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01:04:54

初中生论文

初中生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启;承;转;合

一、议论文第一步“启”

每篇议论文开端都应该首先提出一个鲜明的论点,一个论点是作者对这篇文章中议论问题的基本见解、主张和看法,论点的提出统领着整篇文章的脉络,论点也是引出下面论据等观点的基础,一篇议论文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论点的好坏,在写议论文中提出的论点一定要鲜明直接,采用开门见山的形式。在议论文中启的恰到好处,能使文章观点鲜明,旗帜明确。

二、议论文第二步“承”

“承”顾名思义就是承接上一段的内容,对于议论文中的承就是承接文章开头作者提出的论点。在这一部分作者就要引用各种材料和观点对材料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来逐步解释开头中作者提出的论点使作者在刚开始提出的论点内容更加丰富。“承”和“启”这两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又不能将两者合二为一,“承”的内容是对“启”的内容的进一步解释和丰富。

三、议论文第三步“转”

在做完上面两个步骤后就是议论文中最为关键的一步“转”,就是提出一系列有力的论据来力证文章开头提出的论点。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可以引用各种名言和史实对文章提出的论点寻找能够依靠的有力论据。这一部分的完成使得议论文在大体上有个初步的形成。

四、议论文第四步“合”

在议论文的最后一步中就是运用最为简洁的话语对整篇文章进行一个全文的归纳总结。这个部分能够使整篇文章在整体上更具号召力和警醒力。

做好这四个步骤,一篇议论文在整体上就成形了。对于初中生进行议论文写作大概总结出了这四个写作步骤,学生如果按照这四个步骤来进行议论文写作相信不会出现太大的格式问题,在不断地训练和加强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养让议论文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有力。

参考文献:

[1]钱凯.议论文写作教学谈[J].黑龙江教育,2003(26).

初中生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议论文写作 方法 分论点 排比段 结构清晰

初中生写作议论文,都感到不容易,不好写。教师不知如何指导,学生更是无从下手,写作难,写作议论文更难。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点儿不假,我带着疑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探讨,感到初中生写作议论文并不难,关键要寻找规律,掌握方法,再经过多次尝试,还真有收获。学生的作品最能说明问题。

一、从阅读入手寻找规律

在九上的语文教学中,有两个单元的议论文教学内容,无论是《敬业与乐业》、《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读书》,还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能从中找到论点、论据、论证过程。通过讲解课文,理解议论文三要素和四种论证方法及每种论证方法的作用等知识点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议论文的要素及结构层次,议论文就是对自己的观点、主张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进行摆事实、讲道理,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文体。在明白议论文的概念、论证方法、结构特点以后,又对课文配套的阅读篇目进行了相应的练习与解读,如:《谦卑的人有福》、《享受读书》、《理想的阶梯》、《说勤》、《尊重生命》等篇目,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些篇目观点明确,语言简洁,结构完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证过程具体,有理有据,且采用多种论证方法,总分总形式,一目了然,极其便于模仿写作,对于初学写作议论文的初中生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参考对象。

其实,写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多看多读多思多析,才能写出好文章,所谓厚积薄发。即要博览群书,博见多闻,博古通今,博闻强记,当你积累了很多议论文知识点、分析理解了若干篇议论文后,找出其中一种类型的写作方法模仿,然后按照那样的方法写作议论文,便有了写作的基础,便觉得简单易写多了。

于是,我带学生具体分析了上述几篇文章,让学生找出每一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再找出围绕中心论点,设置了哪些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与标题与中心论点又有什么关系,然后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每一种论证方法是如何证明分论点的,最后又是如何总结全文,强化中心论点的。如此带学生分析理解每一篇范文。

《谦卑的人有福》的中心论点就是标题。分论点分别是:谦卑是一种姿态;谦卑是找准自己的位置;谦卑是一种睿智;谦卑是一种美。这四个分论点是对“谦卑”的理解,即回答标题关键词“谦卑”是什么。

《享受读书》的中心论点是结尾的一段话,即读书能不断更新知识,适应社会发展,超脱世事纷争,使人生有所收获。让学生找分论点,又是毫不费力,它们分别是:读书可以医愚;读书可以净化心灵;读书可以提升人生境界。这三个分论点是围绕读书的作用写的,即回答标题关键词为什么。

《理想的阶梯》的中心论点在开头第一段,只有经过奋斗,才能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分论点分别是: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其实,这三个分论点是围绕“奋斗”二字写的,即如何奋斗,即回答标题关键词怎么办。

然后,每篇文章都是总分总的形式,都是“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尤其文章结尾一定要对这些分论点进行总结概括,且与标题与中心论点相联系,否则就分而不聚,不能突出、强化中心论点了。

