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争力七年未痒

时间:2022-09-23 10:21:57

中国竞争力七年未痒

为了更直观地观察中国竞争力七年的变化,我们对中国竞争力七年简报进行了整理,以方便读者参与对中国竞争力“七年未痒”的研究。而对这个课题持续关注也是我们的兴趣之所在,我们将在后期杂志中连续刊发此类稿件,欢迎读者参与此课题的讨论和投稿。

与现实婚姻、企业经营一样,一个国家同样也有七年之痒一说。纵览我国2001―2007年在洛桑《世界竞争力报告》中的排名,我们惊喜发现中国竞争力突破了这样经济周期律,成功实现七年未痒,并于今年首度超过日本和台湾跃升到世界第15位。

2001:中国竞争力排名第28位

反映教育和人力资源质量指标偏弱

2001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在47个国家中,中国竞争力处于第28位。而教育和人力资源指标处于优势的都是数量指标,譬如人口和劳动力数量均排名第一、就业比例排名第二、人口负担系数排名第六,但是许多反映教育和人力资源的质量指标是弱项,比如文盲率居第44位、熟练劳动力排名第44位、大学教育对竞争性经济的满足程度第42位、合格工程师在劳动力市场的已获得第47位,可见,人力资源和教育的质量是我们的弱项,影响了国际竞争力。

报告显示,2000年是全球经济表现最好的一年,特别是亚洲地区经济迅速复苏,中国香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从1999年的3.5%提高到10.5%,新加坡增长率也达到了9.9%;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内地纷纷取得了8%以上的增长。从全球GDP增长排名看,中国香港排在第一位,新加坡第二,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内地分别排名第四、第五和第七位。报告指出,伴随经济增长,亚洲国家和地区在科技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从而使该地区的竞争力普遍增强。

2002:中国竞争力排名第31位

科技直接产出指标情况进步较快

在2002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中,我国总体排名第31位,其中科技竞争力排名第25位。

2002年《世界竞争力报告》评价的国家和地区达到49个,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第31位,比2001年提高了2位。按照调整后科学基础设施的21项科技要素指标的综合排序,中国列第24位,也比2001年提高了2位。

为充分利用洛桑报告的历年数据,按照该报告的原有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算法对2002年各国的相应数据重新测算,结果中国2002年科技竞争力的国际排名为第25位。2002年中国科技竞争力排名上升,主要是2000年全国R&D清查结果中R&D经费、R&D/GDP、企业的R&D支出等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从历年的评价来看,在洛桑报告的评价体系中,中国的科技竞争力总体排名基本稳定在第25至28位之间,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当前中国科技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

2003:中国竞争力排名第29位

浙江省以惊人速度领先世界经济增长

世界有名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近期公布了2003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竞争力排行榜。此次在竞争力排名,中国内地排在第29位。

从IMD选定的59个国家和地区来看,只有四个国家2002年的GDP总量是下降的,其他55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是增长的。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中国和中国浙江省以惊人的高速度领先世界经济增长,2002年其经济分别增长8%和12.3%。

2003年的排行与2002年相比,一个特点是改变了过去只有国家才能参加排行的情况,增加了8个地区参加排行,如中国的浙江省,就单独作为一个主体参加排行。另一个特点是将这59个国家和地区按人口进行了划分,人口超过2000万的为一组,不足2000万的为一组。

2004:中国竞争力排名第24位

中国成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浙江省与印度全球进步最快

2004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的评比对象包括60个国家和地区,评比的项目多达323项。本年度的洛桑报告显示,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整体竞争力表现突出,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都有大幅度进步。其中,中国和印度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中国内地的排名由2003年的第29位上升到第24位。报告预测,亚洲大国中国、印度以及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上升势头,将使全球竞争力排名在不久的将来发生重要变化。

2004年洛桑报告指出,中国去年的经济成就突出,国民经济增长9.1%,外汇储备达4000亿美元。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全球第四大出口国。这次报告还预测,中国不久将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地区之一。

2005:中国竞争力排名第31位

内地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受全球瞩目

根据2005年《世界竞争力报告》,全球竞争力最强的10个国家和地区依次是: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冰岛、加拿大、芬兰、丹麦、瑞士、澳大利亚和卢森堡。中国内地排在第31位。

近年来中国内地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受到全球瞩目。虽然经济发展强劲,但此次在竞争力排名,中国内地从2004年的第24位降至第31位。据IMD解读,在对今年第一季度的企业界进行调查时发现,业内人士对中国内地经济发展的持续力不十分肯定,同时由于金融体系、基础建设以及企业治理等方面的因素,或多或少对中国内地的竞争力排名也产生了影响。

2006:中国竞争力排名第18位

评估认为中国内地缺乏资深管理者

2006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在经济体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内地的经济竞争力排名大幅提高,从去年的第31位跃居到第18位,成为排名上升最快的国家。

在单项评比中,中国内地的排名仍存在两极化的现象。经济表现一栏成绩最好,排名全世界第3,其中就业率更是高居榜首。而尽管中国内地的公共财政也是世界第一,但由于商业立法等方面仍然存在缺陷,使得政府效率排名第17位。商业效率是中国内地落后印度的惟一一项,但与去年相比进步了20名之多,由第50位升至第30位,拉低分数的主要原因在于评估小组认为中国内地缺乏资深管理者。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中印两国排名都被甩在后边,中国内地排在第37名,印度排在第54名,其中污染及城市规划一项,中国内地倒数第一。

评估报告显示,中国的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在四大类经济指标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进步,经济表现保持了第3位的水平;政府效率排名上升到第17位,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建设分别名列第30位和第37位。

报告认为,中国政府加强了对金融体系和企业的改革和治理,是中国竞争力排名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7:中国竞争力排名第15位

位次提升不意味着已经处于竞争力最高群体

2007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内地的竞争力排名从2006年的第18位升至第15位,而且排名18年来首次超越了日本。

今年中国内地在“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等4大指标中的排名均有所上升,其中,经济表现排名由第3位升至第2位,仅落后于美国;政府效率排名由第17位升至第8位,升幅突出;企业效率排名由第27位升至第26位;基础设施排名由第33位升至第28位。

报告所列中国内地2007年度改善最大的10个指标是:境外直接投资总额、境外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支持商业开发的城市化程度,政府预算盈余或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政治稳定系数,高级管理人员数量,逃税发生率,高技术产品出口,境外直接投资累计,基础设施维护和开发,海外向境内直接投资总额,风险资本,商品出口和监管力度。

杨国英 整理

上一篇:释延佛:孝文化活动倡导者 下一篇:永不枯竭的“城市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