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对鼻炎患者的影响

时间:2022-09-21 01:59:58

中医护理干预对鼻炎患者的影响

一、观察指标及评估方法

1、生活质量评估: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项目,计算各个项目评分。其中项目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2、治疗依从性评价:完全依从:治疗中主动遵照医嘱,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变应性鼻炎能正确认识,定期复查为1分;一般依从:治疗中被动遵照医嘱,定期复诊,对变应性鼻炎能正确认识,被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为2分;不依从:治疗中时常不遵照医嘱,不能坚持或中断治疗者。定期复诊,对变应性鼻炎认识不足,拒绝接受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的护理干预为3分;低分提示依从性高。

3、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颁布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按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改善的百分比判定≥51%为显效;21%~50%为有效;≤20%为无效。

4、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采用姜乾金修订版本,此表20个条目,分为积极(PC)和消极(NC)应对方式2个维度,每个条目分5级进行评定,PC和NC分值越高,说明应对程度越高。

5、评估方法及时间专职主管护师在评估前使用统一指导语,对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解释填写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不加任何暗示,由患者自行填写后收回,不便书写者,根据患者意见由家属协助填写,结果由专职主管护师评价。第1次评估在患者诊断后当天进行干预前评估;第2次评估在进行干预后3个月进行评估。

二、讨论

1、变应性鼻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变应性鼻炎属非严重致命性疾病,易被忽视和低估,病情反复可致变应性鼻窦炎、鼻息肉、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一系列呼吸道并发症。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典型症状有鼻痒、阵发性喷嚏、水样鼻涕和鼻塞,常伴发变应性结膜炎、鼻黏膜肿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生活、学习、工作及睡眠等。由于病程迁延反复、并发症多,大部分患者不能以乐观、平和的态度对待疾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特别是在长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折磨下以及社会家庭支持不良的情况下,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不能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影响了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治疗的效果,从而增加了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实施护理干预,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2、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

(1)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尚无根治性方法,临床上常用抗组胺药物及外用激素鼻腔喷雾治疗,但药物依赖性强,停药后易复发,长期使用又会产生局部和全身的不良反应。中药穴位贴敷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理论基础,应用中药作用于腧穴,通过药物对穴位皮肤的强刺激,发挥药物和腧穴的双重功能,二者相互激发产生更大的整体效应,从而达到调理脏腑气血,促进脏腑功能恢复,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加强机体抗病能力。而肺气虚为本病的基本病根,以温阳益气为辨证施护治疗原则。通过穴位贴敷、穴位按揉,由体表引入经络,通过脏腑,把痰从藏伏之处,驱出体外,发肌表,出汗而解。中药穴位贴敷可降低引起过敏性鼻炎的外周血嗜酸细胞(EOS)值及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LgE)水平。药物、穴位作用融合一体,达到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鼻腔灌洗每日及时清除鼻腔内的尘埃颗粒,清除变应原。同时还可以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提高黏膜纤毛黏液清除功能,减轻鼻腔黏膜水肿,减少炎性因子。因为本病需要长期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最受影响的方面为鼻部症状和实际问题。本组资料显示2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干预3个月时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方法简、易、便、廉、快捷、不良反应、易于操作,患者易接受,起到降低疾病复发,减轻鼻部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2)认知干预社会心理支持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特质应对方式

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3个月后治疗依从性、应对方式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避免接触变应原是防治变应性鼻炎的首要环节,变应性鼻炎的发生与患者本身生活的环境有关,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减少接触变应原的量和机会以及接触空气污染物或有刺激性物质(如吸烟)等。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人格心理特征倾向于过度关注于自己、夸大病情、更不愉快和易于绝望,更易怒和暴躁、更感孤独和希望独处,缺乏社会责任感。患者的不良精神心理使机体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失调,增加易感个体患病或病情加重的风险。变应性鼻炎为一种免疫性疾病,需终生使用药物,患者的烦躁、神经过敏、紧张、易怒、焦虑、沮丧等负性情绪影响疗效。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首先要最大限度地控制症状。给予患者积极的认知干预和社会心理支持,使患者采用积极的行为,改变消极的应对方式,自我调节好不良情绪,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正确的掌握用药方法和疗程、剂量、注意事项、识别和预防不良反应发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防护、自我保健意识。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刺激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关系密切。改善家庭和社会环境是提高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措施。定期随访,建立患者联系卡,获得家庭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家属积极配合,支持和监督使患者完成长期治疗;降低焦虑、抑郁等负性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改变患者以往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建立对医护人员充分的信任感,配合接受长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治疗,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治疗依从性,增强疗效,达到预防疾病复发和并发症发生。

作者:胡桂芬 应丽君 陈兴奎 单位:浙江大学金华医院

上一篇: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护理 下一篇:太白贝母的生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