对这几篇文章连续进行分析,学生的头脑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同学们感叹:原来议论文还是蛮好写的。

当然,这绝非表明,议论文必须这么写,更非只能这么写。我想,初学者能有这样的收获已实属不易。

二、设置分论点方法可取

探寻了规律,找到了方法,接着,我鼓励学生尝试按照这样的方法写写看,结果,成绩不错。九上期中统考,我班作文单项成绩同层次均分第一。我成就感实足。

首先,给学生一个议论文题目,我让学生模仿“总―分―总”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从议论文的三段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的其中任意一个方面设置分论点。这样写出来的议论文,更具体,也更好写。分论点之间最好是排比句的形式,即相同或者相似的结构组成的句子。这样给读者一种整齐感,让人感觉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学生写起来也有章可循。当然也可以在一篇文章中,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方面行文。

如在题目为《静下心来》的一篇王同学的作文中,他在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后,设置的分论点为:静下心来,方可排除干扰安心读书;静下心来,才能得到新知充实自己;静下心来,定将欣赏美景陶冶情操。这是从“为什么”的角度设置分论点的。

另一篇《为自己点个赞》,杨同学也是在第一段简洁地提出中心论点:为自己点个赞,树立自信的标杆。这样设置分论点:给自己点个赞,能助人走出困境;给自己点个赞,能拥有前进的动力;给自己点个赞,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其次,我专门找来了好几篇有分论点的同题议论文范文让学生欣赏,找出他们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研究探讨各分论点之间的概念含义及关系,既不能交叉重叠,又不能自相矛盾。它们是:

第一篇《谈坚守》中心论点:坚守是坚定的守护。从“是什么”的角度设置分论点。

坚守是一种执著;

坚守是一种职责;

坚守是一种信念。

另一篇同题文章《谈坚守》,中心论点是:因为坚守,世界变得不同。从“为什么”的角度设置分论点。

坚守,使平凡变得伟大;

坚守,使绝望变成希望;

坚守,使梦想变成现实。

还有一篇同题文章《谈坚守》,中心论点是:坚守,需要非凡的意志品质。从“怎么样”的角度设置分论点。

人要坚守,就要坚韧不屈,不管风霜雪雨;

人要坚守,就要勇敢不惧,不怕挫折牺牲;

人要坚守,就要自信乐观,相信雨后彩虹。

这样一分析,学生头脑清晰,思路明确,觉得议论文可以这样思考,见到题目,确立中心论点,然后从不同角度,即:从标题关键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或任意一方面设置分论点。然后论证。最后概括总结。

再看,《谈骨气》是这样设置分论点的:

骨气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骨气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骨气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这样的分论点是用名言安排设置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如此美妙经典的名言警句数不胜数,用它们设置分论点,既富哲理又具文采,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我鼓励学生试一试。

我让学生再写一篇议论文,题目叫《正视自己》,语文科代表徐同学所设置的分论点是:

正视自己是一种非凡的勇气;

正视自己能找到成功的捷径;

正视自己更需要自己的行动。

另一篇作文是《举手之爱》,周同学作文的分论点是这样设置的:

伸出双手,人间依然有爱;

伸出双手,定格最美姿态;

伸出双手,展现喜人风采。

好学生有了这样的成功,更加自信。其他同学也不示弱,争相模仿,别有创意。大家都觉得写议论文,很简单,很好写。当然设置好了分论点,为证明每一个分论点的论据也要充分准确。论证方法也要多种多样,有了这些要素,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就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排比段小标题能尝试

上述专项训练后,在具体分析、认真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的情况下,同学们都认为议论文写作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材料新颖,论证严密,内容充实,语言精准,还是能得高分的。

在一篇议论文写作中,行文过程还可以把分论点设置为小标题,这样更醒目,层次更清楚,围绕中心论点分几个角度、几个侧面证明中心论点,能达到条理清晰、一目了然的效果。

还可以用排比段的形式,把分论点作为某一小段段首语。既是某一段的开头一句,又能和前后文组成排比形式。这些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形成一个统一体。显得结构整齐,条分缕析,整齐对称。具备一种音韵美。

内容美固然大于形式美,但是,内容美是建立在形式美的基础之上的。无形式的美,内容美无以寄托。一篇好文章是需要一定的表达方式和结构形式表现的。故而无论是小标题还是排比段都会令读者耳目一新,愿阅其详的。

九下复习期间,在习作训练中,我提高要求,以《宽容》为题写一篇议论文,魏同学用小标题形式,效果很好。

博大的胸怀

他人的敬爱

恩怨的良药

总之,无论排比段还是小标题,都和设置分论点一样,既有形式美,又能表达论点、论据和明确的论证过程,达到强化中心论点的目的。如此教学训练有了较好的效果,中考结束,我班语文成绩在同层次中名列前茅,作文成绩较好。

