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

时间:2022-09-06 02:51:16

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学生作文质量仍然不尽人意,写作缺乏创新,缺少感人的领悟和启迪人的灵智,从长远角度考虑,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趋向应该是着力培养学生丰富而合理的思维品质,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不断开拓学生的思路,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思维品质;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60-01

中学生写作应当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生活感悟,而不是模仿套用固有的写作模式。但事实是,中学生的写作中创意缺乏、主题平庸、思路闭塞现象广泛存在着,学生对作文也产生了厌烦和恐惧心理,应付了事的心态极其严重。

作文思维品质究其主要特点,主要包括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严密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方面。创造性思维品质主要是就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而言,作文的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能使学生的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

1.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

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从这一点说,培养创新思维品质,其意义就远非开拓写作思路、激发写作兴趣的问题了。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一个作文题,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方式,英国剑桥大学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在思考同一问题时,我们的思想往往重复同样的途径,这是因为各个观念已经合成为一个固定的思维锁链。习惯性思维程序的造成,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这样往往不能使人摆脱无益的思想途径。”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严重束缚了人的独创性,使写出的文章缺少个性,缺少新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使学生独辟蹊径,写出有新意、有创见性的文章。

2.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思维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新”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创新就是 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在要求的范畴里采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与认识,不落俗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的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如果机械的以此衡量学生的作文,可能大部分同学的作文都不符合要求,这就会挫伤同学们创新的积极性,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当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既要有创新意识,又不能盲目追求“创新”。

“新”相对于“旧”而言,“创新”建立在“破旧”的基础上,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新”一方面是相对于自身已有的习惯,另一方面是相对于已知的他人的模式。也就是说,改变自己原有的思维习惯或表现形式,而又并非有意模仿别人,即使与别人相同也是创新;如果突破别人的模式,而又并非自己既有的思维习惯或表现形式也是创新。比如,写“我的老师”这个题目,前一次我用叙述几件事来表现他的品格,这一次我通过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他的性格,这就是“创新”。别人写这个题目时,写一位可敬可亲的老师,写他对学生正面影响,我写一位有不少缺点的老师对学生负面影响,这就是创新。这样来理解“创新”,或许同学们会乐于接受,创新的积极性也就会调动起来。

人的创造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思维品质的优劣。良好的思维品质,除人脑的先天素质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外,绝大部分是后天教育训练的结果。作文教学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3.通过“举一反三”,训练学生作文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

模仿是人的本能,创造则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模仿也是人们学习、生活的需要。自然,模仿也是写作最初常用的方式了。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凡是要求写一篇新体栽新要求的文章,往往先组织学生学一两篇范文,让学生模仿着去写,经过反复练习,学生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掌握了、熟练了便能从中悟出规律、并充分想象,逐渐走向“创造”这一新境界。可见,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模仿――熟练――创造”的过程;从模仿、掌握、熟练到创造,是学习写作的基本规律,是作文的必经之路。总之,在写作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其思维空间,训练其"寻找联系"的创造性思维,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变通性的品质。

4.生活是我们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的创新源泉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材料,进而发挥想象能力,凭借其中丰富的人文意蕴成为哺育学生感知能力的温床,充分而准确地占有源于生活的材料。比如:《一个落榜生的日记》表达的是“诚信”的主题,这篇作文写了五天的日记:7月7日这一天,“我”因为诚信,并未把背好的文章抄到卷子上去,而是努力写出自己的作文。8月25日这一天,记“我”落榜,无力复读,去给一个服装店的老板打工。因为诚信,不愿在价格上欺骗顾客而被解雇。9月25日,“我”一心一意学美容。11月25日“我”拥有了自己的美容院,并且诚实守信地开展经营活动。这篇作文的材料就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在中学生的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事实表明,学生蕴藏着极大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思维的潜力,教师应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使其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会反作用于他们的作文思维品质的养成,促使他们思维品质更为活跃,更为开阔。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2]陈钟梁、张振华著.《作文与思维训练》.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

[3]孙培青等编.《教育名言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4]周永松.《作文训练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想象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第10期

[5]张奇林.《发散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04 年Z5期

上一篇:想象在创新作文中的运用 下一篇: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