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07:52:17

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

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范文第1篇

科技创新活动的必要性。研究的重心放在高中的生物课外延伸,更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应用的基本素养的养成,活动过程注意思维分析的科学性和在力所能及的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和创新。

例如观察植物时,师生一起给校园的植物挂牌,观察校园松鼠种群时,收集有关知识保护动物的文献,制作了宣传牌大大提高同学们环保意识,对校园生态环境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等等。例如,在讨论有关环境保护问题时,有学生希望对“哪些植物能够吸收人工湖污水中的有害物质”等问题进行探讨,就引起了对人工湖水污染原因、污水处理等问题的关注。同学以永春地区的湖水、池塘水、河水的污染情况为题,进行了水源取样,对水源地的污染源进行了调查,并初步推测污染物的性质和种类。在实验设计和准备完成后,在课余时间里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实验一段时间以后,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人工湖水污染物的具体信息。开展了《永春县人工湖水质研究》的研究性课题,并已经完成借题。现在已筹备购制皮划艇,进行水葫芦的综合治理的研究。

根据高中生物教材知识内容进行研究性教学活动(部分):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设计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仪器;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农药污染是否有净化作用;对环境污染的研究,酸雨的危害(种子萌发/花粉管萌发/蛙的发育的影响;永春芦柑的品牌保护;黄龙病的防治研究;溪畔行道树种植树种的可行性报告;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等等。实验过程中,手、脑的结合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也得到发展,尤其是态度、意识、能力的培养,即获得了综合性、协调性的发展。成功的实验不一定是得到了正确结果,更重要的是参与和体验了探究过程。

2、生物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与评定

2.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根本准则。设计并完成一个实验最根本的目的不是得到一个结果,而是真正掌握并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所学到的就一定比得到标准答案要多得多。所以在实验安排中往往会故意做些变化,那些坚持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同学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规范科学探究的过程。

2.2指导学生撰写科技论文。中学生科学研究的函盖面很广,研究的形式也多样化,其论文的写作都要做到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着重阐述对社会的发展有意义的、有创造性的见解或发明。行文要思路清晰,论证严密、前后贯通。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明。

2.3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和撰写科技论文进行评价,选择优秀作品参加各种活动与竞赛。

3、生物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成效

3.1发现并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2012年我校王宇正同学在青少年创新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2012年生物奥赛获得市级以上奖励11人次,其中获得省级二、三等奖各一人,我校参加2013年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暨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中国地区选拔赛,有两项目获得总结赛二等奖。

3.2增强了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每学年学生撰写的科技小论文多篇,创新大赛要经过公开展览、技能测试、封闭答辩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3.3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习能力:参加的选手经实践活动和学习,综合科学素养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视野有所开拓,具备较好创新思维能力,成为各个教学班生物科的领头羊。2011年完成永春县教育科学规划研究性课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生物科技活动以生物实验、探究活动和理论探源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特别强调活动在中学生物教学基础上的适用性,有利于帮助教师和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为学生中广大的生物科技活动爱好者提供可操作的实验范例。

这些生物科技活动不是重复高校教材中的复杂实验,也不是增加中学教学实验的难度,侧重科学素养的养成过程,提供有关实验方法、过程和技术层面的有效指导,推动中学生物科技活动的开展。联系社会实际开展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创新人格 学校教育 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实践活动是农村中学生创新人格培养的源泉

农村的独特资源,如农田、蔬菜大棚、养殖场、种植园、苗圃等,是真实、生动、蕴藏着巨大创新财富的百科全书;农村中学生独特的实践活动,是其创新人格培养的不竭源泉。首先,实践的需要,给农村中学生提出创新的课题,在回答和解决这些新课题的过程中,创新人格不断地向前发展。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农民还在沿用传统的办法种田,对于新型的良种优苗,新的栽培技术,以及农药化肥的性能,不能及时了解,无法进行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创新人格尤其重要。其次,实践活动为农村中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资源,推动创新。第三,实践为农村中学生的创新人格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器材和手段,从而提高了创新水平。最伟大的思想也不能取代最简单的劳动。创新人格离不开亲身体验和主动建构,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而逐步培养起来。