四、开头主体结尾总分总

除此之外,在文章结构上还要让学生掌握开头、主体、结尾的写法,必须是总分总的形式,使文章结构完整,分论点是在主体部分呈现的。开头引出中心论点,结尾同样要做到总结全文,再次点题,照应前文,强化中心论点。只有这样才能完美。

初中生论文范文第3篇

在现在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操作技能,采用任务驱动,强化学生的技术应用;但对技术所蕴藏的丰富文化信息挖掘不够,也不注重引导学生对技术背后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使得在课堂上学习获得的技术成为了一种冰冷、枯燥的工具,缺失了信息技术学科最起码的文化内涵。在轻视、放弃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文化素养培养的同时,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各种不良影响正逐渐影响着初中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相对薄弱。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教育研究的普及性及深度、广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技术更新快,学科教学研究把更多的注意力聚集于技术更新的学习与研究,而学科教学理论相对滞后,教师也缺乏信息文化素养方面的实践研究经验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学校与社会对信息技术学科认识存在偏差,部分人认为初中信息技术只是一门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副科”,没有必要关注其背后更多的内涵和文化建设。

二、信息文化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课堂进行信息文化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敏锐、准确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提炼,让信息技术学科文化成为学生喜欢了解、乐于探索的内容。初中信息文化素养培养是多方面的,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讲述其中的几条途径供参考。

1.与实际相结合,给课堂融入计算机硬件文化。

信息技术分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通常教师比较关注软件部分的教学。硬件部分无论从原理、结构上都是比较难的知识,因此,要将信息学科文化融入教学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时融入实际的计算机硬件拆解和虚拟采购,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将计算机元件的价格、选型、外观等信息融入到教学中来,可以培养初中学生对计算机硬件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笔者在课前预先准备了四台报废的计算机,将其拆解,并在各种硬件设备上贴上了名称标签,在操作课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并做好网上查找内容的任务清单,让学生在网上了解相关知识后,告诉学生虚拟购机的网址。学生根据已经了解的硬件设备特点和价格后,挑选自己喜爱的硬件进行虚拟购买。学生从这个虚拟购机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计算机硬件及其价格知识,取得了良好效果。注重包含现实意义的计算机知识的教学,能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计算机硬件文化有效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2.立足史料,关注技术背后文化的渗透。

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的思想体系、文化内涵和创造价值的认识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经常穿插计算机发展史料和IT界的风云人物及他们的小故事,这些信息技术史料的渗透,对学生所产生的感召力,比让学生多学几步操作技能更有深远的意义,学生能从诸如此类的史料文化中终生受益。如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编辑文字》,其编辑的文字内容是计算机发展史,笔者把这课分成两课时。第1课时设计如下:先让学生看史蒂夫•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演讲视频和演讲稿,以激起学生对于计算机发展史的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最后让学生完成事先准备好的有关计算机发展史知识点的“分类游戏”,通过“分类游戏”,学生们进一步掌握计算机发展史。第2课时则用计算机发展史素材进行排版,引导学生在这些计算机史料之中体会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人类文明的创造价值的风采,从而让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产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3.立足学科整合,有效开展文化渗透。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分为两部分,一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工具和载体,辅助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过程,用更加直观有趣的方法表现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生物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和难点,有静态媒体无法实现的优点。另外一方面,在其他学科里面有很多知识是与信息学相关的,在这些知识的教学时,结合计算机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的意义,使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获得智力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了解了知识背后的原理和学习意义。例如,计算机的数制转换通常是在初中数学课中出现,学生往往只能学习如何求解这些题目。实际上,这个内容可以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中,引领学生理解在数字电路和计算机中,利用开关电路实现“0”和“1”运算和存储的原理,使学生在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轻松解答这类题目,理解这类题目的意义所在。

4.加强信息伦理道德的渗透。

由于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同时家用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硬件设备普及率非常高,多数初中学生可以非常容易获取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面对没有归类和屏蔽的网络社会,如何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基于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初中生需要有良好的信息道德观,善于区分信息的好坏,是学生信息文化素养重要的因素。在课程教学的同时,教师要逐步让学生知道如何辨别网络信息中的真实性,在信息时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要有责任心,共同维护网络;要让学生理解软件的版权问题,不能够通过网络剽窃;对网络的效率要有认识,错误的信息通过简单的传播会迅速造成恶劣的影响,无法控制,因此不可以传播虚假的信息;在教学中融入“知识产权”、“盗版”、“黑客”等涉及计算机网络安全和道德的内容,可以非常有效地将信息伦理道德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5.立足自我,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文化素养,才有可能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文化气息。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科教研活动获得实践研究经验和理论指导,通过学习和总结形成必要的知识结构。教师备课要充分,不但要准备各种虚拟素材、实物素材,而且要对原理和方法追本溯源、引经据典,充分准备相关材料。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信息学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道德修养,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及网络相关知识,可以将这些融入日常教学中,达到提升学生素养的目标。

