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群体动力效应研究

时间:2022-09-22 03:18:01

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群体动力效应研究

摘要:从群体动力学角度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进行研究有利于农村体育的组织与管理。本课题使用李克特五点量表的方式设计问卷,以河北省183个村庄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为调查对象,依据群体动力学理论提出五个假设:活动效应、交往动力、情感动力、价值观动力、宣传动力来判断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动力效应的形成,结果5个特征变量均成立。对个体特征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活动效应在年龄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年龄愈大活动效应愈明显;交往动力在收入水平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情感动力在性别、年龄上差异具有显著性,随年龄增长情感效应有递增的趋势,群体动力形成的情感效应女性高于男性;价值观动力在文化程度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宣传动力在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职业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管理启示。

关键词: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动力;群体效应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0)04-0051-08

Abstract:Probing into the rural spontaneous sports groups from the Group Dynamics point of view,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management of rural sport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Group Dynamics, applying the Five-Point Lickter Scale as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taking spontaneous sports groups of the 183 villages of Hebei Province as object, the study supplies five hypotheses: activity effect, communication motivation, emotion motivation, values motivation and propaganda motivation, to evaluate the formation of the spontaneous sports group’s dynamic effect. The result is that all of the five characteristic variables are tenabl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single factor of variance, as for activity effect, there is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age variation, the elder, the activity effect is greater; the income level influences significantly on communication motivation; the gender, age influences significantly on emotion motivation, the emotion effect tends to be intensified with age, the emotion effect formed by group dynamic is stronger among females than males;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 on values motivation is significant; the influence of age, education, income and profession on propaganda motivation is significant, and in this way, the writer inspires the management of the rural spontaneous sports groups.

Key words: rural areas; spontaneous sports groups; group dynamic; group effect

近些年来,国家体育管理部门的热门话题都一直围绕着农村体育的发展,其中农村体育活动群体组织的蓬勃发展成为热潮。理论界对农村体育社团(农民体协、老年体协)问题的研究已积累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研究的视角主要集中在自上而下的正式结构(具有正式组织与制度)的体育社团上,而对农村大量存在的自下而上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13-14]的研究则涉及较少,客观的事实是农村存在大量的自发组织起来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这也是群体组织行为理论的研究对象之一。基于群体动力学,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组织是否具有组织行为学特征?其群体动力效应如何形成等问题都是该研究领域的有待探讨的问题。

1 相关研究理论与基本假设

1.1 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

群体动力最早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勒温提出“群体动力”的概念,是借物理学中“力场”理论来描述群体行为产生的机制及其内在规律。勒温认为,群体是个动力整体,对群体行为的分析,不能仅仅分析群体中个别的状况,必须抓住群体的整体特征。在群体中,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互动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一种复杂的互相关系,这种关系必然影响到他们的行为,由于归属、情感和交往的需要最终影响群体的行为[7]。因此,群体中个体活动相互影响和情绪情感的综合构成了群体行为的动力。也就是说,群体中个体的行为,既与个体自身的“素质”有关,又与群体氛围有关[2]。然而,群体的每一个成员既受环境的影响,同时他们自己又构成环境的一部分,影响着其他成员。群体与其成员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就构成了群体的行为动力,即群体动力。

对群体动力学理论进步有着主要贡献的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George Homans,1950),他认为:“观察人们在各种群体中的实际行为与活动十分重要,因为只有通过观察人们实际在做什么,才有可能形成与实现社会体系以及群体行为相联系的观念。”[6]他引进了三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活动、交往和情感。活动是关于人们在特定情景下做什么;交往表示一个活动单位刺激别人做出某一活动单位的过程;情感涉及从事活动与互动人们用以表示内心心理状态的行动。他认为,群体内部系统的运行动力,是由群体成员间相互联系的活动、交往和情感所组成的,其核心要素是交往。人们在共同活动中,交往越多,他们之间的喜欢或不喜欢的程度也会越强烈。比较简单的模型如图1所示:个体X将和个体Y交往,并建立关系形成群体,一旦这种关系形成,参与者将努力在吸引和共同态度之间保持对称的平衡,原因是在交往中发现彼此共同的态度和价值观(Z),同时外界环境的影响也是一方面[16]。