实践活动中,不能忽视某些阻碍农村中学生创新人格培养的因素。由于主体的惰性,农村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受传统经验、习惯势力的影响较多;由于认知的局限,农村中学生的实践活动无法得到社会的、家庭的全面配合;由于高考的压力,农村中学生的实践常被家长替代甚至剥夺。与成人特别是与发明家、科学家相比,农村中学生的创新仍处于较低水平,自发性、随意性较强,目的性、针对性较差。

因此,开动脑筋,努力挖掘生活实践中的多种资源,增强动手能力,推动农村中学生的创新由想法到现实,由自发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例如,生活中存在许多尚未丧失功能的物品,仅因为少许故障或款式落伍,肆意弃置,通过对旧物大胆革新,变废为宝,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任何一个小小的部件都可以成为创意的源泉,任何一个司空见惯的生活用品都有可能被打破循规蹈矩的常规功能,使其旧貌换新颜,生活更环保、低碳、经济、节约。

2 学校教育是农村中学生创新人格培养的关键

中学生创新活动中的发明或专利成果绝大多数都来源于老师的启发与鼓励。学校教育在培养农村中学生创新人格中的任务是:保持学生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学生;鼓励学生发挥特长,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学生的独立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因而学校教育在农村中学生创新人格培养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是培养农村中学生创新人格的主阵地。

作为“社会继承”的手段,学校教育必然存在制约创新人格的培养的可能。传统教学以传播知识为主,传统的学习是维持性学习,教师往往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教学,重复地把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知识再传给下一代,为了应对考试,不得不把追求考分放在第一位,把培养学生创新人格放在第二位。又由于课时紧张,教师没有时间来展示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只能满堂灌,力求与高考的方向和要求接轨。

因此,学校培养农村中学生创新人格,必须坚持主流教育主导创新文化,建设优秀文化熏陶创新人格,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把外部的影响内化为学生的创新素养。学校图书馆的科技书籍、实验室的材料设备、微机房的网络资源及各类教学设施;此外还有橱窗、报栏、黑板报、广播站,为学生提供最便捷的读书、观察和探究的机会,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课程,给农村中学生的创新人格注入生机与活力,为创新人格滋润提供新鲜而持久的养料。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小发现、小制作、小建议、小实验、小设想、小表演、小改革”等,让农村中学生发现新事物、提出新办法、建立新概念、创造新产品等。

3 社会环境是农村中学生创新人格培养的支撑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公共场所和社会教育机构的风尚习惯、社会的意识形态等等,对创新人格的培养产生着经常的、广泛的、复杂的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事创新活动需要宽松的社会环境。能够产生新鲜事物的社会,是一个能够在文化氛围、价值取向上对与众不同的东西,对失败持宽容心态的社会。

创新往往意味着少数,意味着别具一格,创造力高的孩子多数具有“不听话”的特点。西方人认为:应该允许孩子“不听话”,因为那里面可能有创造;允许孩子“不听话”可以保护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我们今天的许多“文明的奇迹”,最初都源自孩子的创造、发现与奇想。如听诊器的发明灵感来自儿童游戏;一次性成像照相机是美国人兰德的发明,提醒他进行这项研究的是他的小女儿;发明隐形眼镜的比斯特得益于儿子的恶作剧;等等。

社会的发展为农村中学生创新人格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电视、电影、网络等信息媒体开阔创新眼界,激发创新兴趣,启迪创新思维。如央视的《我爱发明》、《创新无限》、《走近科学》等节目;科幻片电影有《异形》系列、《星球大战》系列、《终结者》系列、《X战警》系列、《黑客帝国》系列、《第五元素》、《外星人E.T》、《彗星撞地球》等等;每一次航空航天成就,都会激发无数农村中学生创新的激情;三星集团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不断追求创新,已经成为三星企业文化的灵魂;苹果公司敏锐地发现了人们对触屏产品的潜在需求,创新出iPhone、iPad等产品,这些产品风靡世界,苹果的股价也从100美元一度飙升到600多美元。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我国的科技工作者数量已经超过5000万,也是世界第一。

