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提升是教育健康发展的支点

时间:2022-09-23 11:02:03

品质提升是教育健康发展的支点

教育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文化传播行为,是认知活动。品质是指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本质。教育品质指的是教育自身发展路径的本质,是创新、均衡、公平和保障的综合,是思想、认识、品性等教育发展中最活跃的元素。

教育的根是创新,力是均衡,魂是公平,源是保障。只有根扎得深,教育才能根深叶茂;只有力用得均匀,教育才能桃李芬芳;只有魂入筋骨,教育才能阳光灿烂;只有源远流长,教育才能茁壮成长。因此,只有做到创新有根、均衡有力、公平有魂、保障有源,中国教育才能实现科学健康发展,才能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创新是教育品质之根

创新是改革之根,也是品质之根,是教育事业兴旺发达之根。

换脑子,观念创新天地宽。观念创新推进教育大发展,要敢啃创建教育强镇(街道)的硬骨头、敢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水区、敢打素质教育的攻坚仗。装轮子,机制创新天地宽。倡导人事制度、招生制度改革,轮岗交流、教师补充机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城区教育资源整合等改革措施,把创新植入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地激活教育发展的活力。创路子,发展创新天地宽。

推进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要重点工程建设与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硬件和软件两个建设同时发力,统筹兼顾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统筹兼顾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均衡是教育品质之力

教育衡,则天下均;教育衡,则城乡均。均衡是发力,均衡是给力,均衡是恒力,均衡是爆破力。济源市把均衡作为教育的发展极,以城乡一体化为载体,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均衡是学前教育的推手。济源市把学前教育纳入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到2013年,全市公办幼儿园接收儿童比例将达入园儿童的50%以上,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90%。均衡是义务教育的拳头。济源市通过财政拨款、学校建设、信息化建设、师资建设等多种均衡配置措施,努力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品质的大提升。

均衡是高中教育的引擎。济源市积极打造高中教育品牌,加强标准化建设,大胆探索发展模式,开设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课,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

均衡是职业教育的抓手。济源市通过新建集教学、生产、实习实训基地为一体、中高职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园区,重点打造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电器、幼儿教育等骨干专业,形成综合性职业教育集团,以特色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品质的大提升。

公平是教育品质之魂

民心是砝码,品质是重量,只有两者在一个平衡点上,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

实践科学发展观促公平。既要尽力而为、突出重点,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又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根据实际可能维护教育公平,以发展求公平,以改革促公平,以扶困保公平。加快教育发展促公平。把教育公平作为制定教育政策、加快教育发展的基础目标,合理调整教育资源结构,使公共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基础教育倾斜,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和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加快发展求均衡,均衡发展求公平。扶困助学促公平。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确保人人有学上,人人能上学,公平受教育。

保障是教育品质之源

保障是源。如果没有保障,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教育品质之源就会干涸,就会失去民生之基、为民之本,因此必须以保障之源滋润征程。

近年来,济源市镇两级踊跃投入教育,“两个比例”、“两个增长”,保障源源不断。2010年,济源市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19.2%,增长了14%,高出全国平均增幅3.4个百分点。一是落实主体责任,以“三优先”为重点,突出市级财政投入主导地位。二是落实财政性投入,依法将土地出让金收益计提的教育资金、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足额安排用于教育事业发展。三是落实镇(街道)投入,创建教育强镇(街道),强化镇(街道)政府投入责任。四是吸取民资、利用外资、鼓励捐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资,努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共同参与、公办与民办学校公平竞争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品质是教育之基,是基础性、普惠性和先导性的深刻实践;品质是教育之本,是“创新、均衡、公平、保障”的生动践行。品质,是济源教育之本。只有不断提升品质,力求教育创新、均衡、公平和保障的联合发力,才能实现教育科学健康发展。

作者为河南省济源市教育局局长

上一篇:冰雪香格里拉的风情 下一篇:欧债成众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