西方国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传统习惯不同,对农村体育社团的组织领导、活动方式也不一样。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城市化率达到80%,像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城市化率达到90%以上,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很少,即使有,也多是从事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工人,没有单独的农村体育管理机构。像中国这样与当地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自发性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组织在国外很少见。经济发达国家的体育社团活动没有农村与城市的区别,也可以说农村体育社团组织是城市体育俱乐部或协会的直接延伸。西方的相关研究是建立在西方传统文化和西方人际关系基础之上,农村体育社团活动的形成动力机制和经验难以借鉴,不能完全解释我国农村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群体运行动力。我国体育界在群体动力方面的研究不多见,尚未发现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动力形成的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讨论中国农村传统文化背景下,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组织的群体动力效应,以便为农村体育组织的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1.2 基本假设

群体动力学理论认为活动是群体形成的必要因素,活动是人们在特定情景下做什么。因为农村中个体成长的环境、受教育的程度、生活方式、信仰、习惯等基本相同,态度和价值观体系的差异不明显,在农村的群体形成同样符合群体动力学理论。在农村普遍存在“以血缘、地缘或朋友为基础的裙带关系网”。个体在体育活动之初缺乏社会支持,由于共同的体育爱好和兴趣使他们一起参与体育活动,这个团体才有了社会性,致使更多的人走到一起。据此,假设1: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群体动力来自于群体活动的效应。

群体形成的核心要素是交往。交往表示一个活动单位刺激别人做出某一活动单位的过程。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人单独表现的行为,与在群体中表现的行为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群体心理存在差异的结果。在交往过程中他们之间的感情得到沟通,人际关系融洽,逐渐建立起了友好关系,互相合作,与喜欢的人在一起交流健身感受。好的健身感受使他们心情舒畅,由于健身交往使他们之间的了解更深厚,人们在群体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产生了群体心理,如群体需要,群体规范、价值、情感等,每个活动群体都有这种交往特征。据此,假设2: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群体动力来自于群体交往。

群体动力理论认为情感涉及从事活动与互动人们用以表示内心心理状态的行动。人们之间相互吸引是基于他们具有相似的态度或情感认知。农村地处偏僻之所,远离城市的繁华热闹,文化娱乐生活很单调。因此,积压的消极情绪较少有排解之道。为维持村落的稳定和有序,传统文化是倾向于对个性的压抑和控制的,只有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寻找到合乎村落规范的发展渠道,释放不良情绪的积累。正如麦克卢汉所言[12],“传统游戏是我们心灵生活的戏剧模式,给各种具体的紧张情绪提供了发泄的机会”,其意义在于,农民参与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活动时,得以缓解日常生活的压力,哪怕只是暂时地投入到其中,为之激动。实际上,参与群体活动的想象活动虽然虚浮,但却对情绪的影响深刻。它作为宣泄劳作堆积的不良情绪,是有其天然的解蔽功能的。它为人们的情绪提供一个安全释放渠道,促进了彼此的情感沟通。据此,假设3: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群体动力来自于情感的需要。

群体动力学理论认为在交往中发现彼此共同的态度和价值观(Z)。一个群体中的人相互交往并不只是在物理距离上的接近,而且也是为了通过合作和解决问题完成许多群体目标。基于群体动力学的研究,共同劳动与交往的群体,因个体成长的环境与文化教育程度基本相同,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不存在差异性。农民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似性,社会地位相当,对一些生活、健身问题的认识基本一致、观点基本相同,或者性格相近,使得农民间相互吸引,相互理解,可以推理,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中农民相互信任的基础是共同的体育价值观体系[5]。人们价值观相同,彼此充分信任并交流真实的思想,共同的价值观体系是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核心凝聚力,拥有相同的体育价值观体系是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重要原因,如果你不与社团组织成员保持一致,价值观不同,你只有一种选择――退出。据此,假设4: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群体动力是来自于相同的价值观。

