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中

时间:2022-09-22 06:14:37

素质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中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现在已把素质教育工作作为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有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素质教育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以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学生德、智、体,以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那么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1.体育教学要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体育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国防、外交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亚运会,我国的体育事业都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胜利,这些辉煌的胜利,象征着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的繁荣,人民的团结。各级各类的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都有助于形成人与人之间、个与集体之间和谐统一和团结和睦的气氛。在奥运会上,每当看到中国运动员参加的各项重大比赛时,更是紧紧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当我国运动健儿站在领奖台上含着泪水,仰望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不禁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这些对青少年来讲更是一堂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球类的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简述中国女排历经千辛万苦拼夺“五连冠”的战绩,许多田径、体操运动员也是经过艰苦的训练,在运动声上拼搏才获得冠军的,用这些来激发学生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武术课上,首先要学生了解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活动,教育学生做到爱国爱民,匡扶正义,由动情而晓理,由晓理而意行。通过这些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积极投身体育锻炼。

2.体育教学应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体育教学在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而为之忧心的严峻问题。发展和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以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承受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对指导学生不断战胜困难和超越自我,增强勇气和信心都有好处。在训练时,设置一些“高而可攀”的难点和技术难度,有意识地让学生“碰碰钉子”。组织竞赛活动,使学生经历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对参加竞赛失败的学生,更要帮助其调整心境,培养他们逆境的承受能力。

2.2 身体素质能力。现在中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身体比较娇弱,身体抵抗力差,患病率高。上体育课运动量稍大一点就气喘吁吁,深感疲劳。其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缺少体育锻炼。尤其是有些家长限制孩子的户外活动,有的孩子学习之余挤点时间去打球或跑跑步,就被家长斥之为“贪玩”、“不好好学习”。其实,缺少必要的体育锻炼,既影响孩子们体质健康,也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

2.3 意志力。无论是体育课的练习还是竞赛活动都能体现出学生的意志力。在耐久跑的教学训练中,可以培养学生“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不怕苦的顽强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跳马的练习中,总有少部分的学生心理害怕,对自己没有信心。在这时应给他们多些鼓励,常用“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话语,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他们能为自己下达积极的暗示词:“别人行,已亦可为”。这样的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就充足了,而且还能使每个学生受到积极意识支配,从而产生敢于克服困难和顽强的勇气。

2.4 竞争力。体育教学中,游戏和比赛最容易反映学生的行为表现,这正是进行心灵美教育的好机会。如在竞赛性较强的游戏中,学生在活动中为了完成任务,必须要克服困难,应付突况,从而促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体验,去探索,有利于青少年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2.5 创造力。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对各学科课堂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课也是一样。在体育教学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充分发辉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如在游戏“改追击目标”(贴膏药)的游戏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原来的游戏方法中逃的人以逸待劳,而追的人越追越累,常常造成“耍猴”现象,能否改为“一人追,一人逃――逃的贴――被贴者追,原追者逃”的游戏形式。于是我加以采纳,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样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6 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学习队列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而且是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手段。青少年学生为了使游戏成功或在比赛中取得胜利,千方百计地发挥个人和集体的智慧,动脑筋,想办法,团结一致,促使他们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个人和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等多方面的关系,从中懂得守规则,履行职责,与同学合作等集体观念。在游戏胜负面前,能体验成功与失败的甘苦,认识到友谊的可贵,并养成严于律已,宽容待人的良好品质。

总之,学校体育活动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对中小学生富有吸引力,将素质教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更能把广大的学生引导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中来,从而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学法指导 下一篇: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与体育活动的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