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9-22 08:10:17

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156-02

1.问题提出的背景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开始。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就已经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程标准使我们在关注学科价值的同时,树立起"学生发展是全人类的发展"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学的又一项重要任务。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所得的。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各种学习习惯的不可忽视的时期,这个价段容易把小学的不良行为改掉转向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容易使不良习惯进一步恶化。

2“学习习惯”的界定

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初中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初中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的重大因素,因此,从所有学科的第一课时开始,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正文

不良学习习惯是中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上出现的问题,它是学生提高学业成绩的主要障碍。而目前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不容乐观。

下面是笔者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曾接触过的几个案例,以求共勉,以期对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有所帮助。(注:案例中的学生姓名全为化名)

案例一:

【例1】小虎进入初一学习期中考试之前,学习很认真,上课专心听讲,作业按时完成,平时的单元检测题也不错。可是,期中考试却失败了,数学考了56分。我跟他谈话时了解到:他觉得自己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而且,以后挣钱并非一定要读书好,他村里有很多在外打工挣钱的人,每个月三、四千,都只有小学文化。还有几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现在已经当老板了。他说只要求拿到初中毕业证就行了,到时一定会赚到好多的钱的,照样过好日子。

【例2】小琴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在做数学回家作业时,碰到不会的,想都不想就空过去不做,只做自己会做的。家长罚她也没有用,今天罚她做一些,明天她照样没完成。

案例中的两个学生都是在学习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其中案例1的小虎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还产生厌学情绪。据调查显示:老师布置的作业或任务有困难时,10.2%的学生自动放弃应该完成的学习目标任务;对薄弱学科的学习,34.5%的学生不愿对薄弱学科格外用功学习。本来,稍一纵身即可摘到的"果子"由于缺乏勇气和毅力而没有得到,再坚持一下就能成功的追求却因半路放弃而失败。知难而退是一些学生名落孙山的根源。

如何矫正学生这种不良习惯呢?

(1)增强自信。一个人一旦失去自信心,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而一旦有了充分的自信心,就可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燃起智慧的火花,最终走向成功。这好比一个在原始森林中跋涉的迷路人,如果他中途自信心垮了,止步不前,等待他的只有死亡;只要沿着河走,为自己建立顽强的信念,不畏前途艰险,终有一天会走出死亡的地带。

(2)克服隋性。惰性使人不思进取,丧失斗志,知难而退。据说有这么一个"青蛙试验":他们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到后来热度难忍而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青蛙效应"强调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但对学习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当你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千万不要因此产生惰性,如果绕道而行或者停滞不前,最后的中考、高考决战的你就会成为那只被煮熟"青蛙"。

(3)战胜挫折。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学习也可能遇到困难或挫折,这是很正常的事情。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或挫折,要能够正确认识它,掌握和运用正确的方法去战胜它,这将是你学习经历中获得的重要经验和财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你能战胜学习上的困难或挫折,在人生道路上也许你会成为一个"真心英雄"。

(4)重在坚持。矫正知难而退的不良学习习惯,还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持久的耐心和毅力。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耳朵失聪,这对与一位音乐家来说是多么大的困难。可他用坚强的意志从逆境中站了起来,又用心灵去创作音乐,所以至今才会流传了这么多的名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不要轻易放弃,只有坚持下来,才能有所收获。

案例二:

【例3】小刚是一名毕业班的学生,在数学方面很有悟性。思维敏捷,钻研得深,而且对于难度大的数学题,经常见解独特,化难为易,是班上同学心目中的数学佼佼者。在一次中考模拟考试结束后,他和同学聊数学试题,也彼此对了对答案,后来兴高采烈地跑来告诉我,他说自己好象没有一个题是错的都对了。我们都为他高兴,觉得他可能在数学上得满分。后来,成绩出来了,他失分了。我们把他的试卷打开一看,发现他整张试卷没有知识性错误,失分原因是:其一是选择题还好,那些填空题,特别是解答题,书写潦草得不能再潦草了,老师根本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其二是过程不完整或不精炼。后来,他本人也跟我对了答案的,他说的都对,可是…我们都为他可惜,而后进行了一番反思。从中可以看出,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之外,还要注意书写。而这个习惯并不是在初三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之前的长期养成的,提出高要求,并杜绝只有结果而没有过程的现象。从点滴开始,养成良好解题、书写习惯。

【例4】还有一名学生,她叫小兰,是一名在数学上很有潜力且在其它各方面也不错的学生,只是她的特点是作业速度特慢。只要她做完的试题可以说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对的,遗憾的是她的试卷在规定时间内经常完成不了。我有意识地调查了一下,她的习惯早在小学就已经养成。那时试题量小,而时间很充裕,因此她边做题边玩。后来升入了初中,在初一、初二题量也不大,时间也不太紧,也没太大压力,虽然老师指出她的问题,但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引起她自身主观的高度重视。后来进了初三,题量加大,时间紧迫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如何矫正学生这种不良习惯呢?先说案例中的小刚同学,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做的。

(1)养成合作性学习的习惯。要积极参与表达自己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性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

(2)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完成作业是巩固知识重要的一环。要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必须的学习文具,先认真复习当天的功课或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作业;做作业时,注意力要集中;如果是完成假期作业,应先制定好假期作业计划,有机搭配、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确保不拖拉、循序渐进;完成作业后,要养成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的习惯;作业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3)积极疏导。我就主动找他谈话:"且不说你应付作业的事情,单说字迹的问题,字迹潦草不潦草主要看别人能不能看清你的字,如果写出来的字令人难以辨认,你就应该注意了。也许你主观上想把字写好,但还是不如人愿,那你就要想一想原因,是姿势不正确?是态度不端正?还是写字速度太快?自己细细想一想。"小刚同学对自己写字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刻地反思。

(4)强化训练。该生经过认真反思自己写字潦草的原因后,坚持每天练50-100字,写好后交老师检查,以强化他写好字的兴趣。经过近一个月的训练,小刚同学写字要比先前好多了,还改变了原来不端正的学习态度,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成绩提高了好多。

再来讲讲案例中的小兰同学,我是这样要求的。

(1)加强限时训练。定时定量地开展一些训练,对学生能够产生一定的压力。对矫正学生磨蹭拖拉的不良习惯具有一定的效果。教师要正确估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规定学生在多少时间内完成多少学习任务,没有完成的就要受到一定惩罚,当然,如果在规定时间完成的也可以受到小小的奖励。训练时间一到,就要立即兑现,不要给学生找到空子可钻。

(2)养成认真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有什么疑问的地方,要首先经过思考,然后大胆的将自己的问题、疑惑、想法提出来,并从多方面获得解决(谈论、询问等)

(3)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考试中要认真读题、审题、解题。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要掌握必要的审题技巧,提高做题正确率;考试后要养成反思做题方法和技巧、总结失败与成功经验的习惯。

许多教育专家也都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犹如渠道和轨道,一旦修成后,学习就只是个过程而已,可以畅通无阻,不断前进。由以上案例结合专家的观点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以其积极的行为定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有些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有些习惯是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

总之,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我们的教育最终是对学生的行为发生影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对儿童进行德育的有力手段,同时在具体的培养中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关键环节,只有抓好这一环节,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地培养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秦榆编著 《坏习惯――纠正孩子学习坏习惯87法》[M].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5年1月

[2]张向葵.关文信编著 《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M].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0年2月

[3]张素萍.《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分析及对策》[J]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04期

[4]刘北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十二)谈如何培养学生记忆的习惯》[J] 河北教育 1998年12期。

上一篇:好习惯 很重要 下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