群体动力学理论认为外界环境的影响也是群体形成的一个方面,人与人之间必然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环境必然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体育与媒体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可以说,媒体已经成为当代体育存在空间的重要纬度。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已经成为当今体育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媒体自身的高速发展,使其成为农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它在现实世界中为人们构筑了一张隐形的网络,深入到了农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由于体育运动的信息量大,新闻价值高,对社会的吸引力很大。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即使是在农村也广受影响,奥运会对体育锻炼的意识、形式、内容创新意识以及锻炼小组的士气及长期发展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假设5: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组织形成的群体动力是来自于舆论宣传。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的调查对象是河北省农村村落范围内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1173名村民,样本的选取采用分层和强度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把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个体特征分为:性别、年龄、学历、月收入水平。其中男性509人(占总数的43.39%)、女性664人(占总数的56.61%);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1.84±14.72岁,年龄特征中10―19岁48人(占4.09%)、20―29岁250人(占21.31%)、30―39岁169人(占14.4%)、40―49岁322人(占27.45%)、50―59岁249人(占21.23%)、60岁以上135人(占11.51%);学历结构中大专以上182人占15.52%、高中或中专的246人(占20.97%)、初中和小学651人占55.5%、没有文化的94人占8.01%,总体文化水平偏低;月收入水平结构中没有收入的340人(占28.99%)、100元以下的74人(占6.31%)、101-300元的145人(占12.36%)、301-600元的197人(占16.79%)、601-1000元的214人(占18.24%)、1001元以上的203人(占17.31%)。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笔者阅读了《社会团体管理工作手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农村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等32本〔个、条〕有关体育社团的法律、文件。通过清华期刊网查阅有关非营利组织、社团和体育社团的有关研究文献228篇,有关专著12册。

2.2.2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包括农村村民、村干部、体育教师)两种类型。

问卷的设计:问卷设计过程中参考了侯小伏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社团组织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徐碧琳的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项目的系列论文中的问卷设计、王名《中国社团改革》研究中所使用的“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非营利组织调查问卷”的问卷设计。本研究应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设计问卷。

问卷的论证:针对量表的项目分析,对30名来自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成员进行了问卷的预试后(发放两次,每次发放30份,均回收30份,有效问卷28份),采用t检验法进行条目鉴别力分析,修订问卷的题项组成。结果问卷原始条目共43个题项,形成预试问卷。根据条目鉴别力大小,有22个题项不具有满意的鉴别力,予以删除。予以保留的21个题项的决断值(见表1)为2.393~5.000(P

2.2.3 数理统计法

本文应用SPSS11.5软件建立数据库文件并进行数据分析,具体使用的方法包括:信度检验、项目分析、因子分析,并为验证假设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为研究不同特征的人群在不同假设上的差异,应用了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ANOVA)。

3 实证分析

3.1 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群体动力特征变量的因子成分矩阵

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群体动力特征量表的项目分析结果表明各题项的决断值都显著(P

3.2 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动力特征变量的均值分析

通过对各因子的描述性统计及量表可靠性分析,舆论宣传的群体动力效应可接受的程度最高,α系数为0.8207,价值观群体动力效应可接受的程度最低,α系数为0.5999,该量表的总体α系数为0.7572。各分量表α系数和总量表α系数值均达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结果见表3)。

