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时间:2022-09-21 08:18:11

职校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摘 要:职业学校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学习起点较低,且普遍认为数学逻辑性强、抽象,学起来比较枯燥。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学生心理上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有信心有兴趣去学好数学。

关键词:职校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情境;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2-0053-02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儿童是主动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

一、用数学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普遍喜欢美的事物,对于美的数学知识也同样情有独钟。数学是理性思维和想象的结合,它的发展建立于社会的需求,所以就有了数学美。数学中的美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有形式符号的美、公式的美、曲线的美、曲面的美、证明的美、方法的美等。比如在学习正弦函数图象一节时,利用几何画板的真实性和动感性制作一个课件,演示正弦函数的动态变化。通过图象真实展现三角函数的极值性、周期性,再通过拖动图形及改变参数就可形象地展示三角函数左右平移、周期及极值的丰富变化。这种方式,由于形、光、色、声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紧张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处处洋溢着民主的教学气息,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知识中,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的美,然后去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得到持续的发展和开拓。

二、用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有意识地加强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要学习的东西是有实际意义或有学习价值的。人们的衣、食、住、行到现代高科技及尖端技术,都与数学密切相关。而学生对于与自己生活有联系的、有实用价值的以及现代高科技的东西非常感兴趣。现在使用的教材,其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比以前更贴近生活,更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提高应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比如,在引入二面角的概念时,可结合在修筑防洪大堤的时候,为了使堤坝能有效地抗击洪水的袭击,必须使堤坝的坝面与水平面成一定的角度;为了使我国广大地区能收看卫星电视,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平面应与地球的赤道平面形成合适的角度……这样同学既知道了知识的应用领域,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三、用教师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常常这样谈论老师,“我特别喜欢某老师,听他的课也饶有兴致;不喜欢某老师,他的课像催眠曲”。产生如此差异的教学效果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精神风貌、思想品德、治学态度、学识水平、个性情趣等融铸成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只有学生喜欢上了你的学科,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才能自觉地建立起来,最终“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爱上你的学科。那如何使学生爱上你的学科呢?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去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这句话对我们太有意义了。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渐渐地学生就会把对老师的喜爱情绪转化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之中去,提高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学艺术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要备课充分,旁征博引,丰富教学内容。其次,要精心设计课堂语言,因为“教育的艺术包含谈话的艺术”。教学效果一定意义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的教学语言要准确、轻松、易懂和风趣。最后,教师用赞赏的目光关爱每个学生。学生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赞扬的话,都会使学生受到鼓舞、情绪振奋、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学习兴趣也油然而生。

四、用成功的喜悦感坚定学生的信心,增添学习的乐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无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要尽量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让每位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讲公式的运用时,我对学生的要求先是记忆公式,针对所有的学生都能默写出所教授的公式。在记公式这个环节往往花的时间较多,但是记住公式后才能更好的去运用,花再多的时间也是值得的。在运用公式时,采用分层次教学,层层递进做练习,时时反馈练习效果,后进生练习的错误率也明显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那些兴趣不浓的同学也能主动的去学习、发问,学习数学的劲头提高了。在总结学生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学习的成功,可以给学生带来满足感,从而提高了个人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不同模块的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品味到了自己努力的价值,既发展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

总之,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从多方面去挖掘,在日常教学中要时时注意采用各种手段和途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走出学习数学的困境,改变“数学是枯燥乏味”的观点,促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三个飞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好学”,真正地乐意学数学。

上一篇:培养学生流利地讲英语的能力 下一篇: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