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导入课堂生辉

时间:2022-10-30 06:23:24

巧妙导入课堂生辉

摘要:语文课导入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出发,精心准备好导入的“材料”,做到设计新、趣 、巧、妙,运用多种感官,言简意明地把学生引入预定的学习环境,引向预定的教学目标,从而圆满完成每节语文课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 语文课;导入艺术;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81-01

新课的导入,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的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明确每节课的主题、目的、要求,是一种教学艺术。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前的几分钟,能激起学生积极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欲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印象总是最鲜明、最有感染力的,它将影响以后师生交往的进程,这在心理上被称为“首因效应”。如果每节课开头,教师总是重复“同学们,今天我们讲X课,请大家翻开课本XX页”,这样的公式性的语言,是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的。而要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就必须有新的刺激。因此,上课伊始,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课型、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以唤起学生对教材的浓厚兴趣。

常见的导入方法有:

1.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不断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东西发生兴趣,才能在良好的情绪中,去学习规定的教学内容,在愉快中获取新的知识。小学低年级教学常采用的游戏、儿歌、讲故事的形式,作为新课开头,就属于这种方法。

如:讲《守株待兔》一课时,教师先问:“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请你们说一说。”学生讲完后,教师总结:“好,你们读的寓言故事都很有趣,你想知道“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吗?”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到新的课中去。

2.启发提问

启发性提问是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导入艺术。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能激起学生的热情。上课开始提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一下把学生引入问题的情境中,提问式导入,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那种“是非式”、“问答式”的提问是不在此列的。

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提问“你们知道飞机在夜间为什么能安全飞行吗?”当学生回答靠雷达后,教师再问:“你们知道雷达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它又是怎样探路的呢?”以上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会急于翻书,迫切从书中找到答案。

3.激情描述

导入时用饱满的热情、绘声绘色的描述,使学生达到入情入境的地步,引起学生的共鸣。讲《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可以用如下描述:

岁月的风雨,可以洗去我们许多记忆,历史的车轮,可以磨掉我们许多往事,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1976年1月8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敬爱的离开了我们,1976年1月11日下午,在长安街上,百万群众自发云集在街道两旁,在泪雨与哀号中,向缓缓驶去的灵车,沉痛的告别。这是历史上空前的葬礼,时到今日,已有数十年之久,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人们仍记忆犹新。尽管同学们没有亲眼看到这动人的一幕,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却可以把我们带到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之中。

学生在教师语言的感染下,很快与作者产生共鸣,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了基调。

4.激励设悬

采用这种方法导入,可以造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但悬念的设置要恰当适度,不“悬”,学生一眼望穿,食之无味;太“悬”,学生望而生畏,无从想起。如教《沙漠里的船》时,教师导入先问:“你们在哪儿见过船?”学生回答:“河里。”教师说:“我今天要让你们认识一种特殊的船。”引起悬念,接着教师挂出彩图:“为什么把骆驼叫做沙漠里的船?”教师的提问激起学生的疑窦,由此而促使学生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去学习课文。

5.创设情境

情境式导入,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录像、幻灯、实验、音响、图画等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学生最适宜领悟知识的意境,使学生在兴奋的心理状态中,激起思维,启迪智慧。从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创设一种愉悦的教学情趣,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能让学生在一定的审美情趣中愉悦地接受知识,并把它转化为创作的力量,对完成教学的目的要求具有积极作用。例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用乐曲创造气氛,通过播放拨动人们心扉的贝多芬交响曲《葬礼进行曲》,使学生怀着对总理深切怀念与崇敬的思想情感进入新课的学习。

又如在教学《海底漫游》一课时,我利用课室有限的空间,在四周装扮上形态各异的鱼儿,美丽的珊瑚、飘动的水草……让学生恍若置身于神秘的海底世界里,再配以海底各种生物发出的声音,将学生带入一种神奇的境界,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俱美的情境享受。这样一来,美术教学便进入了轻松、愉悦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艺术形象的陶冶,使学生初步具有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出发,精心准备好导入的“材料”,做到设计新、趣 、巧、妙,运用多种感官,言简意明地把学生引入预定的学习环境,引向预定的教学目标,从而圆满完成每节语文课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 2011、1

[2]《创新力开发与创新案例》羊城晚报出版社 2010.10

[3]《广东教育》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1.6

上一篇:自主学习贵在引导 下一篇:多媒体与初中语文学科的“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