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创新写作与导练研究

时间:2022-09-21 04:52:53

中学生作文创新写作与导练研究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意识;丰富写作素材,夯实创新基础;创设写作氛围,激发创新激情;优化评估手段,提高创新质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强化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提高创新能力,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创新 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学生作文时如果能强化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提高创新能力,作文水平就一定会得到有效提高。

一、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意识

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都离不开思维。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打破常规思维定势,使其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有计划地培养作文的创新意识。以写文题“珍惜时间”为例,如果泛泛地谈时间的可贵、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就显得一般化。如果换换角度,往往就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效果。

1.时间的概念

农民把时间看作粮食,工人把时间当作财富,医学家把时间看作生命,军事家把时间当作胜利,史学家把时间当作公正的法官,哲学家把时间当作真理的考验,如此等等。

2.时间的用法。

时间用于工作,就是成功的代价;时间用于思考,就是智慧的源泉;时间用于运动,就是青春的奥秘;时间用于阅读,就是知识的宝库;时间用于奉献,就是人生的真谛;时间用于微笑,就是减负的良方;时间用于空想,就是生命的浪费;时间用于创造,就会酿出生活的蜜。

3.时间的算法。

有这样一个小幽默:一职员向老板请假。老板说:你想请一天假?看看你在向公司要求什么?一年365天中有52个星期,你已经每星期休息2天,剩下261天工作;你每天有16小时不在工作,去掉170天,剩91天;每天你花30分钟喝咖啡,加起来每年23天,剩下68天;每天午饭时间你花掉1小时,又用掉46天,还有22天;通常你每年请2天病假,这样你的工作时间只有20天;每年有5个节假日公司休息不上班,你只干15天;每年公司还慷慨地给你14天假期,算下来你就工作1天!你还要请一天假?

上述种种,都说明了时间的宝贵,要珍惜时间,但由于切入角度不同,因而“富有新意”。

作文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文字功夫固然要讲究,但进行练笔前的思维训练更为重要。要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追求新的发现;积极突破思维定势,学会将直觉思维、反向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联想想象思维等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使思维活跃,文如泉涌。特别是要加强对联想、想象能力的开掘。比如,高考命题作文《肩膀》,此题既可实写,又可虚写。看到试题,我们可以想到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进而围绕“肩膀”也来写一个亲情故事;想到现代汉语中的“身肩重任”、“肩膀儿硬”,以及的“铁肩担道义”,取其“承担责任”的含义构思成文;还可联想肩膀相靠是团结协作的象征,因为人们常说“并肩作战”;联想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的“如果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这个“肩膀”,喻指“基础”;联想诗人舒婷《神女峰》中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个“肩头”指一种“依靠”……可写的内容相当多,关键是如何精选角度展现出一定的新意与深度。

二、丰富写作素材,夯实创新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的。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指导学生发掘收集写作素材十分重要。

1.从观察中积累素材。

观察,顾名思义,“观”为看之意;“察”是体察,即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进行观察之意。观察决不仅仅是“用眼看”,还要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等。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的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我们每天都和人打交道,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对于这些人,我们能否用几句话就说出他们的特征呢?大家都经历过春夏秋冬,能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四季之景呢?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细致观察。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观察要注意方法。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由整体到部分的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此外,还有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由此及彼、展开联想的观察,等等。

2.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艾青说:“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所以,主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而且从生活中获取的这些材料情感性强,心理活动素材多,动态发展变化内容多,为其他积累渠道所少有。为此,同学们应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宣传、劳动、比赛等,从中体验真伪虚实、优劣美丑,观察各种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态变化。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使人印象深刻,使用起来容易抒感,也易达到文情并茂的效果。

3.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强调广泛阅读,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学习成千上万成功的写作模式,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们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都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蓝本。所以,认真阅读教材,充分运用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教材中的例子质量虽然高,但毕竟数量有限,因此,还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要多读古人写的诗词歌赋,多读今人写的优美诗文,多读中外精美的小说,多读报刊杂志上的时文。在读的同时,要多记,记下精彩的段落和句子,记下名言名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在积累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词语的积累。因为词语可以组成千姿百态的句子,形成千差万别的篇章。当然,不仅仅要注意字词篇章的积累,更要注意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

三、创设写作氛围,激发创新激情

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民主宽松、愉快生动的写作氛围,不要随意否定学生某些个性化的思想,让学生用其稚嫩的文字叙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坦率地表达出对自我、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

