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时间:2022-09-22 02:35:37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摘要: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委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针对某一作文题目,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实用写作学;言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69-01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

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

其次,要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入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在拓展训练时强化语感培养

在培养语感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中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上,还要重视学生对语言直觉感受的丰富性与多元性,设计科学合理、发展学生思维个性的练习,使其成为在教师正确启发引导之下以直觉思维活动为媒介、以培养语感为目的的语言训练。应该把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训练作为语感广化、深化的杠杆。

有所感才能有所言,正所谓“由感而发”,因而在教学中我们以读促说,以说促写,组织学生经常开展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创造性的口头语言表达,或书面的写作,让学生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进一步感悟语言之神妙,不仅使课文的思想得以延续,而且自身的语感也在水到渠成的引导中得以发展。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3.打破思维定式,激励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我们老师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是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的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放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在头脑中闪现创造的火花。

4.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委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针对某一作文题目,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5.要强化互动教学,让学生活起来

在强化互动教学课堂时,应根据实际制定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所谓三位一体的新课程教学目标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心中始终要想着学生,人的发展是设置一切目标的依据。教学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体验,才是可持续的有远见的。

教师上课讲什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曾经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这也是说,教师应讲在“点子”上,要重在引导上,更多的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要巧妙地设计,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有东西探究,从中萌发创新意识。

我们设计每一堂课的时候,都要做到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体验课堂内容,观察学生的探究动向,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6.锻炼学生的言语能力

在心理学上,一般把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大类。内部言语又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大类。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小组合作研究、强调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的经常交流和共同分享。这就需要口头言语-口语交际来完成;高中语文研究成果的表达主要应由书面言语来担任,当然,研究性学习成果表达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时,尤其不能离开内部言语。特别是阅读活动中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常常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必须借助内部言语-思考问题时对自己发出言语的活动才能完成。

显而易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言语的水平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巧妙导入课堂生辉 下一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