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中原始凭证失真及解决办法

时间:2022-09-23 01:38:04

会计核算中原始凭证失真及解决办法

[摘 要] 原始凭证失真是指由于原始凭证的不规范、不正确填写或原始凭证的造假而导致原始凭证所承载会计信息与经济事实不符的现象。原始凭证造假的手法多样,出现原始凭证失真现象的原因也是种类繁多。本文从理论分析角度对原始凭证失真现象产生原因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和解决办法,其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原始凭证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杜绝原始凭证失真现象的再次出现

[关键词] 原始凭证 失真 会计信息 报销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原始凭证从内容到形式越来越繁杂,它的失真问题一直困扰着会计工作者,这在会计界是一个顽症。现如今,在会计事务工作中已经难以见到十分规范的原始凭证。我国会计原始凭证失真现象在当前经济社会中尤为普遍,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从新《会计法》实施以来,虽然会计信息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作为会计信息原始资料的原始凭证的失真现象并没有得到良好的遏止,造成了国家财产的极大损失。因此,如何杜绝会计原始凭证失真现象的发生是目前会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原始凭证失真情况概述

1.原始凭证失真的表现

(1)原始凭证不完整,原始凭证的填写不完整,凭证各项要素的填制不按会计基础规范的要求,按顺序、逐栏、全联一次性套写。漏填、少填、不填现象较为普遍。

(2)原始凭证不真实,一是会计原始凭证填写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不符。二是经济项目内容与发票使用范围、经营范围不符。既给会计监督制造了难度,又难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度。

(3)原始凭证不合法,一是使用过期作废发票及收费收据等;二是不按规定同时全联次地复写开据发票,而是按各自需要大头小尾地开据各联次不统一的票据,造成支出方实际支出少,却以“大金额”票据列报,收入方实际收入大,却以“小金额”的票据列收入账。双方从中各得其所,从而达到鲸吞公款、偷税漏税的目的;三是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

2.原始凭证失真的手法

(1)私费公报,一些商品经营者为了追求“回头客”以赚取最大利润,用虚假的原始凭证做掩护,大肆进行“权”、“利”交易。

(2)少支多报或多收少记,这是指支方少支多报,收方多收少记。

(3)改变资金用途使用公费行贿。

(4)假借正当名义公费报销。

(5)用其他真实业务发票顶替。

二、原始凭证失真的原因分析

从会计产生的那一天起,客观上就存在着原始凭证的失真问题,尤如人的生命从诞生的那天起就面临着疾病的侵袭一样。原始凭证的失真,给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也给经济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原始凭证失真有以下几个原因:

1.制度建设不能与时俱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有不少财务报销制度的规定严重滞后,导致在财务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报销事项。从报销的范围看,一些经济生活中非支不可的开支却不能列支,可以列支的又不一定全部显得那么必要。财务报销制度建设滞后,不能及时适应新的经济形式而对有些报销事项的范围或标准予以修改或调整,给票据失真、造假提供了温床,有了可乘之机。

2.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的一个重要职能是监督,财会人员依据国家的财经法规制度和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来对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会计监督,监督者本身的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等因素对监督质量起着很大作用,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也清楚地看到,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对加强会计监督,防止失真的原始凭证流入或流出,也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从媒体报道的经济领域犯罪案件来看,很多是钻了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空子,如岗位轮换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等。

3.会计核算管理方法滞后,突出的一点就是“事后监督”的不得力。现实工作中,财会人员很难去对各项业务进行过程的控制,也就是很难对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进行监督,诸如签订合同的过程,商品购进、验收、领用各环节的工作,因为种种原因,财会人员不可能去观察、监督,所以绝大多数的经济业务只能是“木已成舟”后再行“事后监督”之职。

4.发票的报销范围随意扩大,报销范围随意扩大,公私不分,私费公报。

三、解决原始凭证失真的几点对策

原始凭证失真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到了经济建设,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它既反映出整个经济环境不健康的方面,又反映出政策的某些薄弱环节。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采取以下有效措施来解决相关问题。

1.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定期及时地改进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财务制度的建设。要与时俱进,坚持每年修订,及时堵住财务报销制度的漏洞,防止新问题产生更严重的危害。

2.改进和完善财务报销制度,财务报销制度是财务报销工作的依据和标准,没有财务报销制度就无法照章办事。因此,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报销制度是各单位搞好财务报销工作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各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首先,财务报销制度的建设应遵循稳定性和动态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考虑制度的刚性和严肃性,也要考虑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既要考虑制度在一定时期的稳定,也要考虑制度适应新形式与时俱进的问题。要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情况,不断调整过时的报销标准,防止低标准下变着花样搞报销。其次,完善与财务报销相关的措施,注意与各项相关制度的衔接,避免执行的混乱,逐步建立科学的财务报销制度。

3.实行逆向审批制度,即原始凭证先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审核、确认,再由单位负责人或分管财务的领导签批报销。这样,会计人员可以发挥业务特长,从源头上堵塞违规票据入账,为领导签批把好第一道关,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提高办事效率,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切实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4.建立费用限额报销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多种形式的包干承包体制是提高生产与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家财政资金大多实行“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的管理体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可以肯定,将“包干承包制”引入单位财务报销体制,必将抑制财务报销中的弊端,提高经济效益。国家行政和事业单位的公用支出,可建立费用定额和开支标准,实行限额报销,超支自理的报销机制,能包干的可根据工作任务和费用定额包干报销,不能包干的可实行限额报销,在限额内实报实销,超限额的开支不能报销。对人员支出,严格按照国家开支规定执行。

解决原始凭证的失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法律上、制度上以及技术上对其进行防范,同时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这样才能保证原始凭证所反映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健全财务报销制度,它作为彻底消灭当前原始凭证失真现象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遵循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重点突出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适应新形势,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财务报销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原始凭证失真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姜云菊:会计原始凭证失真的分析及管理[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3)

[2]黄丽容:论报销凭证失真与财务报销制度缺陷[J].会计之友,2008(2)

[3]郑 义:论原始凭证的失真及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7(2)

[4]杜振宇:现行财务报销制度的问题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7(2)

上一篇:资产减值不可转回邹议 下一篇:试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预算会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