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呼唤高品质

时间:2022-04-17 06:58:37

教育呼唤高品质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把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大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东方与西方碰撞的转型期,教育需要高品质的管理环境、高品质的办学思想、高品质的教师队伍以及高品质的内涵管理。

一、呼唤高品质的教育管理环境

一方面,呼唤良好的管理环境。目前教育管理的最大问题是教育的行政化,即在整个社会管理体系以及教育系统内部管理中,把学校简单地作为一个行政机构进行管理,教育如何发展由行政部门决定,而不是根据社会需求、教育自身的特性来发展;资金、人事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都掌握在教育以外的行政部门手中,教育本身缺少足够的话语权;校长的任免完全按照行政体制进行,而且存在行政级别的差异;学校的教师数量跟其他单位一样是由编制数决定的,编制数又是简单地根据学生人数确定,而不是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决定。管理的行政化导致作风的行政化,不少学校领导官腔官调官做派,导致不少教师轻学术研究重行政权力。绩效考核将所有的学校按同一标准进行评价,使不同学校难以形成各自的特质。

另一方面,呼唤良好的社会环境。应该脱下教育功利和浮躁的外衣,摒弃社会上不正确的育才观、选才观、用才观,使家长和社会舆论对教育保持应有的理智,形成正确的、理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只有建造高品质的社会环境,才可能打造高品质的教育。

二、呼唤高品质的办学思想

办学思想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等一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办学思想是学校的灵魂和核心,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心灵约定。教育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去发掘教育的问题,揭示教育的真谛,预见教育的未来。高品质的教育必须有高品质的办学思想来引领。

一要基于生命。教育是用生命去传承生命,学校办学的目标、策略、方式、手段都必须以生命特征为出发点,符合生命成长规律,培养生命特质,涵养生命气象,要把每一个教师、学生当做活生生的、有血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看待,而不是当做工具、机器和产品对待。

二要尊重个性。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校也希望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精英,而在现实社会中精英毕竟是少数。教师、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有各自的生命特质,教育要发掘师生的专长,尊重其个性的发展,为每一个教师的发展和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条件。

三要着眼未来。邱济隆先生曾说过:“应试教育是影响一阵子,素质教育是影响一辈子。”学校是孩子生命旅程的一小段,但却可能影响甚至决定他的一生。所以教育要着眼未来,狠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四要符合实际。教育思想不能脱离我国现行的基本教育方针和国家制定的教育办学方向,应该正确把握学校教育发展的各方面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各地和各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三、呼唤高品质的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教育的践行者,其品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品质的高低。不管有多么优越的教育环境、多么先进的办学思想,如果没有高品质的教师队伍,一切都是空谈。当前“教师”这一职业的吸引力不强,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尽如人意,要想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一方面国家要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不用为经济而担忧,安心上课;另一方面,应该逐渐祛除社会上的“功利性尊重”,增强大家对教师职业的了解,形成发自内心的、骨子里的尊师重教,吸引更多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争报师范院校、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争当教师。

二是减轻教师的压力。应该减轻教师除教学之外的社会压力,不要让其过多承担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承担的责任,不要将过多的道义责任强加到教师身上。

三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树立教师的职业信念。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并帮助其树立职业信念,使教师不仅仅把工作当成一种职业,而是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去做。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基础,以最能让学生接受的方式传授知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而且能够时时刻刻关注教育的发展和学校的成长,为教育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呼唤高品质的内涵管理

学校的管理可以分为四种模式:权威管理,即靠校长的威望和权力进行管理;制度管理,即靠完备的制度和条文进行管理;人本管理,即靠情感和激励进行管理;文化引领,即通过培育共同的价值观,从思想、精神层面进行引领。当前大部分的学校以制度管理、人本管理为主,部分学校尤其是高品质的学校已经在推行文化引领模式。

文化引领是以人的内在品质、内在要求为着眼点,以构建和培养共同价值观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系统内部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全体成员的身心能够融入到系统中来,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约束,在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这种管理模式跟其他的管理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是管理中心的变化,由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制度管理侧重于物的层面;文化引领以人为中心,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既是管理的起点站,又是终点站。

二是管理方式的变化,由外部控制到内化引领。制度管理侧重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文化引领以内心控制为主,强调内力驱动。

三是管理重点的变化,由限制约束到思想引领。制度管理侧重于限制和约束;文化引领着力于思想引领,依靠价值的认同、情感的互动和风气的浸染来达成目标。

四是管理主体的变化,由个人管理到群体管理。权威管理是典型的个人管理,制度的制定以校长的意志为主;文化引领是引导大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全体成员都是管理者。

五是管理要素的变化,由刚性管理到柔性管理。权威管理和制度管理属于刚性管理;人本管理和文化引领属于柔性管理,刚性管理使不规范的东西规范化,柔性管理使规范的东西极致化。

总之,高品质的教育不仅是使学生认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也是使教师专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学校管理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教育。教育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品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仅是学校,整个社会都需要重视教育,共同谋求教育的高品质、新发展。

上一篇:谈小学数学的有效复习 下一篇:企业人才流失影响因素及应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