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我心灵的沃土

时间:2022-09-22 07:20:56

儿童阅读――我心灵的沃土

一、激发兴趣,让孩子渴望阅读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的意义,在今天已被广泛地达成了共识。而在儿童阅读中,兴趣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前提。阅读由兴趣起步,并将在兴趣的引导下,一路盎然下去。经常带中高年级的老师会有这样一些感触:尽管在教学中把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但要让大部分学生热爱读书却非常困难,更可怕的是这种与书疏离的状况有可能伴随他们一生。所以作为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提早在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6、7岁时,激发阅读兴趣,让孩子渴望阅读。

首先,六年前刚接手现在的班级时,我在教学中大量选用了贴近儿童生活情境的童谣、儿歌、古诗、韵文等,一天一首,与孩子一起边读边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突破了识字关,具备了独立阅读的基础。

其次,从读图画书开始,是培养低年级孩子阅读兴趣,使他们爱上阅读的良好方式。我在课堂上利用实物投影,和孩子们一起陆续读了《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犟龟》、《出走的泰迪熊》、《你看起来很好吃》等几十本经典图画书,而每次读完一本,除了引起争抢,就是不断地有人问:“什么时候再读一本?”就连班里阅读能力最弱的孩子,在听老师读完《菲菲的蛋糕》之后,拽着爸爸去书店买下了好几本菲菲和派老头系列的图画书。优秀的图画书能带给孩子愉悦和幸福感,能促进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对刚起步阅读的孩子来说,从图画书开始,再逐渐过渡到文字书,是一种特别见效的方式。

第三,引领孩子爱上阅读的另一种容易操作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老师、家长“大声读给孩子听”。我自己在学校利用课堂、午睡前等时间为孩子们大声朗读,既解决了书源问题,又能在读的同时及时交流讨论,进行阅读指导。

二、创造氛围,让孩子亲近童书

孩子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不断的督促,引导孩子亲近童书。

1、北美的惯例:学生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自由的、安静、无打扰地”阅读一个小时;美国布什总统一上台就颁布了《阅读优先法案》,要求美国儿童每天必须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我把这些都讲给孩子听,并要求他们每天在书包里装一本课外书。早晨,我和他们一起安静地持续默读15到20分钟,一天的学习、工作从阅读开始,感觉整个人都儒雅了起来,学生们也自然平添了几分静气。此外,课外书随身携带,使学有余力的孩子在完成课堂作业后不至于无事可干,及时阅读,能促其更好发展。

2、对于还没有体验到阅读快乐的孩子,老师可以在推荐新书时花点心思。比如,读其中一两段,戛然而止,让他们充满期待;猜猜下面的情节;或故意制造悬念,卖关子,引发其好奇心从而主动阅读。

3、除老师推荐外,定期在班里召开“好书推介会”。《小狗钱钱》、《女儿的故事》、《豆蔻镇的居民们》、《兔子坡》《假话国历险记》童喜喜、梅子涵,我们通过这种方法,认识了很多深受读者喜欢的优秀中外儿童文学作家及他们写得优秀童书,孩子们也找到了更多自己真正喜欢读的书,满足了个性阅读的需要,更提升了自己的阅读品味,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越来越会选书买书,变成了家里的购书顾问。

4、创建班级书架,确保孩子花少量的钱读到更多书。

5、以评促读。从读书排行榜,到读书笔记汇报读书情况,我在评比别注意不断地赏识鼓励所有孩子,因为认同永远是保持孩子阅读热情的不竭动力。

三、指导方法,让孩子学会阅读

小学生的阅读可分为浅层阅读和深层阅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共读一本书”,来提供一些读书方法上的帮助,引领孩子走向深层次阅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低年级时,我指导孩子在书上画“心情符号”,用笑脸、哭脸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养成批注的习惯。到了中高年级,则教孩子在最想表达情感的地方、感触最深的地方随时旁批,或长或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每天阅读的同时写几个批注,第二天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老师做鼓励性评价。渐渐地,孩子们写长了之后,就可以写大段的感想,比如:想对书中人物说得话;想对作者说得话;把自己当成书中的角色;为书中的故事补白;续写故事……将这些以随笔的形式表达出来,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在阅读交流课上,老师可以通过问题设计,把学生从仅关注情节的浏览引向从思想、情感、价值、态度和修辞、文体上感受,通过课堂表达、交流、聆听、思考让孩子全面多角度地看问题,学会提炼、概括的学习方式。《一百条裙子》、《傻狗温迪克》、《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每一本共同读过的书,我们都会用几节课的时间来讨论、交流,除了学习方法,我们收获了更多的直接来自文本的感动和快乐。其中《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一书的阅读交流课更是在由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校长、市电教馆的领导和全区好多名小学语文教师参加的教研会上获得一致好评。

上一篇: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