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05 12:36:43

浅谈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的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所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升,更加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长远发展。素质教育在我国已实施多年,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与深入落实。笔者现从素质教育发展历程入手,对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来展开论述。

一、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素质教育认识不科学、不准确

部分学校片面地认为要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就要开辟第二课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将素质教育等同于课外活动。在各个学校,课上以教材为中心实施应该教育,课外以活动为中心开展素质教育,只重视课堂教学之外的素质教育,忽视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倡要在搞好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开辟第二课堂,开展素质教育,这样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这种将学习活动与素养割裂开来所实施的素质教育已经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生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教师素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既是学校各项活动的具体落实者,又是带领学生开展活动的组织者,可以说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在我国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是教师的整体素养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就目前来看许多教师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这不仅不能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改革,相反还会成为素质教育实施中的一大“瓶颈”问题。教师队伍素质不高,不能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改革已成为素质教育实施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三)只注重素质教育的形式与结果

素质教育并不是一个外界强加的过程,虽然教师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起重要作用,但是最终素质教育的成败集中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目前的素质教育只注重教育结果,重视通过多种方法与手段来轰轰烈烈地开展素质教育,忽视学生这个教学主体的内化。整个素质教育脱离了学生的这个主体,表面看起来非常热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是学生并没有将这些知识与能力进行内化。

(四)缺乏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

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改,领会新课标,改变陈旧观念,但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依旧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并没有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作用,并不能全面而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素质教育

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只有科学而正确地认识素质教育,把握其本质,才能深入落实。相反,如果什么是素质教育都没有弄明白、弄清楚,又如何来实施呢?这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观念是行动的向导” 。要想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首先就必须要有正确的观念,要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唯有如此,才能取得成功。因此,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学校领导与全体教师的培训,加大宣传力度,组织相关的学习与培训,要让广大教育者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更加重视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这些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目标的多个维度,是一个有机结合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能强行结合在一起,而是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抓住教学的每个时机,有机结合、无形渗透,让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要有长远的意识与开放的眼光,要将教育教学实践与教育形势发展结合起来,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上级教育部门精神,更好地开展本校教育教学活动。这样素质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二)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提高教师素养与能力是素质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第一,严把聘用关。提高教师行业准入门槛,严格把好选拔聘用关,要从符合条件与要求的教师中选择最优秀的教师,严查教师资格证,加强岗前培训,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内容,加大高学历教师的引进,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第二,开展竞争上岗。现在的教师队伍存在很大一部分老教师,他们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但是整体学历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低、花费时间长;年轻教师拥有高学历,接受新事物快,思想灵活,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我们要在年轻教师与老教师间找准平衡,不能盲目排斥,而是要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以激发教师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通过竞争上岗,可以选择优秀的教师来任教,这对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加强在岗教师培训。首先是走出去。组织教师进修,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辟网络互动平台,让教师可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如组织教师集体观摩名师教学片断、优秀教学案例;与校外教师开展教学方法与心得的交流与讨论;鼓励教师继续研读深造等。其次是引进来。聘请教育专家走进校园,为全校师生做讲演;引进先进的设施等,为广大教师的继续学习创造条件,帮助教师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同时要加强城市与农村的交流,建立对口互助学校,以城市带动农村,缩小城乡差距,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带动城乡教育共同发展。

(三)重视教育活动的内化过程

素质教育提倡的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整体提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拥有健康的心灵等。要让学生具备这些良好的素质就必须要重视素质教育活动的内化,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教学的重点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式与手段,而是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素质的内化。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不是完美的,但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只有依托于学生的主体活动存在,让全体学生全程参与,方能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内化,使知识能够真正为学生所用,活学活用,促进学生素养的整体提高。这样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减负增效,而不是以牺牲学生的课余时间为代价来开展活动,让学生能够有更为丰富的课余生活,这样更利于形成稳定的学习动力,产生强烈的内驱力,从而为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科学完善的多元评价体系

素质教育虽然大力实施,但是评价标准依旧是以考试分数与升学率为标准,这并不能真实而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情况与教师的教学情况,从而使得广大教师对素质教育不信任、不支持。因此,我们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多元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坚持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建立一套学分制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价标准。如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同学的关系、发表的作品、科学小创作等等全部纳入评价体系中,这样可以打破以学习为单一评价内容与标准的评价,真正实现对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客观的评价,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心灵,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利于学生富有个性化与全面发展。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这是一个长期系统而艰苦的任务。我们要认真研究理论,勤于实践探索,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素质教育的内容、方式与途径,找准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实现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让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

(责编 赵建荣)

上一篇:初中政治课教学中注意习惯培养的探究与实践 下一篇:试论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