关食品的广泛信息并就相关内容交换意见,加深对“食”的知识掌握及理解,推动国民实践正确的饮食生活。

(二)针对外来饮食文化中实用主义原则的反思

伴随外来饮食文化而来的是工业化时代饮食的效率与分工,这种分工造成人们对于饮食的形成过程缺乏认识,《食育基本法》指出食育的开展应保证国民广泛的利用家庭、学校、保育所、地域及其他一切机会及场所,广泛开展从食品生产到消费的各种有关食品的体验活动,由此加深对饮食的理解。

同时,法律指出日本处于失去优秀的传统饮食文化的危机中。实用主义指导下的饮食更追求的是简便和规模,因此传统饮食文化的空间受到了外来饮食文化的挤占,同时基于扩大规模压缩成本的考虑,采用国外原料更有利于盈利,客观上也成为日本食品自给率下降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些问题,该法律规定:“食育必须如下推进,即充分考虑我国深具传统的优秀饮食文化,灵活发挥地域特色的饮食生活,与环境相调和的食品生产及其消费,加深国民对于我国食品需求及供给状况的理解,并寻求食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交流。由此推动搞活农山渔村以及提高我国食品自给率。”

(三)针对外来饮食文化中消费主义的反思

因为外食的常态化,用餐成为了一种花钱购买物品及服务的交易,因为支付了对价,所以没有必要对自然和服务者表示特别的感谢。这与前述日本传统饮食观念中“顺应自然”和日本人的感恩意识相违背,因此该法特别指出在推进食育的时候,必须加深国民对于食物来源的感谢之念以及理解。并且作为具体的措施,要求农林渔业者及农林渔业的有关团体“努力积极提供与农林渔业相关的多种体验的机会,使国民对自然的恩惠及与饮食有关的人们的活动的重要性加深理解”。

综合以上三点,《食育基本法》体现了日本将当代饮食文化中体现出的问题,着重反思了外来饮食文化,试图以对传统的部分回归为手段,将传统饮食文化与外来饮食文化进行融合,以取长补短,使本国建立更适合时代,适合国情的饮食文化。

四、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的《食育基本法》对于中国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中国在饮食方面的立法,采取的主要是外源性的监管和追究,缺乏一种内源性的长效机制,使国民能够自主地参与到健康饮食当中。同时,随着经济的富足,外来饮食文化负面效应也逐渐明显。因此,我们也需要一部法律,从立法的高度,在全社会的范围对我国当前的饮食文化进行反省,而《食育基本法》这种形式,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 原田信男.和食と日本文化 日本料理の社会史[M].小学,2005.

[2] 施用海.再谈关于日本的食育[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10):4-7.

[3] 森田子.食育の背景と-「食育基本法案にして-[EB/OL].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网站www.ndl.go.jp/jp/data/publication/issue/0457.pdf,2010-10 -28.

[4] 林水省.我が国の食生活の状と食育の推について[EB/OL] .农林水产省网站http://www.maff.go.jp/j/syokuiku/pdf/genjou_kadai_kai.pdf,2010 -10-05.

[5] 施用海.关于日本的食育[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10):4-6.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施甸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 下一篇:旅游解说词中的扬州与历史中的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