三、总结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对学生信息文化素养的培养,构建和完善信息文化素养培养理论体系。我们可以从给课堂融入计算机硬件文化、关注史料、学科整合、加强信息伦理道德的渗透、自觉地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等方面入手,将那些凝结在技术上的丰富的文化信息“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至学生的思想深处,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正确认知和学习,培养出合格的、有现代信息素养的新人,真正把素质教育推向前进。

初中生论文范文第4篇

1.以游戏教学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农村中学教学设备相对较差,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将游戏教学与学生生物学习进行巧妙结合,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如在对“人体血液循环”的教学中,诸如体循环、肺循环、血液成分的变化等内容比较抽象,单纯地借助挂图和模型教学,学生不仅不容易理解,且学完也就忘了,为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我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课前指导学生预习,并指导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操场上画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用蓝色粉笔画流静脉血的血管和腔,用红色粉笔画流动脉血的血管和腔)。上课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地方放上红色小球或蓝色小球,让学生拿着小球沿着循环路径跑,规定学生跑到流动脉血的血管和腔的地方要拿红色小球,流静脉血的血管和腔的地方要拿蓝色小球。在一个小组的同学跑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就当“裁判”,最后看哪个小组跑得又快又准确,就颁发一份奖品给他们。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体循环、肺循环等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还培养了同学之间竞争、团结、合作的精神。

2.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加强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理念———“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组成,而不是孤立于世界的抽象存在”的表现之一,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要基础。学生们绝大多数都生活在农村,与之相关的信息会润物细无声般地进入学生的脑海。如在学习“植物的嫁接”之前,我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两个问题:“你们亲自嫁接或见父母嫁接过哪些果树?如何嫁接的?”然后引入新课的学习,最后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要拘泥于教材中的嫁接方法,还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嫁接。这些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在课堂中合理利用这些素材,会使学生觉得生物知识不是空中楼阁,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主动的观察、探究周围的生命现象,这样就可以将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教学中应注意及时排除生活经验对学习的干扰

生活中的很多概念与生物学术语差异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及时排除生活经验对学习的干扰,建立起正确的生物学概念。例如在学习果实概念之前,学生思想中已经有了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果实”概念,这个“果实”概念与生物学中的果实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前者通常指不包括种子的可食部分“;果皮”也仅指外果皮。若不注意这些生活经验,就会干扰生物学中果实概念的建立。又如在学“生物的无性生殖”时,学生的生活经验认为插秧属于扦插;用出芽土豆繁殖属于出芽生殖等等。因此,在教学中应借助于比较找出异同,帮助学生及时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干扰作用。

二、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农村中学在动植物资源的拥有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物教材(苏教版)中的很多实验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带,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所有的学生都乐于参与这样的活动。例如:在观察“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学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植物来观察。他们带来的植物不一定都有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营养器官,有的只有三种营养器官,有的是四种器官等,这些现象引发了学生的质疑“:这些植物在结构上有没有共性呢?”。再借助显微镜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次体验使学生知道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都有六种器官,同时让学生再次体验了科学探究中成功的乐趣,领略大自然的奥妙。又如在“观察蚂蚁的运动器官和步伐”的实验中,有的学生还会捉来蜈蚣和其他小动物进行观察,完成了多组实验。再如在实验“含氮无机盐对植物的影响”中,除了用课本中提到的植物做实验外,还表扬那些用其它植物做实验的学生,同时引导、鼓励学生去探究如含磷、含钾等的无机盐又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目前,人类的干扰已超出了生物圈的承载能力,自然界已经在不断地报复人类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知道只有在自然界许可的限度内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才能使生态环境逐渐走向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寻找、发现、思考农村中习以为常的,但却是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的行为,并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利用黑板报宣传,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在每一个与生物学相关的重要的节日(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来临之际,我都让学生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出一期相关知识的黑板报。这些节日每年的主题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针对目前全球的环境问题提出来的。通过黑板报的宣传,呼吁学生将环保意识落实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中。只有从点滴做起,人人做起,才能形成合力,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帮助学生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开展专题讲座,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结合教学内容,在世界环境日(6月5日)这天,我设计了一个名为“同呼吸共奋斗”主题班会活动,这是2013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思前,食后,厉行节约(THINK.EAT.SAVE)”,旨在倡导反对粮食浪费,减少耗粮足迹和碳排放,使人们意识到粮食消耗方式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我召开这个主题班会的目的在于呼应世界主题的同时,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激发学生持久的环保热情,为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3.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学习完“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这节内容后,我给出一些问题指导学生去调查。如我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应对措施;近几年来我们身边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生活中哪些做法会破坏生态平衡?它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后果?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样做?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去调查,并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题目自拟),然后在班上交流,最后对如何保护环境问题达成共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结语

