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社区的探索

时间:2022-09-24 01:25:03

健康社区的探索

内容提要:南京下关区中山码头滨江地带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生存环境恶劣。

通过本次概念设计,对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健康社区概念,加以整理及探讨并对健康社区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健康城市健康社区健康住宅步行环境

一、前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城市问题。面对这些城市问题,政府和相关行业(工程、医药、公共健康、公共管理、建筑、城市规划等等)必须建立全新的方案,解决交通、防灾、住房、犯罪与疾病等问题。其中健康社区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正如在《潮流引导者:建造健康而有活力的社区》中对“健康社区”的概念定义:“………表示所有改善生活质量,为所有人引导更美好未来的广义的、全社区的努力”。城市运动的内涵和健康社区的提案是一种对健康的广义定义,一种城市规划的新概念和一种全局眼光。

二、健康城市运动的历史

1、早期健康运动

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亚里士多德就已经注意到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状态的影响。

 创始于1844年的英格兰城市健康协会迅速发展,该协会促使政府对工业化和飞速发展的城市化时代中令人震惊的生活条件做出回应。

 在19世纪产生的“卫生概念”支持“人口过度、卫生设施缺乏、安全的饮用水与食物的短缺创造了传染病流行的条件”这样的观点。与之相应的反应是设立住宅标准和卫生规范。铺装街道和公共投资的给排水系统。

2、近代健康社区运动

20世纪中期,情况得到了更大的改善。人类意识到所居住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与人类密切联系又相互制约,并且在很多领域都引发了“如何在不破坏整体的、脆弱的地球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人类活动”的对话和讨论。

健康社区的概念取代了原有的那种从“医学”的角度出发,把不生病等同于状态良好的观念。他把健康扩展到一个人所能达到的一切过程――在生命各个层面探索和表达人的潜能的过程,如身体、思想、情感、社会、文化、精神、经济与智力等诸多方面。因而一个健康的社区在健康的各个不同范畴都能促进其居民实现自我价值。

197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前苏联阿拉木图举办的“基本健康保障国际会议”产生了另一个有影响力的文件――《阿拉木图宣言》宣言重申了1948年WHO形成以来一直起作用的广义健康定义。即“健康是一种完整的生理、精神和社会状态,并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并且明确指出健康是一项政府有责任保障的基本人权。它促进了多领域间的行动,提出健康状态的不平等是不可接受的,并指出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促进健康方面的重要意义。《宣言》继续强调公众参与的义务,基本健康保障是达到“全民健康”的关键。

在不断变化的宇宙中,每件事物都与其他事物互相联系并互相影响。“健康城市”概念把城市构想成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不断变化、自我组织并能自我更新。这一生态化模型的本质就是总体系统理论所表达的系统的观点。

1986年,WHO在哥本哈根公布了《世界卫生组织文NO.1――现代健康社区标准》,其中包括:清洁安全的物质环境;稳定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互助的社区环境;公众的高度参与;满足所有城市居民的需求;多种经历与资源;多样化、创新化经济;健康论坛;最佳医疗设施。

1986年11月,《渥太华》指出, “健康的基本条件和资源是:和平、住所、教育、食物、收入、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资源,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三、健康住宅的设计

健康住宅的提出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居住的因素,也就是居住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也有负面的因素,就是居住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无谓消耗,这样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也就是要建造健康住宅。健康住宅实际上就是适应人类的进步,建造健康舒适的居住场所,我们所推行的健康住宅有它的求实性,健康住宅的目的是要确保居住者生理、心理的健康,还要维护自然社会的健康,这是要在众多方面保证健康。健康住宅的求实性表现反映在对基地环境的要求,我们要求基地能够有足够的防灾、抗震、防污染这些要求。另外健康住宅还要求对弱势人群的特殊照顾,在住区要进行无障碍设计,要有符合满足弱势人群空间尺度的保证,设备设施的配置,自然环境的亲和,也就是我们的基地地形地貌地物要很好地能够保护和利用,还要和基地的绿色水系协同相处。最后是健康环境的保障,在健康住区里面要有足够的社区康体设施、医疗保健设施老人设施以及健康的行动,使健康环境得以保证。

健康住区的规划主要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点是要求和自然环境的亲和,也就是对基地的自然条件要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物,对于基地自然条件要有相应的措施来适应和有效的组织,比如说阳光、空气、水系、自然风等气候条件能够为健康住区利用。

健康住区规划的第二点是要创造健康的环境,也就是在建设过程中要创建绿色生态,基地的绿色生态状况能够很好的在规划中进行保护和利用,要提供健身休闲交往活动空间的场地,要增加大量的绿色空间。

