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品质决定社会气质

时间:2022-09-30 09:43:53

【前言】教育品质决定社会气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教育品质决定社会文明程度 教育之在社会,其功用为继续文化,而求其进步。换言之,教育的对象是文化生长,文明进步。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没有一个民族能量的调动和组织,就造就不出高等级的社会文明形态。创造精神是教育最大的品质,中华文明之所...

教育品质决定社会气质

人类文明发展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个民族、―个国家、―个社会教育品质的高低,决定社会风气的好坏,决定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决定着社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

社会气质是一个群体的集体人格、集体素质,是社会文化生态和文化水准的集体呈现。社会气质的孕育、涵化、形成和发展是由多方因素相互影响而成,而教育或教化无疑对其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综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教育引领人类文明进步,塑造社会整体气质。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教育成长史。“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孟子・尽心上》)我国古代圣贤很早就认识到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改善功能和福祉。在中国历史上,自孔子创立私学,普及教育以来,每一个朝代的兴盛,都离不开对富有时代内涵的高品质教育的推崇,中华文明的形成正是在数千年历史演进中重视教育、不断提高教育品质的结果。具体来讲,高品质教育在引领促进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社会管理方式改变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它不是盲目地迎合社会、机械地服务社会,而是引领社会发展方向,指导社会发展潮流,培养社会发展人才,优化社会发展环境,塑造社会精神气质。凡是把教育政治化、工具化、功利化、庸俗化的时期,都是社会偏离良性发展轨道,道德水准失衡、社会气质处在文明“低谷”的时代。

伟大的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说到底,教育就是在完成’种人格教育,而群体人格是社会风气、气质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社会能够形成独特社会气质的根本的规范性。从人格意义上讲,世界上每个民族性格和社会气质都有人格教育的影响。比如,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英雄人格气质,中国传统社会的君子人格气质,英国的绅士人格气质,法国的骑士人格气质,日本的武士人格气质等,都是各民族根植于各自传统和现实关怀从而遵循、崇尚、追求各自理想的教育品质所致。人类文明发展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教育品质的高低,决定着社会风气的好坏。决定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决定着社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

教育品质决定社会风气

“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阙焉。”(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穷维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张之洞《劝学篇》)教育、教化之功对于社会风气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正是依靠强大的传统教育力量和教育秩序,造就了以崇尚人伦教化、追求社会协调、强调道德自觉和人文关怀为本质特征的社会整体气质和氛围。中华民族能够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界民族之林并深远地影响着世界文明进程,也正是得以依靠高品质的传统教育力量。反之,若是世风日下,人欲横流,各种野蛮、冷酷、浮靡、欺诈现象严重之时,就是教育功能弱化。教育体系崩塌,教育品质低下之秋。“博学于文、行已有耻”。古代贤者的教诲,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语境下,仍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好的教育品质决定着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教育品质决定社会文明程度

教育之在社会,其功用为继续文化,而求其进步。换言之,教育的对象是文化生长,文明进步。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没有一个民族能量的调动和组织,就造就不出高等级的社会文明形态。创造精神是教育最大的品质,中华文明之所以在很长时间一直引领世界文明发展潮流,其根本就在于其绵延不断的创造精神。而近代中国由于文化教育保守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大行其道,严重影响了我们应有的创造力,直接后果是社会急剧变化、文化断层,社会文明程度比之于其他文明差距显见。所以说,教育品质的内涵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决定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就世界近现代史而言,在前工业社会,教育是权贵阶层的特权,教育即身份,教育品质是少数人的事情,精致的学术能力和伦常知识是教育品质的核心。工业化和现代国家形态带来了教育普及,为适应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掌握最基本的读写算能力和一般的概括能力及简单的工作态度成为教育品质最基本的内容。在全球化时代和信息社会,发展认知能力仍然是教育品质的核心,但是关于生存意义、增长智慧、培养信仰、丰富情感的追求成为教育品质最显著的特征。

教育品质决定社会核心竞争力

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社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依靠教育的教化之功,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正如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所说,改革仅仅依赖法规的制定。或是惩罚的威胁,或仅仅依赖改变机械的或外在的安排,都是暂时性的、无效的。教育是达到分享社会意识过程中的一种调节作用,而以这种社会常识为基础的个人活动的适应是社会改造的唯一可靠的方法。社会核心竞争力是社会人的综合素质、社会资源配置、社会制度安排、社会环境优化等综合实力的表现,是国家、民族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高品质的教育,可以培养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和思想文化创造力的国民,保持文化的先进性、丰富性和传承性;可以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以及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国民。发展科学技术实力;可以培养具备法治精神和理念的国民,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完善法制建设,提倡政治清明。只有在文化、意识形态、人才、创新、制度等方面具备优势,才能在新型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一个国家对教育品质的认识水平和如何实现这一认知的能力。通过教育,社会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目的。能够组织它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明确地和有效地朝着它所希望的前进目标塑造自身。因此,一个社会的教育品质,如果没有精神的超越性,没有灵魂的高度,没有时代关怀,就没有思想的深度和意境的离远,这样的教育文化必定陶冶不出伟大的、深邃的、丰富的仰望星空的心灵,并最终不能形成在国际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核心竞争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华民族拥有发展高品质教育的历史和气度,拥有发展高品质教育的积淀和勇气,在5008年历史长河中独具特色。站在二十一世纪急剧变化的时代面前,作为教育事业的管理者和建设者,应当不断深化对教育品质在历史进程中地位作用的认识。正确把握教育品质发展规律,主动担当起发展教育品质的历史责任,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改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社会核心竞争力,作出对得起历史、无愧于时代、不负于未来的努力与贡献!

上一篇:“文化突围”必须再来一次思想解放 下一篇:道德重建 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