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婴儿腹泻45例临床报告

时间:2022-09-22 12:21:59

应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婴儿腹泻45例临床报告

关键词 婴儿腹泻 推拿治疗

人从出生至1岁为婴儿期,临床上将婴儿腹泻分为感染型和非感染型(消化不良型)两种。推拿疗法主要是针对消化不良型腹泻效果良好。具有安全。易行、效果显著、且为患儿及家属易于接受等特点。本人近几年来应用推拿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本组45例分析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中男23例,女22例;最小出生仅3个半月。最大者1周岁;发病最短时间1天,最长者3个月;1天内排便次数最少者3~5次,最多10余次。

2 治疗

2.1治则调理脾胃,中和止泻。

2.2部位腹部、背腰部及前臂内侧和手部。

2.3穴位中脘,脐,天枢,肚角及腹部,七节骨,龟尾及脊柱,脾经,大肠,小肠,三关,六腑。

2.4手法推,揉,摩。捏脊等。

2.5操作患儿仰卧床上或由他人抱卧,面向术者,医者坐于其一侧,先推脾胃各300~500次。以健脾和胃,帮助运化,然后推三关,推六腑各100次。以调和阴阳。平衡寒热,推大、小肠各300次。以清理肠腑,涩肠止泻。摩腹5~6分钟。重点在中脘、脐、丹田等处,以补益气血。温中止泻,再揉天枢300次,以疏调大肠,理气消滞。拿肚角3~5次,用来温阳散寒。消食导滞。然后嘱患儿俯卧,背向术者,术者站其身后操作,先推七节骨300次(注:此法分为推上七节和推下七节,临床上可根据患儿情况具体施用。如推上七节能温阳止泻,下七节则泻热利湿)。再揉龟尾300次以通调督脉。调理大肠。最后沿脊柱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反复捏脊5~10次来调整阴阳.和脏腑,理气血,舒经活络,培补元气。

3 疗效标准

患儿大便次数减少至每日1~2次,颜色及形状均恢复正常.无烦躁及食欲良好者为痊愈。患儿每天排便次数及颜色形状均已恢复正常,但仍有少许烦躁及食欲不振者为显效。患儿排便次数明显减少,但仍有少许乳食残渣且食欲不佳者为有效。患儿每天排便次数仍为3-5次以上。且形状颜色无明显改变。患儿食欲未恢复者为无效。本组患儿中痊愈者为35例,占77.7%;显著者7例,占15.6%;有效者3例。占6.7%。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推拿治疗次数最少者1次。最多者10次。

4 典型病例

患儿王某,女6个月,腹痛腹泻3日。于2006年6月3日就诊。就诊时患儿情绪烦躁不安。每日排便数为5~6次,量多且酸臭。每次排便前均哭闹不停,便后则安。口臭纳呆。诊断为婴儿腹泻。经上述手法推拿治疗后1次。排便次数即恢复至每日1次。无烦躁哭闹等现象。但仍食欲不旺盛。在推拿3次之后排便仍为每日1次。且食欲渐旺,并主动要求进食而痊愈。

5 体会

只有脾胃纳运正常。升降协调。消化吸收及传送功能正常,精微物质才能得以化生为气来营养全身。糟粕物质亦赖以排出体外。而由于小儿脾胃发育尚未完善。消化吸收功能较弱。故调理脾胃视为治疗之根本。如患儿大便多沫色淡,无臭味或臭味较清,多为感受寒湿,治疗应以温中散寒为主,手法重点是摩腹及推上七节骨:如患儿腥泻,急如暴注且黄褐热臭则多为感受湿邪,治疗应以清热利湿为主。手法重点在揉天枢,拿肚角,但手法应轻柔缓和且时间不应太长。如患儿大便量多。且酸臭。腹部胀满,泻前每每哭闹不安。泻后减痛者。即所谓的伤食欲,治疗又要以消食导滞为主手法重点在揉中脘,推下七节骨。如患儿久泻不愈。大便中又兼有未消化的乳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且伴有面额苍白或咣白,则多为脾虚泄泻,治疗又应以健脾益气为主。手法重点是揉脐,捏脊等。

推拿治疗腹泻,经长期临床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简便方法。现代医学认为小儿腹泻不仅与食物,气候有关,还与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毒及其他感染有关,所以治疗时也适当结合西医诊治,达到标本兼治。

上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按摩治疗 下一篇:推拿(按摩)调治亚健康状态文献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