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对高职院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9-21 01:02:24

工学结合模式对高职院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以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工学结合教育现状为基础,进行工学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分析,同时,结合我院工学结合为核心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的实例,对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核心;创新型人才;培养

1.高职院校目前工学结合教育现状分析

工学结合,突破了学校教育资源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实现了课堂教育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的有机组合,弥补了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眼高手低”的缺陷。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项目上付出不少,却收效甚微,除了少数成功案例外,工学结合的整体情况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从广度看,还停留在个别的专业试点上,而其它多数专业还是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上。

(2)从深度看,仍然停留在表层形式上。大多数学校虽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但专业培养计划都是以学校为主制定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也以理论教学为主,并没有得到企业的配合和认可。

(3)在企业参与方面,大多数都是学校的单方热情,缺乏企业的积极参与和稳定的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2.目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还处在探索中,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主流有以下几种模式:

2.1“学校主导,企业配合”模式

该模式企业处于“配合”的辅助地位,它只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主要采取提供教育资源的方式,例如投入设备和资金帮助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兼任学校教师,设立奖学金,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都采用这种合作模式。

2.2“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该模式是指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该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能够有效缩短学生向员工转变的适应周期,但是很多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的思想,大多企业只是选择人才,而很少真正参与人才的培养;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的考虑,有时候在出现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企业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矛盾冲突时,会把培训教育学生视为额外负担。

2.3“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

这种模式中,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成为企业的份内之事,企业对学校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层参与,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如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职学院注入股份,进行合作办学,对高职学院承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和学校人才培养,分享办学效益。这种合作模式,企业与学校的权利分享与责任分担透明度高。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避免企业由于追逐利润而出现短视行为,背离学校引入企业参与的初衷,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3.以工学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性

3.1工学结合是双赢的举措

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说,所培养的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的,高职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由企业决定的。但目前,学校教育远离社会实际,脱离社会需要,造成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要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只靠学校自身的力量,远远不行。

3.2工学结合适应教育创新的要求

教育创新,即用新的思想和技术、新的手段、新的方法使教育得到发展,工学结合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教育思想,采用全新的手法,通过社会支持教育来促进教育的发展,同时也通过与社会的合作,产生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教育创新的目标是使一个人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创造,而其核心和基础是学会创造。

3.3工学结合弥补了学校教育功能的不足

工学结合模式很好地加强了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合作,弥补了学校教育功能的不足,将学校与产业、科研单位有机结合起来,把以课堂传播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这样,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企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学生也有了一个学以致用,实践创新的舞台。比如,学生通过顶岗劳动,在与社会进行广泛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以工学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措施

4.1调整教学计划

按照加强“两基”、实验和实训教学与课堂教学并重、突出专业与综合能力训练(课堂教学实训化,实践教学进课堂)的要求,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减少理论课、某些公共课的课时,增加实训课程;调整专业课中的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的比例。

4.2调整教学内容

在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中,增加实用性内容;鼓励和推广案例教学,提倡灵活安排案例教学,可以截取教材中一章、一节教学,扩大为案例教学,也可在教学计划中插入若干课时的案例教学;或在实习、实训中安排若干课时的案例教学;或邀请兼职的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讲授案例课程。

4.3改革考试方式

目前大学通行的考试方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方式、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以学习成绩为基本评判标准的常规的培养模式,这种考试方式不改革,就难以转变培养模式。我校采用的学生分数结构化的考试模式,重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

4.4组织好实训和社会实践

工科实训分别在本校实验室和企业进行,所以,高职的实验室不同于本专科学校的实验室,应尽可能增加具有实训价值的工位,使许多实训项目可以在校内进行,同时有条件时建好几个面向企业的工业技术开发的实验室,让有能力的学生参与,使实训具有实战意义;企业实训目前次数很少,原因是企业本身的竞争环境不大可能允许学生顶岗训练,除非企业特别需要劳动力。

总之,工学结合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建立以高职院校为中心,院校在调整好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改革考试方式等方面的同时,以高新技术产业群为基础,构建教学、生产为一体的科技工业园区,极大地激发高职院校科研人员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科研成果的应用率又为企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利益需求,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第二课堂。只要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融合,真正实现课堂教育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的有机组合,产业与高职院校将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格局,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俐凤、张超等.高职院校亟需构建人性化的教学体系.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0卷3期.

[2]张晶.从实际出发加强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

[3]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郑群.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与构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5]曹庆奎,魏效玲,蔡炜华.高职院校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院报(社科版),2005(12).

[6]蒋菲.创新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模式研究[J].教书育人,2006(5).

[7]赵振红.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理念[J].辽宁锦州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8]冯大同,于文梅.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6).

上一篇:浅谈中专教学与法律思维的融合 下一篇:江南中小城市休闲旅游发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