3.2.1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群体动力效应来自于活动效应的假设成立

假设1的均值mean=3.8512,依据上述判断标准,能很好地支持假设。即农民在群体组织活动时,由于加入了健身小组比个人活动的效果好,并且感受到了参与的乐趣,也愿意与小组成员或“领袖”在活动的过程中一起发展壮大。在农村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个人单独不敢表现的行为,在健身小组群体中则敢于表现,一个人在独处时很少做的事情,在群体中却做了。就是说,个人在群体中变得大胆起来。这是由于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个体把群体看作是强大的后盾,在群体中无形地得到了一种互动的支持力量,从而鼓舞了个人的信心和勇气,唤醒了个人的内在潜力,做出了独处时不敢做的事情,并且当群体成员表现出与群体规范的一致行为,做出符合群体期待的事情时,就会受到群体的赞扬,从而就使个体感到其行为受到群体的互动支持[11]。这种赞扬和支持,主要体现在个人心理感受上,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表情,甚至仅仅是同伴在场,都可以成为促进作用而被个体体会到,在活动中强化其行为。通过下面的访谈对话内容可以从侧面进一步理解群体动力效应的形成。

访谈记录3.2.1 访谈(主题:集体锻炼与自己练有什么区别呢?)部分对话内容。

F:在家儿里面和大伙儿到一起练不一样啊,就是想扭也没有气氛呢,没有气氛,对了错了也没有人告诉一声,啥也知不道嗷,再说了,扭好看了也没人表扬啊,哈哈!

E:瞧你还是样儿(洋气)上来了,我跟你们说呀,来这儿大伙儿一块扭哇,感觉不一样,在家里扭两下就都不舒服了,不得劲儿,在这里就不一样了,扭着还有人看着,还有人鼓掌,大伙一捧场啊,我就高兴,一高兴,啥烦心事没有了,扭着扭着没准还可以弄出个新花样(新的技巧动作的意思)来呢,是吧?

K:是啊,都这么大岁数了,自己活动没意思,也不会练呢,来这儿活动有人教给咋练,都熟(熟悉)了,出个洋相也觉得有意思,都是老娘们儿,笑话我也不怕,有一次我瞎扭着,让队长看上了,表扬我说这个动作好,队长跟大伙一商量,说这个动作行,别看是洋相,串起来是个新出(亮点的意思),队长就教大伙一块儿练,那个动作之后我又想出来了几个动作,我还挺能耐呢,哈哈!

C:还别说,他二婶子,家里面吧看着不咋吭声,成天(整天)没精打采的,天天的没个笑脸儿,在这里还挺活跃,啥也敢练,看着好像是逞强,诶,还真弄出来了几个新花样,再说了,队长挺好的,带着大伙一块练,心情也好了,也高兴了,反正我愿意在这个队儿,扭不好吧,挺欢气的(高兴)。

体育教师:这帮老娘儿们,知不道哪里来这么多劲儿,几十个小节目的动作都能够记住,成天在一起瞎琢磨花样(创新的意思),在一块活动还就是不一样,我这个体育教师都觉得不行了。

3.2.2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群体动力效应来自于群体交往的假设成立

假设2的均值mean=3.7995,能够很好地支持假设。也就是说,健身小组能够满足他们交往的需要,并且在交往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好的健身氛围既可强身健体,提高技术水平,又提高了锻炼积极性,和谐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感到在群体中锻炼轻松愉快。在任各庄秧歌舞蹈队的调研中了解到,农民都重视与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组织内部群体成员间的交往,而且大多重视团体之间的交往关系。他们在友好和谐的健身氛围中,相互指导和借鉴来提高秧歌水平,肢体动作变得更加协调,每个人都在不自觉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交往使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加深,也使他们的归属感加强。交往效应对于群体动力的形成具有很好的协。通过下面的访谈对话内容可以进一步了解群体交往动力的效应所在。

访谈记录3.2.2 访谈(主题:练习秧歌的时候在一起,平时还交往吗?)其中的部分对话内容

D:交往?啊,斗是没事的时候在一起呆着聊天呗,是吧?