1.要善于肯定学生,以充分的民主营造创造的氛围。

自由、和谐、平等、愉悦的集体氛围更能激发学生最佳创造思维。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对学生写作的能力持肯定的态度,即使学生遇到了困难,或者学生不适应、不合作时,教师仍然不气馁,要表现出对学生真诚的期待和信心。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一种发自内心的殷切期望,从而点燃学生的自信之火、创造之光。著名特级教师徐振维在进行《给我一片绿》口头作文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应该会给我们以启迪:(师)现在我们进行口头作文。要落落大方,有条不紊地叙述你们绿色的梦想。谁愿意第一个发言来作“众矢之的”?(生笑)都不好意思举手,那不用举手,谁想好了朝我看一眼也行。朝我看一眼吧!怎么大家都低着头,不看我了呢?(众大笑)哦,我实在太小看你们了,你看,一、二、三、四,有四位勇敢者的手举起来了。(又有几只手举起来)好,请你来谈谈。(一生发言)教师这种宽容、信任的举动,会极好地保护学生的创新心理,拓展学生创造性活动空间,从而最大程度地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2.要善于教给方法,以明晰的思路奠定创造的基础。

创造不是凭空出现的。教师要研究作文教学,善于教给学生恰当的、可操作性强的写作方法,为学生的作文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首都师范大学的张伯华教授在指导学生练习“给材料议论文”的立意时,就独创了“三分二联法”。张教授将作文过程分为两部分:一是解决“怎么读”的问题,做到“三分”――要点分析、是非分析、选题分析;二是“怎样写”――联想范围要广泛、联系现实要紧密。这样,一篇作文从构思到完成的过程就是具体可感的,学生“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在模仿的过程中,慢慢加入自己的独到见解,进而达到创新的目的。试想,如果我们对每一类作文的指导都去寻找一些思路和方法,时间长了,学生也就不会陷于“俗化”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了,创造自然也会应运而生。

3.要善于引发争论,以求异的思维搭设创造的平台。

创造性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对现有认识的一种质疑,一种反叛。所以,当学生在课堂上对某些问题产生了争议,甚至争执不下的时候,就出现了创造的最佳契机。教师要善于把握,引导学生在争议中不断把问题深化,从而引发学生创造灵感的不断涌现。

请看一节作文讲评课的片段实录:(学生甲读自己的文章《朋友》)生甲:请大家对我的文章进行评点。生乙:我认为你这篇作文内容很好,可是语言不过关,如果能够更多地使用一些较华丽、优美的词语进行一点描写,会更好。生甲: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这篇文章写的是朋友间最真挚朴素的感情,用最朴实的语言来写不是更好吗?生乙: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如果语言优美、生动,词汇丰富,肯定更能得到读者的欢迎。对作者来说,“读者就是上帝”啊!(学生笑)生甲:你虽然说得很风趣,可是依旧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文章的风格因内容而异。同样是朱自清先生,可以写出文笔优美的《春》,也可以写出朴实无华的《背影》,两种风格,不都深受读者喜爱吗?师:好,两位同学都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争鸣的精神很好。他们两个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们赞同谁的观点呢?我们课下可以完成一个小的论文,大家可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谈谈自己的见解。试想,如果这样的争辩经常出现在作文教学课堂,对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将是多么有益的事情。不仅对学生之间的文章是这样,甚至对名家名篇,也不妨让学生去“鸡蛋里挑骨头”,时刻让学生以一种求异的思维来看待习以为常的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学生大胆地提出杨朔的《荔枝蜜》结尾变成“小蜜蜂”纯属于“最拙劣的笔法”,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更多的是“无情的谩骂”,柳青的《海滨仲夏夜》有着太多的“不可思议的不合生活常理”时,教师应该感到由衷的欣喜。或许学生的说法不尽完美,甚至有些偏颇,但真理愈辩愈明,学生在一次次的争议中,对问题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楚,更重要的是,学生会树立一种不迷信、不盲从的精神,善于提出建设性的批评意见,这对写作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价值是无穷的。

四、优化评估手段,提高创新质量

教师要注意抓住作文创新教学的评估手段,促进习作创新水平的提高。作文教学的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文教学过程的评价。对教师而言,就是要看他们是否改变了旧有的作文教学观念,在创新思想指导下进行教学;对学生而言,就是要看他们是否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了习作的创新兴趣、创新热情和创新积极性。为此我根据上述标准制订出了作文创新性教学过程的评价标准。二是对学生作文质量的评价。这种评价不能单看学生的文章用词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结构是否合理,更要看是否有创新性。因此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我与学生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第一,写真话的作文就是好作文,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作文说了真话,就已经迈出了作文创新的第一步;第二,作文中有点滴创新就是好作文,都应表扬,拿出来供大家学习,为此,我还专门制定了“化整为零”的成功作文激励法――只要学生作文局部有所创新,就给其打高分。

总之,只要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多途径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一定能激活,作文水平就一定能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娇曼.新课标下关于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8,(2).

上一篇:大学生考场作弊的形式\原因与防治对策 下一篇:香港小学教育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