总之,素质教育不能是一句空话,应该把提高学生生物学素质放在首位。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生物学教师,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初中生论文范文第5篇

提高初中生的阅读兴趣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重心,没有兴趣的阅读,只是浪费时间。初中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普遍不高的原因,跟学生读不懂文言文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要想提高他们的兴趣,首先应该选择那些较容易读懂的文章故事让学生来读,让他们在阅读的成功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所以我们平时就着手精选课外的文言文章,向学生们推荐课外阅读《世说新语》《淮南子》《虞初新志》等课内已有所涉及的且浅显文言作品,而且平时复印课外浅显的文言资料如《父善游》《三人成虎》《寒号鸟》《贾胡买石》等让学生阅读,同时要激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打仗之前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实际上学习文言文亦是如此。抓好课文预习是初中生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所在。预习的重点应主要放在这样几方面:首先是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及自己不会读的字词,然后给自己不会读的字词做好注音。其次培养学生的语感,“读”是培养语感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必须做到熟练,这是学习文言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只有读透了,读烂了,学生的文言文的语感才能得到培养。

三、注重积累,应用自如

所谓“积土成山”,文言文知识的积累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基础,只有形成一定的积累之后,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将其转化为能力。积累词语,主要指积累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异字同义等字词,所以在七年级刚接触文言文时,就要要求学生自备一个积累本,把学过的这些重要的词语抄录下来,一段时间后进行整理归类,并做到“学而时习之”,以备不时之需。让学生在今后不断的运用中真正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四、有的放矢,授人以渔

以上的几步做法,都是为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做铺垫,但要想取得量变到质变的效果,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尤为重要了。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传授学生学好文言文的方法。1.加字法(组词法)。即给现有的文言字词,加上一个字,使其成为现代汉语词组,确定词义。如《马说》中“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且”解释为“尚且”、“况且”之意;《小石潭记》中“伐竹取道”的“伐”解释为“砍伐”。归结:组词后,把词语放回到句子中连起来读。2.迁移法。即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回忆学过的课文里相似的用法。《2012语文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导引导引》P122(一)“且父未尝语我”的“尝”,我们可结合人教版七年级课文《伤仲永》“未尝识书具”中“尝”的解释得出应解释为“曾经”。总之,推求词义应充分利用自己已存储的信息去猜测、比较。但词义推求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以一定量的文言文背景知识(如实词、虚词、句式、文化常识等)的积累为前提。为此,熟悉教材中文言文知识,打好基础至关重要。3.猜测法。其一,从字形探求词义。汉字是表意性质的,象形、会意、指事及形声等造字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字形推求词义。如《唐雎不辱使命》中“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的“跣”字,”看“跣”字形,左边为足字旁,右边为先,该字读音和先相似,可见它是形声字,左边为形旁,与该字的义项有关,便可推演大概,跣当是与足部有关,而它译为“脚”,看来妥当。再代回文句中推敲,便可确定了。其二,借成语探求词义。成语是文化积淀下来的一种载体。文言文中的许多单音节词都保留在成语或现代汉语语素中流传下来。我们可以借助常见成语(或词语)的语素来推求古汉语实词的词义。如课外文言文《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中“其人亡”的“亡”,便可借“家败人亡”的“亡”推求词义,得出“其人亡”的“亡”应为死亡。其三,从词句对举法探求词义。文言文中,词句结构整齐划一,相互对称呼应的情况甚是多见,所以可联系上下文看其意义相近或相反而推求其词义。如八年级下《岳阳楼记》中“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的“今人”到底指什么样的人,该如何做解?便可参考前文的对举词语“唐贤”,指唐代的贤人,有才学品德高尚的人,那么“今人”的“人”也应同理了,也指这样的人。又如文中的“朝晖夕阴”,“晖”的意思显然可从后面“阴”字推演出来。“朝”的是“早上”,那“夕”却是晚上,为一天中两个对应的时间,所以“晖”当与“阴”意相反。为“日光“”阳光之意”。其四,从句子结构探求词义。借助句子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个词语的词性,进而推求该词的词义。如八年级下《与朱元思书》中“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一句,“好”字做动词“喜欢、爱好”和形容词“美丽、美好”,该句中已有句子的主语和谓语“鸟”和“鸣”,所以“好”只能是形容词,来修饰“鸟”字,可解释为“美丽”。其五,从逻辑推理探求词义。根据上下文语境脉络和逻辑关系,用已知的信息去猜测、推求未知信息,这也是不错的方法。我们以《陈涉世家》的“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一句为例,这儿的“弗胜”到底指谁没有胜利,从后文的“乃”解释为“才”来看,这样的结果来的不易,所以“弗胜”应该指陈涉他们的军队。以上的方法虽然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所得,但可能还有不够成熟之处,只希望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给农村初中生文言文阅读一些指导,至少能让学生在学习和阅读文言文时,有一定的兴趣。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能力有所提高,不会出现连读通一篇文言文都是困难的尴尬局面。

