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问题教学模式浅谈

时间:2022-09-23 12:28:20

中学历史问题教学模式浅谈

摘 要:历史教学中,根据教材和实际教学情况,设置问题,以问题为线索,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问题教学模式;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052-01

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历史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标强调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适应历史新课标的要求,笔者认为问题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什么是问题教学模式

所谓“问题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线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怎样实施问题教学

1.通过图片、图表、地图、视频等背景材料设置问题

历史图片、图表、地图、视频等资料涉及内容广泛,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能使课堂历史教学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切实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讲述《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时,可以利用《北宋、辽、西夏形势图》和《宋金对峙形势图》,指导学生对比这两幅图,让学生思考“南宋与北宋的关系?南宋与北宋疆域的不同之处?南宋北方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他们思考为什么南宋的疆域比北宋小,这就使学生产生了迫切探究的认知心理,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通过诗歌、对联、谜语、成语、典故等材料设置问题

诗歌、对联、谜语、成语、典故等既有文学的生动性,又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利用它们设置历史问题,能够使学生多角度获取历史知识,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如讲述秦末农民起义时,可以引入诗歌: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首诗歌涉及到那些历史事件?焚书坑儒,秦末农民起义。当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指出为什么农民要发动起义?起义情况怎样,结果如何?

这样,通过诗歌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了学习秦末农民起义中的问题,也培养了学生阅读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根据教材,模拟历史情景,设置问题

根据教材,设置历史情景,可以活跃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等多种作用。而对教师来说,组织好情景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有高超的教学技能、正确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能力,要有广博的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阅历等,以便及时调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因此能够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4.以现实、时事为切入点来设置问题

学习历史,要求以史为鉴,指导未来,因此,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社会时事热点问题、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等,以反映时代的主流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努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突出人文关怀,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如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银行破产,贝尔斯登、“两房”、雷曼兄弟、AIC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巨人接二连三倒下。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将此次金融危机看作是1929至1933年“大萧条”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危机,百年一遇。这场金融危机,暴露出现行的世界金融体系出现了许多问题。

当前的金融危机“使世界上任何一国都不能独善其身”,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你认为中国应持何种态度?

三、问题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问题的深度

受年龄、阅历影响,各阶段学生思维能力各有差异,因此,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能力水平,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提起鸦片战争,人们马上会联想起“屈辱”二字。但是,身处21世纪的中国青年,当我们平心静气地来反思这段历史的时候,从这场战争中,我们除了感受到屈辱之外,还能得到哪些认识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感谢鸦片战争吗?

由于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需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历史思辨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要求中学生进行思考,以进一步提高其历史思辨能力,加深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认识。

2.注意问题的广度

针对班上同学能力的大小,掌握知识水平的高低,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面向全体同学,充分发挥课堂民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班上每一位同学参与的热情,问题的设置切不可只满足一部分成绩好的同学,而且总是面向成绩好的同学提问,这样既造成大多数同学的心理障碍,又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师生关系。

3.注意问题的开放性

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出发,问题的设置还应遵循开放性原则。

因为问题情景的引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无论是从问题的设计,还是参考答案的制定都要开放性的,这样才能鼓励学生去大胆探索,既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又留下课后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教师要积极想办法,不断在课堂上营造出问题氛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让他们把这种行为变成一种需要,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

上一篇:再谈“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下一篇: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