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现状透析

时间:2022-09-23 09:31:08

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现状透析

摘要:200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独立的法人资格,并以经典的农民合作社原则为基础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内部治理机制做出具体规定。目前国内专注于合作社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和个例研究较少,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联合所有、民主控制、经济参与并受益的经济组织,研究其内部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本项目组着重考察兰考县具有代表性的两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夏武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家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研究其组织机制、产权结构、决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发展资金不足、利润分配形式不尽合理等。最终,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发展特点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政策建议

一、问题的引出

我国的合作社正处于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转变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特别是我国合作社尚处于发展初期,完善合作社治理机制,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对合作社的规范运行和快速发展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关于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国内、外均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完整的合作社治理体系。由于成员之间在资源禀赋、参与目的以及承担角色等方面的高度异质性,使得合作社的治理问题从一开始就比较突出。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委托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等)和博弈论的不断发展,这些新理论为深入阐述和研究合作社内部的治理结构提供了有效的经济分析工具。Hendrikse和Veerman(2001)运用不完全契约理论,分析了农业合作社在什么样的治理结构下能够获取最大化的投资利润。Hendrikse和Veerman(2001)还采用另一种新制度经济学方法-交易成本理论,构建了一套在财务约束条件下农业合作社最优治理结构决策的逻辑顺序。徐旭初(2005)根据其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长期考察,提出了一个关于合作社剩余控制权的研究框架,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结构是一种基于能力和关系的合作治理结构,着重探讨了知识、权利、非正式制度与治理结构的关系。200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其组织属性、利益分配与内部治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委托—理论分析合作社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合作社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和个例研究较少。因而,本项目组选取兰考县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调研对象,并经过多次考察,最终确定两家典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武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家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案例,对其内部治理结构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本文认为目前合作社在其治理结构上仍存在些许问题,着重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对合作社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

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与投资意义上的公司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合作社既非资合又非人合,而是一种交易的联合:强调有限的资本报酬有限——成员参与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与外部交易的平台,资本是合作社的奴仆而非主人;强调一人一票而非一股一票;强调按惠顾额分配盈余而非按股分配;强调所有者与惠顾者的统一而非分离。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成员数量的增多以及成员异质性的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已经发生微妙的变化,不同于“罗虚戴尔共同社”时期的合作社。本文拟从组织机制、产权结构、决策机制三个方面来探讨合作社的治理结构。

(一)组织机制

按照经典的合作社理论,合作社的组织机制是自愿加入和自由退出。国际合作社联盟规定的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中,第一条就是自愿与开放的社员制——任何人只要能够利用合作社提供的服务并承担社员义务,均可入社,不受任何歧视;同时,合作社社员拥有自由退出的权利,这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保护社员利益的作用。我国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合作社自愿加入、自由退出原则作出明确规定。但是,自愿加入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加入。合作社作为一个封闭的为其社员提供服务的经济组织需要一定的资本维持运营,因此农户要取得社员资格需达到一定条件,譬如缴纳入社费、交纳股金等。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调研小组了解到兰考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均遵循自愿加入和自由退出原则。但随着合作社的发展,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根据其需要设有一定入社门槛;同时为保护其他社员的利益,有意退社的社员需要提前提出申请,并承担相应债务。

(二)产权结构

合作社原则规定合作社所有者与惠顾者同一,即合作社社员身份的同一性——既是合作社的所有者(投资者),又是合作社的惠顾者(生产者)。这是合作社与其他经济组织的根本区别,同时也是导致合作社产权结构不明晰的原因。由于传统合作社成员对合作社出资的目的主要是获得合作社的使用权而非投资的收益,因此,作为生产者的社员并不关心自己所占的股份,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促成了合作社产权结构的不明晰。不明晰的产权结构容易导致传统合作社运营的无效率,对合作社的激励、监督机制发挥作用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北美地区“新一代合作社”对传统合作社的产权结构进行了改革和完善,实行交易份额制(deliveryshares)和限制成员制(restrictedmembership),使传统合作社模糊的产权变得明晰,从而增强了产权激励。

在调研采访中,调研小组了解到兰考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多为农民,其更认同惠顾者的成员身份,而较少关心合作社产权结构。所以,兰考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产权结构不明晰的情况。

(三)决策机制

成员民主控制是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性之一,即追求一种成员直接参与合作社事务决策的民主方式。相应地,合作社的决策机制应当是社员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实行“一人一票”的方式。早期合作社在产权制度设置上的所有权主体的个体性、普遍性和均齐性,促使了以“一人一票”为基础的民主管理机制。随着合作社的发展,一人一票的决策机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方面,由于合作社成员出资的股权化,“一人一票”决策的产权制度基础不复存在,民主原则的表现方式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的增强,“一人一票”的决策机制可能会增大达成一致意见的难度,导致决策的低效率。因此合作社的民主应体现在成员控制上,而不必体现在成员管理上。成员控制可通过一人一票选举理事会成员、异议和退出机制等方式来实现。

上一篇:浅析平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下一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应注意几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