初中生论文范文第6篇

与构建和谐校园相对应,和谐课堂的构建少不了老师的热情和付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英语教师,我认识到教会初中生知识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智商和情商的培养。就初中生英语教学而言,应渗透情感教育。其一,英语教师应关爱每一位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感染和带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要重点关注英语后进生,使其感受到自己没有被抛弃,增强后进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二,英语教师应将情感教育渗透进教学内容中,如在学习“Myfavoritesubjectisscience”这节课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让学生对“science”以及“scientists”有进一步的了解,可以用英语为学生讲述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尤其是国内科学家的生平,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参与实践以,“实”激趣

实践出真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爱动是孩子的天性。而参与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的能力,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可以帮助与促使初中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初中英语教师应积极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运用英语的实践性和真实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e-mail”时,可以让学生用word文档写一篇英语作文,发送给老师和家长,既拉近了师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又让学生亲身体验了e-mail的乐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的英语。

三、赏识教育,以“赞”激趣

对初中生而言,他人的肯定能够使他们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初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赏识教育,适当放大学生的这种满足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班上一位英语后进生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课上常常注意力不集中,还喜欢和周围同学讲悄悄话,让我很是头疼。在一次英语早自习中,我发现该生朗诵起英语来抑扬顿挫,比较接近英国人的读法,于是,我抓住该生的这一优点,让该生在课堂上朗诵一段英语文章,并对此大加夸赞。由于该生英语成绩一般,从没有得到英语老师的夸赞,我对他的赏识让他非常震惊,慢慢地,该生开始有了自信,上课也不开小差了,喜欢上了英语朗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该生的英语成绩有大幅提高。总之,社会越开放,交流越重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掌握它已经成为现代化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必须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英语对于初中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英语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提英语学习质量。

初中生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生;议论文;构思

议论文是常见的一种文体,它以说服力强、实用性高而广受人们欢迎。因此会写简单议论文也是初中生应该掌握的。

议论文的教学主要集中在九年级上册,学生学了《敬业与乐业》、《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谈读书》等议论文后,我要求学生以“珍爱生命”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结果发现,现状不容乐观,他们对议论文的写作依然是茫然。大部分同学把议论文写得不像议论文,看似议论文的开头,却是记叙文的肚皮。有的同学详细地叙述了自己在学习上如何珍惜时间,奋发向上的经历;有的同学将古今中外珍惜时间的名人例子加以罗列;有的同学面对题目眉头紧锁,不知道该怎样围绕“珍爱生命”展开议论……那情景简直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更有甚者,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面对这样的写作现状,我发现学生主要没有掌握议论文的构思。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成功了一半,同样,良好的作文构思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我把构思作为议论文写作一个突破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那么,怎样构思一篇议论文呢?

我认为:这就需要针对中心论点问个“为什么”或“怎样做”。当然,有的议论文侧重问个“为什么”,有的议论文侧重问个“怎样做”。

如写《珍爱生命》,写作思路可以这样安排:

一、由“5.12”大地震引出中心论点:我们应珍爱生命。因为大地震在瞬间就会让数以万计的生命消失,因此,我们应珍爱生命。

二、论述中心论点——为什么要珍爱生命?可以引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因此,我们应珍爱生命。那么,我们应怎样珍爱生命呢?

三、进行论述

1、珍爱生命就需要珍惜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论述时可以列举惜时如金的鲁迅、一天多赚4小时的、爱迪生进实验室后……

2、珍爱生命就需要有雄心壮志。论述时可以列举的《赠父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何处不青山;可以引用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以列举少年时就立志当皇帝的拿破仑……

四、联系现实,提出号召:让我们珍爱生命,快乐度过每一天。

可见,在这篇议论文中,它的思路是:先针对中心论点(珍爱生命)问个“为什么”,即我们为什么要珍爱生命?再针对中心论点(珍爱生命)问个“怎样做”即我们应怎样珍爱生命?其实,大部分议论文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学生听了以后,有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有的微微点头……可见,他们对议论文的构思,已稍稍掌握了一些。

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掌握议论文的构思,我趁热打铁,又给学生举了议论文《笑对人生》的构思:

一、由名言或俗语引出中心论点:笑对人生。它可以引用俗语: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也可以引用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因此,我们要笑对人生。

