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时间:2022-09-21 06:36:04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看到的容易忘记,听到的记忆不深,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的才会刻骨铭心。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应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学习应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情境的探索与渴望,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呢?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前出示问题,提倡学生自学,讲出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知识,较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教学中,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提倡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不迷信课本和资料。教师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恰当引导,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二、重视学生主体,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促使学生眼、耳、口、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来。

三、打破传统模式,激励学生积极地探究

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传统的数学课堂模式已经严重地制约着学生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视角去思考和改善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活动:1.精心选择研究材料,有效的问题是探究的起点。问题的来源可以是课本、教材中定理、公式、性质的发生、发展、形成都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或者以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为生发点,通过改变条件对题目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改造。探究问题也可以来源于生活,利用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2.探究问题应难易适中,梯度分明。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试题过于简单,无法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太难,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学生就无法获得解决问题之后的成就感。3.重视探究过程。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发现。”探究问题的结果很重要,但过程更重要,我们需要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形成过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论证、推理、解释交流等数学活动。4.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是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介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观察学生所采取的探究方式并在学生的思维、方法等方面作出指导,矫正探究的方向,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探究。探究活动的显性目标是解决问题,隐性目标是积累活动经验、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创造能力。在两种目标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引导学生把这种学习方式、习惯、经验迁移到其他内容的学习和未来的学习之中应是我们的教学追求。

四、营造积极氛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师生之间的关系,这都非常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正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论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 下一篇:追求语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