访谈员点头:是

D:当然交往啊,扭秧歌是扭秧歌,没事的时候也在一块串门子呆着,指不定拉点(拉嗑)什么,反正也没有事儿,有的时候一呆就半天,哦……有时候一边说一边还扭两下,让姐妹儿看看行不行,也顺便提高一下自己的水平,先加把劲儿呗,省着队长说咱,耽误大伙儿的劲头。

F:对对对,不扭的时候串门子经常说扭秧歌的事,谁扭得好坏都聊一聊,大伙一块练的时候,吵吵闹闹的,到家里也这样,我学这东西慢,到谁家就让谁给说说,指点指点,别等着真练的时候忒丢人喽。别说,我的水平还真提高了,体重还比原来瘦点了,还有哇,还有那个谁,K,你看K的屁股都练小了,哈哈!

K:净瞎说,大侄子笑话了,我们都特别熟,在一块交往久了,啥都敢说,谁家有点啥事都瞒不住,还别说,我的腰比以前瘦了,所以呀,我练的劲头(积极性)倒是比以前大多了,忒愿意跟这帮子人搭伙计(交往交流的意思)。

M:还有哇,除了扭秧歌,别的事情也能在一块帮忙呢,是吧?

大伙都附和:是啊,是啊。

3.2.3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群体动力效应来自于情感需要的假设成立

假设3的均值mean=3.8099,可以判断为支持假设。在我国农村中,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组织能很好地释放感情、促进沟通,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组织系统的动力形成效应等方面有积极作用。调查表明,农民通过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组织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能消除陌生感、消除孤独感,在健身小组锻炼也能获得心理安慰,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寄托,同时满足自己的社交需要。由此可见,情感效应对于群体动力形成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的情感形式具有很好的协。但是,应该注意到均值并没有接近4或5。在访谈中发现,有两个因素影响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组织协的发挥。首先,中国文化中思想表达的含蓄性。农民深层的思想对“健身小组”也是有保留的倾诉与沟通。第二,中国文化中信任唯独的排序,对血亲和姻亲的信任排序优先于对好友或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组织成员,深层的思想沟通是以血亲和姻亲为优先,“健身小组”次之。通过下面的访谈对话内容可以从侧面进一步了解群体情感动力的效应所在。

访谈记录3.2.3 访谈(主题:你们之间的感情好吗?)其中的部分对话内容

G:当然好了,要不怎么在一块练秧歌呢,是吧。

H:是是是,在这儿锻炼我才认识这些老姐们,每天拉拉嗑儿(聊天的意思)还有人听,几天不见啊,还想呢?真的,要不,在家里呆着除了做饭就是看电视,挺没意思的(孤独的意思)。

M:对,没错,去年年后我发烧了十几天,检查了哪儿也没有毛病,打针输液就是不好,我都心思我不行了,都是这帮老姐们天天来看我,有时还拎着东西来,结果阎王爷就没收我,后来就好了,我忒感谢她们啊。其实啊,光是孩子看着我也没意思,他们还得干活计呢,也没有个说话的,姐妹们一来就不一样了,有说有笑一高兴,我把病的事儿就忘了,过了几天我的病好了,这不我又有劲来练了。

B:我们这帮人啊,别看年龄大了,劲头足着呢。没事天天练,爱好啊,扭起来还乐呵,谁有个啥事啊、头疼脑热的不来了,我们都得知道,问问咋回事呢?严重的话,我们都走礼儿(拎礼物去看望),虽然不是一家子(亲戚的意思),但都是我们队里的一员不是,我们之间感情好着呢。

3.2.4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组织形成的群体动力效应是受群体价值观动力假设成立

