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及策略

时间:2022-07-28 03:21:31

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及策略

摘要:本文针对语文学科中素质教育丧失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合理的反思,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指出了明确的理性思考和策略。

关键词:语文;素质教育;思考策略

近年,语文教育发出呼吁:不能让畸形的“应试训练”再继续下去,中国的语文教育实在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否则还将继续“误尽天下的苍生”。为此,本文拟就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放到理性层面来考察,谈谈我的拙见。

一、语文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反思

当前,素质教育给学科注入新鲜活力,这给我们“语文教育究竟何去何从”找到了方向,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素质教育仍贯彻在口头上,应试教育依然落实在行动上。这种不正常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和反思。主要表现在:

其一,作为一门充满人性之美,人文底蕴极为深厚的学科,沦为一种应试的记忆之学。“应试教育”是语文教育效率低下根本原因,给语文教育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如:经典的诗词欣赏,学生仅会熟练背诵,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由此看来,足以表现教育对象上的局限性、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教学过程的表面性以及教学效果的虚假性,这“四性”也许言之过早,但却言之成理,它将育人为旨的基础教育沦为一种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训练。目前,语文教学法的种种弊端,造成了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这是通病,对这种“畸变”也不足为怪。

其二,当前,语文教学界不可谓不重视素质教育,有关于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文章见诸于报端,问题在于不得要领,不得法,依然是“换汤不换药”。在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深深影响下,难以在短时间冲破它们所编织的“网”,一方面要学生自由思想,另一方面考试却要依标准答案给分,所以有些语文教师笑称“戴着枷锁跳舞”。

以上两方面足以引起人们对语文教育改革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反思:为什么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二、经验与现实的启示

经验主要来自一些发达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状况。如美国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而我国目前恰恰是重视知识,忽视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再如俄罗斯改革考试方法用内涵评价代替分制,这与我国所提倡的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每个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学思想是相同的;再如英国的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主要表现为开放教学,“小组活动”教育等等。在这,有关发达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状况就无需赘言。总之,它们的经验启示着我们,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虽然我国吹响了“素质教育”的号角,但我们看到,在有些地方学校仍是“雷声大雨点少或无”,“应试考试”的弊端不仅仍“误尽天下苍生”,而且成为我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严重障碍,迷惘的教学现状实在令人堪忧。

三、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

过去,我国的教育上忽视了学生的认识主体地位,在教学上把学生当作操纵的机器。尽管后来对此有所重视,形形地教学法都有强调学生主体性,但它仍然在教学中被教师的主导性取代或剥夺了。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做语文教学的叛徒。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就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的角度向学的角度,体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语文教学,从一定程度上说是文学教学。每一篇文学作品都充满着人性之美、人文底蕴也为之深厚,作为人文性强的语文学科的教师,就应该本着从“学生主体”这一根本原则出发,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真正的文学中蕴含的人类的智慧和情感,陶冶自己的性情,塑造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品格气节,学会读书做人的道理,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之所在。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课堂有限的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个性发展,而不是让教师的主导性给抹煞了。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集知识、情感、地位真正体现,让流失已久人文价值、人文底蕴重归。

四、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实现

(一)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

从简单的“应试教育”到注意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教育者的观念问题。只有解决观念问题,才会有正确的行动,并采取正确的方法。语文教师需要在推行素质教育之时,更新教育思想观念,走出误区,理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考试的之间的关系,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语文教育观。如,讲李健吾名作《雨中登泰山》,常规的思路就是让学生掌握作者的游踪,从美好的景色中体会祖国大好河山,增加爱国主义信念,或者无非就是诠释并记忆字词句,拘泥于课文形式上的攀篱,但是,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高水平教师,就会把各方面的滋养向春风化雨一样悄悄地洒进学生的心田,如他会这样创造情境:雨中的泰山有什么别具一格呢?美在哪里?它与其它四岳有什么不同?”“泰山的名字于什么来历?”“泰山日出的景观成因怎样?”等等,让学生接触到全方位的刺激,引起不同层面的思考,引导学生去审美。

(二)改革语文统编教材

现行的教材非常不合理,大多编书需要将问题、语法、修辞、文章知识相同或相近的文章排在一起,实在是没有什么科学价值。语文教材中,真正具有人性美、人性底蕴的篇目少,大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考虑的,政治氛围浓厚,连一些优美的散文也烙下了政治思想的痕印,议论文几乎都是,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难道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浓厚的国家,竟然选不出一些有价值的作品?因此,我们要敢于向现行不合理的语文统编教材说“不”!

(三)改革以“应试”为特征的语文考试制度

尽管考试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将它取消,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考试而考试,对那种“出题考人成瘾成癖,考倒茅盾考倒巴金”的应试方式要以取缔,别让它再异化下去,再坑害“天下的苍生”。因此我们必须清楚考试的性质和真正目的,要把素质教育贯彻到考试的全过程中。在考试的试题中,加大素质的含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改革以“应试”为特征的语文考试制度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要着眼于思想品德、心理、审美、劳动、交际、思维等素质的培养,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广大的师生才能从“应试”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四)提高语文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成效。为了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师的素质也需要随之提高。作为语文教师,要有超前的意识,始终胸怀教书育人的伟大目标和抱负,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加强个人性格、知识修养、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智能等方面的培养,尊重学生,对学生关心爱护,善于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积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敢于创新,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我们把握了正确的方向,不畏艰难,便可让它成为现实。

上一篇:阳光体育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模式探析 下一篇:2+1模式下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