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探讨及思考

时间:2022-09-23 09:50:51

对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探讨及思考

【摘要】在初中音乐课中,欣赏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欣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题,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音乐教学;欣赏探讨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欣赏教学活动中所普遍采用的是以音乐知识、价值体系为教学内容,以听教师讲解音乐、展示音乐(播放音乐)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为唯一教学秩序的课程模式。显然是与学生在音乐领域进行实践的偏要相距甚远的,并且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那么,怎样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就要靠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如:用懂音乐的耳朵来聆听世界万物之声;用聪慈的眼睛来捕捉人类、大自然乃至宇宙的美的瞬间;用稚嫩的双手描绘出心中充满童真的音乐的蓝图),从而引导出学生丰富的敏感性。

一、目前中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不足

音乐是声音艺术.同时也是听觉艺术。音乐表达感情的手段有别于其他艺术,如文学用语言,绘画用线条和色彩,而音乐则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声音形象来表达人的感情。音乐不可能象绘画那样直接再现生活中的情景,不可能具有明确清楚的视觉形象,也不可能象直接运用语言的文学那样具有鲜明的现实观点.音乐是在其流动过程中表现一种情绪的发展过程,使人产生与声音进程相应的联想和想象,引起听者人体机制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是要通过人的听觉和情绪体验才能实现的。而音乐欣赏正是首先通过官能直接感知音响,进而深人体验音乐作品抒发的感情及其描绘的情景,并通过联想和想象能深入其感情内函和深邃意境,最终进入理性判断。由于音乐作品是通过音响激发感情来影响人的内心世界的,故思辨音乐作品中所描绘表达的丰富意境和感彩是最重要的。在欣赏教学中,官能感知是基础,情感体验并进行联想是关键。

目前,中学音乐欣赏课普遍存在违反音乐欣赏规律的教学现象,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品位缺乏正确的理解和鉴别。盲目偏重于对流行音乐的崇拜和迫求,上欣赏课时,他们往往强求老师播放一些所谓的“流行”音乐,以达到个人兴趣的满足。

2、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教师选材不当。方法欠妥。须知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融听觉、情绪体验为一体拟灵审美行为,选材得当是前提,方法正确是关键,才能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表现能力。

因此,认真上好音乐欣赏课,使学生得以全面而充分的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无意识地渗透与强化培养相结合期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乃是音乐欣赏教学所肩负的任务。

二、改变观念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

初中学生的音乐知觉处在直接反应阶段时,音乐中的情绪被体验,内心被打动,音乐促使人立即兴奋或松驰,烦躁或放松。这些感觉是音乐欣赏的基础和出发点。

1、以聆听为基础,感性体验音乐情绪,粗感音乐情境,情绪定位非常重要。音乐中的基本情绪对听众来说,它纯粹是建立在感觉之基础上的,是具直接性和模糊性的。美学家玛克斯・德索:“当倾听某种歌声时,我们还没有听清歌词和旋律,便觉得已深受感动。有些音色使人立即兴奋或松驰,有时会使人狂怒,有时象微风一样轻抚我。”发展学生音乐感受鉴赏能力,是欣赏教学最直接的功能与任务。

2、适当运用多种形式参与体验,理解音乐表现内容。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必须针对有效如:

(1)唱或哼唱主题,亲自体验,也能加深对主题的记忆,同时提高视唱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例《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中训练学生立体声的“音乐耳朵”,聆听感受乐器间温柔的对话。如第二变奏大提琴与小提琴的对话。教师弹奏小提琴的快速跑动,学生模唱大提琴的主题。既加深对主题的记忆,又体现师生互动,又让学生形象了解重奏的乐器亲切对话。

哼唱可以选用适合的模拟声去唱主题音乐,在声音的选择时其实表现了对音乐形象的感知。

(2)律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气氛,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随律动,学生把感性获得的音乐用动作不完全意识得表现出来了。如听到《桑塔露琪亚》,会随之摇晃身体,那时3/8船歌特点使然;听到力度强的音乐挥拳,听到力度弱的用手指点等。

(3)以图形谱作为学习音乐的辅助手段。图形谱是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一种有效方式。如在全国优质课比赛中《永远的摸扎特》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一环节就采用了图形谱,简单形象,有趣高效,能让学生形象得感受音乐形象或音乐的结构等,且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此手段。

3、关注音乐要素,教给深入欣赏方法

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不满足于“浅尝即止”,应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有这种感觉”“是哪个声音或因素使你有这样感觉”引导学生深入音乐作品,深入音乐要素,深入艺术语言。

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在循序渐进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利用音乐要素对作品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舒伯特的室内乐作品中《鳟鱼五重奏》教学中,变奏1比主题感觉小鳟鱼的心情更快乐呢?回答:乐器不一样,主题主奏是小提琴,变奏1是钢琴(音色不同);音区不同;所以带来不同的音乐形象。

能力形成的效果有时在一节课中就能体现。还是《鳟鱼》教学,随着前几个乐段欣赏中的有效指导,在最后一乐段聆听后,学生就能运用已有经验有板有眼得结合要素讲述分析音乐。

4、感悟音乐内涵,提高审美能力

随着知识能力建构的逐步形成,结合创作背景,感悟音乐内涵。不但深入得感受到音乐之美,并从音乐读懂对人生对生命对爱情的思考,促使他们终身爱音乐如学生课后小结时说我从音乐中知道要尊重生命,遇到挫折不气馁;会说:经典音乐果然比通俗歌曲更有魅力;会说京剧太美了!我这辈子学不成就让我的孩子从小学…

三、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几点建议与思考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除了发展音乐鉴赏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表现力和创造力。因为三者贯穿,相互渗透,而且欣赏活动并不只是在欣赏曲目中,它在各个领域,平时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如在欣赏合唱或重奏音乐时,除了感受,除了训练立体声耳朵,也要唱唱来表现,要音准正确,情绪相当。能体验和表现多声部的和谐,发展表现能力。

创造能力培养更是渗透在欣赏教学中。欣赏斯洛伐克民歌《跳吧,跳吧》,发现了解了模进手法的旋律发展特点后,学生尝试继续发展。

总之,音乐教师只有本若与学生合作,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思想,多方位地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才能上好一堂别开生面的优质音乐欣赏课,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审美能力,是终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沈小培《谈课堂有效性的几个条件》;[J]《教学与管理》2000年第10期

[3] 蔡觉民、杨立梅著《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6

上一篇:体育教学工作在的问题探讨 下一篇:《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评价改革方案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