假设4的均值mean=3.3879,基本支持了假设,即价值观效应相同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组织的群体动力的形成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平衡理论也认为,由于交往动力和互动的影响价值观相同,人们在共同活动中,交往越多,他们之间的感情(喜欢或不喜欢的程度)也会越强烈,并建立起关系,形成群体,原因是在交往中发现彼此共同的态度和价值观。在任各庄老年秧歌队调查发现,农民在和社团成员一起锻炼时,由于相互间在价值观体系、个人偏好、人格特性等方面比较熟悉,彼此之间不斤斤计较,相互包容,相互信任,因此锻炼积极性较高,效果也较好。甚至把家庭中的一些琐事带到“社团”组织中来,所以在遇到困难或家庭琐事向“社团”的朋友倾诉,价值观相同,能够得到伙伴的同情和帮助,在互助中,他们之间的凝聚力加强,使“健身小组”能够持续发展下去,这也是群体动力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下面的访谈对话内容可以进一步印证群体价值观的动力效应所在。

访谈记录3.2.4 访谈(主题:在成立秧歌队之前你们都熟悉吗?)其中的部分对话内容

F:其实我们大伙都认识,都一个庄儿的,不是她二婶子,就是妯娌的,好多还都是从小在一块玩大的,都是这个德性的,没见过什么世面,脾气相投的就在一块练一练,玩一玩,这不挺高兴的,在一块瞎拉(聊天的意思)着,谁家有点啥事能帮的还能帮一点。

B:是,你看那个谁儿,指着J,他们家儿子与别人闹纠纷,挺不痛快的,给大伙说了之后,我们还帮助他们调和呢,最后还挺好,没有意见了,与她儿子闹纠纷的那家他妈也来扭秧歌了,现在两家好着呢,就是因为在一块扭秧歌。

M:其实,我觉得是大伙喜欢扭,她有兴趣儿,要不早扭够了。我东邻居死活看不上咱们。说这帮子老疯子,成天扭啥,没事闲得还是吃饱撑的,家儿呆着不咋儿地?我也跟她说,让她来看看,她说啥也不来,主要是不感兴趣,还说什么人生观不同,有意思,我们觉得吧,好玩,所以吧,也不觉得累。你看那帮小青年打麻将,成宿成宿的,他们也是觉得好玩,有兴趣,要不,困得头都抬不起来了,还打呢,还叫什么人生追求不同。

村计生委员会主任:这帮人他们之间都认识,都是一个村的,没有事儿的时候就凑堆儿扭扭秧歌,秧歌队这样的群体活动对我这来讲我支持,我还曾经顺便找过县艺术团的人给他们编过快板呢,哎,还真不错,打了个小条幅宣传了计划生育与和谐社会,还得到了县委部门的表扬呢,冲儿这个,我也支持他们哪,这是好事儿呀。

3.2.5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组织形成的群体动力效应来自于舆论宣传动力的假设成立

假设5的均值mean=3.4612,可以判断为支持假设。在我国农村中,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能很好发展,得益于近几年来国家对农村体育的关注,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宣传栏的大量宣传,甚至是文明家庭、健康家庭、小康家庭、十星家庭等的评比,使得农民懂得体育锻炼对自己身体和家庭的好处,尤其是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广大农民的体育锻炼热情迸发出来,农民对奥运会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对农村健身小组的影响更甚。奥运会对健身小组体育锻炼形式、锻炼意识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当代体育与媒体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可以说,媒体宣传已经成为农村体育活动群体存在空间的重要纬度。舆论宣传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群体动力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下面的访谈对话内容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印证群体舆论宣传动力效应的形成。

访谈记录3.2.5 访谈(主题:在成立秧歌队村委会支持吗?)其中的部分对话内容

D:说不上支持,反正也不反对,过节的时候大队(村委会)组织一下,趁机跟大队书记说一声,买个大鼓或幢什么的,有的时候还告诉我们去那里表演一下,宣传一下我们村搞的好呗。