二、论述中心论点——为什么要笑对人生?可以用俗语展开论述: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这就需要我们笑对人生,度过一个个难关。联系生活中的事例,由小到大,确立分论点。

1、家庭需要微笑,微笑让我们收获亲情。可以将生活中的小事用排比段的形式呈现。如:一次突如其来的考试失利,自己充满了沮丧,是爸爸的一个微笑让我重获信心;一次老师的误会不期而遇,自己伤心万分,是妈妈的一个微笑让我收获了快乐;当一些家庭的琐事让父母吵得不可开交,是我的一个微笑让他们和好如初 。在这里,微笑是宽容、是鼓励、是乐观、是安慰。

2、班级需要微笑,微笑让我们收获师生情。可以将学校生活中的小事继续用排比段的形式呈现。如:当我们面对难题、眉头紧缩的时候,老师的微笑如春风拂面,让我们顿时豁然开朗;当老师为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操心,着急的时候,是我们的微笑如一泓清泉,让老师静下心来,“看花开花落”,“观云卷云舒”。在这里,微笑是鼓励、是乐观、是信心。

3、社会需要微笑,微笑让社会充满和谐。可以将生活中的献爱心、抗震救灾等事例用含有“微笑”的排比段呈现。

4、世界需要微笑,微笑让世界充满安宁,希望。可以将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化解冲突等事例用含有“微笑”的排比段呈现。在这里,微笑是乐观、是合作、是互助、是宽容。

可见,这篇议论文的思路主要侧重“针对中心论点问个为什么”即“为什么要笑对人生”来展开,当然,论述的过程中也包含“针对中心论点问个怎样做”的思路,即“怎样笑对人生”。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它们两个思路本来就是不能绝对分开的,而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因此,当我们构思一篇议论文的时候,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中心论点是司空见惯的观点,很难针对中心论点再问个“为什么”,那么我们就应该从“怎样做”上构思,反之亦然。当然还要根据个人的特长来确定。

初中生论文范文第8篇

1.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由于课外实验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所以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器材使用、实验对象管理、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整理等环节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所以与课堂实验相比,课外实验更能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2.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课堂实验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器材等的限制,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机会大为减少,而课外实验大多分散在野外或学生家庭中进行,或者天地较为广阔,或者参与实验人数较少,再加上实验延续时间较长,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或者容易自制,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许多课外实验均为探索性实验,如初中生物第一册(上)中的“看看种子怎样萌发和长成幼苗”“看看根尖的哪一部分在伸长”“观察叶色与光照有没有关系”“看看水分沿着茎的什么部分上升”等。这些实验需时较长,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所以安排为课外实验。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4.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生物学知识和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许多课外实验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掌握一定的技术及实际工作能力。如通过开展“向日葵人工辅助授粉”“植物营养繁殖的操作”等课外实验,学生不仅印证和掌握了有关知识,而且还学会了人工授粉、扦插、压条和嫁接等实用技术,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课外实验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许多生物学知识的教学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单靠课内讲授又不够具体、直观,所以学生较难掌握。如“种子萌发过程”“根的向地性生长过程”等教学内容,在课堂实验的有限时间内无法看到结果,课堂讲授也只能作一般性描述,因此学生听后印象不深、掌握不牢。对于这样的内容,如果课后再辅之以课外实验,既可克服时间限制,学生的观察也会更具体、更直观,当然也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笔者认为,课外实验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同样大有用武之地。为了使课外实验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应加强下述几方面工作。第一,实验前讲清实验目的、要求和方法,并指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使学生有所遵循;第二,实验过程中通过谈话、课堂提问等形式随时掌握实验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指导;第三,实验完成后应及时总结,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并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在条件许可时,还可指导学生就课外实验内容撰写小论文,并进行评选活动,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论文范文第9篇

从新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新课程强调在生物学科的教育中更加注重人文教育,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精神?怎样恰当地在生物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实现生物教育的人文价值,是目前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探索实践的课题。生物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教育时机,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式,熟练驾驭教材内容,寓人文教育于生物教学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人文教育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展示人类社会的真善美,为人们提供充足的文化养料,滋养人的内在的人文精神;使其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引导和限制,因此加强人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教育家的共识。生物史是生物学家认识世界、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奋斗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在生物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正是许多杰出的生物家从事科学活动,探索科学真理,努力创造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给人类留下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进行生物史教育,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心。