健康住区规划的第三点是要减少住区的污染,包括生活污水的再利用,生活垃圾的回收复用,废弃物的清除控制,还有噪声的隔绝和防治。

四、治疗性步行环境设计

麻省医学院指出,有意识的锻炼可以引发即刻的积极的精神状态,如热情、机敏及更强的自信。研究表明,轻快的步行可以提供同跑步和慢跑一样的健身作用,同时不压迫关节,没有受伤的危险。其他研究者指出,健身可以同冥想一样减轻压力。由此可知,交通和规划者的责任同创造步行环境紧密相关Hancock的健康城市环境理论已经影响了几十年,现在有必要从医学研究及公众使用室外街道的偏好角度来重新审视街区设计的实质,从而更好的满足步行的疗效。

在步行环境中,治疗及预防的健康处方应同具体的治疗要求结合起来,这些要求会影响步行道的坡度、采光或阴影;舒适的街道设施的位置和距离;步行道表面弹性等。由于病人独立行走能力往往受限,设计街道时应考虑到辅助病人行走的看护者或设施的需求。经过调查表明,相比健身房、康体中心及其他公共场所,人们更经常使用街道。因此,非正式的健身设施,包括街道,是支持健身活动的社区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要充分发挥街道的健身功能和非机动交通职能,应尤其关注街道的设计和安全性。健康步行者是出于健身或治疗等健康目的而使用步道的人群,其在行走过程中具有这样的特点――步行者会在行程中某一点回到起点,形成一个环路;他们在半途往往稍作停歇;并且步行的起点和重点通常重合。该类步行通常从家或办公室出发快速打个来回,其主要目的通常出于个人的医疗或健康原因而带有治疗性。

五、精神康复的步行环境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康复的要求纳入了城市路网的设计标准,街景地带及步行区已组成社区交通中不可分割的部分。随着社会的日益复杂化,城市道路功能也趋复杂化。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为赋予环境治疗的功能――使人能治疗和康复的环境。和其他健康设施一样,步行环境应力求有助于使用者尽快康复并提供治疗环境。

随着开发商、建筑师、规划师开始从人的需求来考虑社区发展,他们也在不断反思道路设计标准,以求设计出有利于精神康复的步行环境。越来越多的医生推荐对健康有利的步行运动,而新的安全步行环境的设计标准也越来越具体。

现在,很多设计师和规划标准仅考虑行人的空间要求。人类学者爱德华.霍尔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关于人类空间要求的观点:“如果以早期奴隶贩子的方式看待人,空间需求仅是身体体积,根本不用考虑拥挤度。然而,如果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看不见的具有可测量尺度的气泡,建筑师就可以从新的角度来考虑人的空间需求了”

据称我们的视觉、听力、味觉、触觉、和嗅觉等都是随步速而加强功能。所以应尽可能走出汽车这个随处可见的闷罐,用我们原有的方式――步行来满通需求。

以精神康复为目的的步行者在能量或精神层面上常融于自我或环境。例如在犹太人的安息日中,人们通过不工作、不驾车而获得精神康复。这种隐喻的空间是认为定义的,也许部分取决于地理局限,总之他们的步行使他们获得了精神康复。在这种隐喻空间里度过的时间因人而异。

很多原因影响着走与不走的决定,环境变量是直接影响因素。同样有一系列设计标准影响着人们是否进行精神之旅,而那些反复被视为构成一个积极的步行环境的变量,代表着步行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因素。这个假设要求明确的研究评估,然后在此过程中,街道在设计,公共空间沿着交通走廊在建设,而一些重要变量已从现有的研究中浮出水面。

步行是人类与景观环境同时进行物理和精神层面上的接触为数不多的完全审美体验之一。在环境设计中中国与日本的风水、印度的教宗盛典同西方的生态设计在表达景观中的能量流动上采用大致相同的方法。自然的基本要素在材质和空间上相互关联。应用了方位和生态理论后的景观中 “气”可以顺畅流动,反之则受到阻塞。著名建筑师托马斯.巴瑞将其简洁描述为“显然道路、场地等不仅在建筑环境里是有序的基础设施,而且也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可辨识的道路序列同时具备了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导向作用。传统意义上,它象征着由已知迈向已经初露端倪的未知”。

六、结束语

回顾社会发展史,人与其赖以生存的周边环境的关系总是微妙而互动的――人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尝试着,思索着并总结着各种经验教训。因此,人们在通往健康之路上树立了无数里程碑。例如从治病到防病的健康观转换,全面健康标准及全民健康目标的确立,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公众参与的权利与义务的明确等等。人们对健康社区及健康城市的认识也有着翻天覆地的发展――从片面的机械性认识转换到万物相关的有机性认识: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认识提升到追根溯源的本质认识;从“救火式的”被动思维到防患于未然的主动思维;从少数人的先知先觉到全民参与………..

追求更为健康、美好的生活将永远是人类的本能与基本权益。人们将更为科学,更为全面的研究自身的行为方式与整体环境的互动。在通往全面健康,全民健康这一漫长而令人鼓舞的历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上一篇:钻孔灌注桩中钢筋笼上浮原因及预防措施 下一篇:双斑锦天牛在枣庄地区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