F:对,我们还获得了金奖呢,在大队墙上挂着呢,给我们村挣脸了,大队让我们继续练,宣传我们村。

B:我们任各庄老年秧歌舞蹈队吧,从成立以来,就特别重视节目质量,演不好,我们宁可不去演。所以啊,我们每次排练,我们就当成是正式出演,练好的,可以休息,你不好好地,你就多练,啥时候练好了为止,拿出去得让人家翘起大拇指,不能让人家背后说咱们(不是或不好),给村里挣了脸,村领导也高兴呀,怎么还不支持点儿。

D:是,既然我们大伙儿参加了这个队,我们就得演好,把名声打出去,我们能演好,我们就努力争取把最好看的姿势给大伙看,虽然我们都是爷爷奶奶辈的人了,但我们不服输,我们相信,只要大伙心齐,啥节目我们都能演,是不?呵呵。

村支部书记:支持,过年过节的到是个热闹事儿呀,我们把年轻人也招呼起来了,还成立村里各片的篮球队,乒乓球队,卡拉OK什么的,只要过个节什么的就组织,基本上是每个队都有那么十几个人,互相之间来回带带,水平还行,与四外八庄的还能比比呢,挺好的,这下打麻将、打牌久的少了,现在还是生态文明村了呢。

3.3 个体特征变量与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群体动力特征变量的方差分析

本研究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个人特征变量和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动力特征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4)。

3.3.1 不同个体特征变量的活动效应分析

表4结果显示,在略高于99%的水平下,群体动力中的活动效应特征变量在不同年龄(F=3.967,P=0.001)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而对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职业变量则无显著影响。统计结果还显示,10-19岁年龄组活动的动力效应均值为3.66,60岁以上的均值为3.93,随年龄增长活动效应有递增的趋势。多重比较(方差齐性的用Post Hoc Tests中的Tukey HSD方法检验,方差不齐性的用Tamhane方法检验,下同)的结果显示:10-19岁组与50岁以上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

3.3.2 不同个体特征变量的交往动力效应分析

表4结果显示,在略高于95%的水平下,群体动力中的交往动力效应特征变量在收入水平(F=2.253,P=0.047)上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变量则无显著影响。表4的结果还显示,没收入者和月收入在601元以上的交往特征更明显。多重比较结果是100元以下者与没有收入、收入在1001元以上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

3.3.3 不同个体特征变量的情感动力效应分析

表4结果显示,在略高于95%的水平下,群体动力中的情感动力效应特征变量在性别(F=4.921,P=0.027)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情感效应特征变量的均值女性(3.84)大于男性(3.77)。可见,在我国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中,女性的情感特征往往更加强烈,女性更多愁善感,更愿寻求他人的帮助,而男性则较弱。究其文化原因,长期以来受我国农耕文化的影响,男性在我国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男性往往是农村生产的主力,有大男子主义倾向的男性居多。因此,男性受利益、志向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而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在近50年才逐渐得以提高,开始从家庭走向社会。因此,我国女性责任意识的磨砺和积累的历史明显短于男性,女性更多的只是因情感而聚合,这也就使得女性群体动力形成的情感效应高于男性。

表4结果显示,在略高于95%的水平下,群体动力中的情感动力效应特征变量在年龄(F= 2.361,P= 0.038)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情感动力效应特征变量在10-19岁年龄组的群体效应均值为3.60,60岁以上的均值为3.88,随年龄增长群体情感效应有递增的趋势。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10-19岁年龄组与40-49岁年龄组在情感动力效应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而与20-29岁年龄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

3.3.4 不同个体特征变量的价值观动力效应分析

表4结果显示,在略高于99%的水平下,群体动力中的价值观动力效应特征变量在文化程度(F=3.273,P=0.006)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而对性别、年龄、收入水平、职业变量则无显著影响。表4的结果还显示,大专和初中学历水平的均值分别为3.26和3.32,其他学历水平的均值在3.40-3.49之间,价值观方面不存在随着学历水平的提高群体动力效应呈现相关的关系,但不同学历的价值观动力变量均值都在3.00以上,认为支持假设。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小学与初中和大专水平者的价值观差异具有显著性(P