中学生物教材史实中存在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展示了生物知识在人类历史进化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体现了生物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科学的思想和思路,高尚的人格和品格。例如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印刷、造纸、火药到“候氏制碱法”的研究成功以及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他们对科学勇于探索和献身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国家、民族的高尚情怀,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崇高理想。这些都会深深地打动学生,使学生从思想上受到感染,引起共鸣,从而产生为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决心与毅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而这更是学生终生受用的宝贵品质。在生物教育教材中结合学科知识适当地引入一些关于生物美的内容,例如:在讲动物行为的知识时,可提前布置学生收集、观察家养动物的一些行为并记录,让有条件的学生分组观察蚂蚁和蜜蜂的社群行为,再分组总结、完成小论文并在全班或全年级交流,这些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技术,还能使学生的恒心、耐心、信心在坚持实验观察和记录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学会沟通、学会感恩、学会做人。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人文内涵,而且可以使抽象的生物知识生动起来。通过教师解释和挖掘生物潜在的审美功效并在课堂上创设美的氛围,使学生感受生物之美,体验生物之美,创造生物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感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每一个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从远期的世界公害事件到最近的淮河流域的严重污染,从挪威的海洋油轮污染事件到中国的“非典疫情”;到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南联盟战争的近百万枚贫铀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威胁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环境事件,同时,结合教学进展,贯彻绿色生物的思想,开展绿色生物、新能源开发等专题讲座、图片展览和科普活动,使学生带着生物知识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关注生存环境,倡导人文关怀。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以人文精神驾驭生物知识,为创造山川秀美、富有诗意的家园而努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并非是对以往生物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新时期形势下生物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完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呼告诉我们:教师工作就是要从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落实教育。而现实中的教育没有真正地用一种温情去贴近每个孩子的心灵,开启潜在的人性,没有深入地思考怎么教,在怎么做上没有去下苦功夫。它应该着眼于生物教学观念的更新,着眼于将生物作为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一种工具,对青少年进行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教育,着眼于生物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生物教育本体功能的育人过程着眼于用真善美塑造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感情,历练高尚、纯洁的人格。

作者:陆敏单位:贵州省遵义航天中学

初中生论文范文第10篇

一、解放思想

鉴于学生对撰写小论文的认识有限,大多数学生对该活动有畏难情绪,教师可用现有的学生论文作为范例,引导学生看同龄人写的文章,让他们感受到其实撰写论文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言之有物、写之有理,让人看了有收获,也就成功了,以此打破学生思想上的僵局。

二、在教学中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渗透能力训练

请总结解分式方程的常用技巧,并设计出相应的例子。

能否弄懂数学某个概念,取决于脑中是否有该概念的模板,而对该概念理解的深度和速度,则取决于有多少模板。理解力超常的人,可以一边在脑中制造模板,一边吸收外来的信息,他们在脑中有各种各样的模板,接收来的信息总会和其中一个模板对上号,于是就理解了。所以,人的理解力取决于通过“思考、动脑、动手、观察”等行动产生了多少模板。基于这个原理,教师可通过引导预习、创造生活情境、组织活动等方式持续不断地帮助学生制造模板,使得学生的能力螺旋上升。

三、引导阅读,积累素材

在阅读的初始阶段,对学生进行被动式阅读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情与阅读的内容编写导学案或阅读提纲,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数学阅读。在阅读的高级阶段,对学生进行主动式阅读教学,教会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一般策略,要求学生能全面提高阅读速度,通过阅读,整理归纳出阅读重点,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遇到问题可以自己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课外阅读材料包括数学故事、数学报刊杂志、论文集等等。阅读这类材料时可以通过做阅读笔记、写学习心得、编制卡片、复印感兴趣的文章等方式进行素材的收集,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中也随之积累了更多的模板,有益于日后对相关新概念的理解。

四、指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活动,撰写论文

1. 提出课题

课题的产生可以是教材或教师设定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选题应秉着有用、有趣、可操作、可探索、可结合平时的数学学习的角度进行。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分类列举往届学生参加“全国数理化能力展示活动”数学科论文比赛部分获奖学生的论文选题:1. 学习心得类;2. 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收获与启发,获得灵感;3. 综合、概括、总结类。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拓展延伸,简化计算题或证明题;4. 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与自己的数学学习相联系;5. 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6. 问卷调查类。

2. 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活动与论文撰写

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论文成型的步骤:(1)列出提纲,构建论文的框架。具体的可以参考一个与自己内容相符的论文模板来构建。(2)分版块扩充内容。在扩充板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已积累下的素材,并根据需要,不间断地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对新生素材缺口进行补充和整理,同时返现素材研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看法。(3)修改浓缩,形成初稿。对所扩充的内容中,把没有为主题服务的内容都删去,并进行润色。另一方面与同学讨论、征求老师意见,进行充实提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所选课题,预设其应达到的SOLO分类评价层次,对论文提出针对性指导。(4)冷处理一段时间,重新拿出来,对文中的错别字、语病、逻辑等问题进一步修改,最终定稿。

上一篇:中职生论文范文 下一篇:学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