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时间:2022-09-21 11:09:21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使他们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为终身体育和适应未来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生;终身体育;培养

中学体育健康新课标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体育意识的重要作用,就是可以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动能力,形成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须按照个人意志,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活动,且变成一种伴随一生的有目的的自觉反映。

一、合理运用学校现有条件,优化课堂设计,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良好的场地设施和师资水平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条件,试想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体育锻炼必要的器材,学生怎么能够搞好日常体育锻炼,又怎么能够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要充分依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开发学校体育资源,包括器材自制、场地合理规划和使用,使得学校体育资源利用率得到充分。在资金容许的情况下,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学校的体育两个条例工作,筹划款项支持体育器材场地建设,多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并且建立一支优良的体育师资队伍。

教师的教案设计,组织教法的好坏,直接造成了学生参与运动的态度。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智慧使学生厌恶体育课。课堂设计简单,课堂教法一般,既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也无法因材施教,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在课堂教案的设计上,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聆听学生的心声,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设计教案。一堂好课,不是因为规范而成为好课,而是因为学生喜欢才是好课。学生喜欢了体育课,才会接受运动,才会自觉地参与终身体育锻炼。而教师只有在学生喜欢的基础上,才能教授学生正确的运动方法,指导学生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因此体育教师要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会使学生的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使学生终生受益。

体育习惯一般是指通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只有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提高体育教师的自我素质,以榜样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喜欢体育

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是主导,因此要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教师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充分领会体育课的实质精神,掌握精髓,将之运用到现实的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其次,每个学生对终身体育锻炼的项目有所不同,涉及知识面广泛,教师必须拥有一专多能的知识体系。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乒乓球;有的学生喜欢踢毽子;有的学生喜欢看各种体育比赛项目,但又看不懂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体育老师的素质高低就很关键。因此,体育教师要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教学过程才会得心应手,也会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欢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还应不断地自我进修,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一般学生喜欢模仿,年级越低,模仿性越强,在培养学生体育习惯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先树榜样,再启发自觉的方法,引导他们不断产生自我教育要求。体育教师是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要影响者,也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以高尚的人格,广博的知识,标准的示范和良好的行为,产生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提高他们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在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要多给学生的进步作出肯定的评价,要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学上增加学生锻炼的选择性,提供师生互动的空间。

总之,体育教学应该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这样,我们的体育教学就真正回归到本位了。

上一篇:巧妙跟进,收获瞬间 下一篇:链接生活 真实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