3.3.5 不同个体特征变量的舆论宣传动力效应分析

舆论宣传动力效应在个体特征变量的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和职业中差异均有显著性,只是对性别无显著影响,可以看出舆论宣传动力效应在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的个体特征变量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分别对不同个体特征在舆论宣传变量上的变化情况进行均数的多重比较,除月收入水平外,其他个体特征变量的方差均齐性。

(1)表4结果显示,在略高于99.9%的水平下,群体动力中的舆论宣传动力效应特征变量在年龄(F= 5.472,P=0.000)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10-19岁年龄组的群体效应均值为3.77,60岁以上的人的均值为3.32,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10-19岁组与60岁以上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2)表4结果显示,在略高于99.9%的水平下,群体动力中的舆论宣传动力效应特征变量在文化程度(F=5.408,P=0.000)上差异非常显著,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舆论宣传对没有文化者的影响相对较小,与小学学历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其他各学历水平者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尤其与高中或中专组、本科以上组差异呈高度显著性(P

(3)表4结果显示,在略高于95%的水平下,舆论宣传特征变量在收入水平(F=2.600,P=0.024)上差异具有显著性,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没收入和100元以下者与1001元以上者对舆论宣传认同度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4)表4结果显示,在略高于99.9%的水平下,群体动力中的舆论宣传动力效应特征变量在职业(F=4.413,P=0.000)上差异非常显著。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农业劳动者与农民工和农民知识分子在该变量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P

4 结论与启示

4.1 结论

4.1.1 活动效应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动力效应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在个体特征中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年龄越大活动效应越明显。

4.1.2 交往动力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动力效应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在个体特征中不同收入水平者在交往动力上存在差异。

4.1.3 情感动力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动力效应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随年龄增长群体情感效应有递增的趋势,群体动力形成的情感效应女性高于男性。

4.1.4 价值观动力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动力效应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在价值观动力上存在差异。

4.1.5 宣传动力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动力效应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即舆论宣传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形成绩效有很大的正向影响。舆论宣传动力在个体特征变量的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和职业中差异均有显著性。

4.2 管理启示

我国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动力的形成更多的具有传统文化色彩,强调非制度约束和非组织管理,表面上看不到农民群体的自主与创新能力,更谈不上“群体动力”的开发,所以体育管理部门忽视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动力效应的研究,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发展同样依赖于传统管理(价值观、地缘、血缘等)和现代组织管理的有机结合。基于农村体育组织的管理与发展的动力形成,加强传统管理要素的有效配置是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重视现代组织管理是农村体育组织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进入21世纪,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正式组织”管理,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的疏导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目前情况下,依据农村体育活动群体动力形成的几种影响因素,以及我国体育社团发展的现状,走双向并举的发展道路是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BIO国际组织教材编写组.发展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269-271.

[2] 陈国海.组织行为学(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160-165.

[3] 陈善平,王云冰.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体育消费心理[J].体育科学,2008, (28)11:16-21.

[4] 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73,178,362.

[5] 戴维.波普诺,李强译.社会学(第十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90-192.

[6] 范和生.现代社会学[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299

[7] [美]佛雷德•鲁森斯著,王垒等译校.组织行为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35.

[8]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5.

[9] 李晴慧.新时期中国体育管理社团化取向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0] 罗湘林.对一个村落体育的考察与分析[J].体育科学,2006,(26)4:86-95.

[11] 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06-208.

[12] 谭延敏,张铁明等.农村自发性体育活动群体组织识别的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09,1:16-23.

[13] 谭延敏,张铁明.农村体育发展中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作用及管理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3:54.

[14]张铁明,谭延敏,刘志红等.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2009,11:24.

[15] 杨廷忠.健康行为理论与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6-119.

[16] George Homans,The Human Group,Harcourt,Brace & world,New York,1950.pp.43-44.

上一篇:北美职业体育发展的启示与我国职业体育可借鉴... 下一篇: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