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范文第3篇

创新教育 风靡校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历年的科技创新大赛中,重庆一中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科技教育也成为重庆一中的办学特色。科技方面的成就让重庆一中更加光彩耀人,重庆一中在科技方面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渗透到师生中,更是让科技的春风吹出校园散播于社会。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潜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形成了经常性科技活动,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计算机等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奥林匹克头脑风暴、一种智力快车、机器人和传统的三模一筝一电(空模、海模、车模、车筝和无线电)等课外活动。定期性科技活动,如小科学家协会年会、趣味数学竞赛、物理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竞赛、化学实验设计和实验竞赛、地理拼图和地理知识抢答比赛、科技英语单词比赛、科技游园活动和科技小论文报告与答辩等。学生科技活动已成为重庆一中的一大亮点与特色。在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学校的科技小设想、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四小”科技活动,被列为面向全国中小学推广的五种课外活动模式之一。

科技创新大赛奖是学校检验科技教育成果的重要活动,学校老师们多次阅读并分析历届科技创新大赛通知、规程及补充通知,青少年竞赛项目(创造发明、科学研究论文、机器人创意)、青少年展示项目(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是重庆一中的优势项目。

创新添彩 培育英才

在今年举行的27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相关教师也积极行动起来,与市科协加强联系,获取比赛的第一手信息,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比赛,为学生提供一切可能的设备及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探索科学难题,积极发扬“求知求真”的务实精神。

在第27届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中重庆一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高2013级的张露、张洋、朱立华对RW新型防水耐久密封材料的研究获得一等奖,总计7项一等奖高居全市第一,超出几个直属学校获奖总和;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智能型太阳能果蝇诱灭装置》、《工业石膏代替石灰石生产水泥的关键因素研究》分别获得重庆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设立的创新单项奖。

学校科技实践活动成果显著,在2003年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和机器人大赛中获奖人数居全市第一,2004年获2金4银7铜的全国中学最好成绩。在2012年重庆市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节上,饶集田同学凭借“隧道自然光辅助照明系统”荣获重庆市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节高中组一等奖并得到小科学家称号。近年来学校多人次获得“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培养;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主体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知识的创新又取决于创新型人才。没有创新型人才,知识的创新则无从谈起。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谁领于高科技前沿并占有相当数量的创新型人才,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反之就要被抛之于后,乃至失去立足之地。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科技革命,教育更应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长期以来,中学生科技活釉诨疃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早已形成了固有模式,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不断赋予其新内容。

一、培养科学的人生观

科技活动是对中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的极好途径。科技活动非常清晰地反映出物质和精神、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学生会从实践活动中懂得:物质是世界的本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同时,会从活动实践中懂得事物是有客观规律的,按规律办才能成功。教师在引导中学生认识世界本质的同时要进行无神论教育,分析各种迷信及宗教的本质,认清无神论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这些对于中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在科技活动中,联系科技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联系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联系现代化建设对科技人才的需要等对中学生进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的教育是很有说服力的。

二、培养科学的兴趣和理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中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而“兴趣―志趣―志向―理想”是许多有作为的科技人员成长的轨迹,但是这种理想不仅仅是专业理想、职业理想,也包括人生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

三、培养科学思维模式

思维方式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所谓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思维秩序理解、把握和评价客观对象的基本角度。我们要潜移默化地培养中学生的思维方式。

开发人脑的整体功能。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网络分别以不同方式反映事物,左脑用逻辑思维、线性思维方式,主要集中在显意识功能上;右脑用形象思维,面向思维方式,主要集中在潜意识功能上。人脑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其中右脑功能和脑的整体功能开发尤为不足,计算机的出现,使得原来由人来进行的大量记忆性、技能性和事务性的工作,都将日益被计算机所代替,而计算机尚不能代替的那些思维能力则需开发。有的科学家提出了“右脑革命”的口号,倡导要着眼于大脑潜能的开发,注意在继续发掘左脑功能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人脑的整体功能开发上,即不但着眼于记忆力、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要特别重视想象力、直觉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中学生正处于人脑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重视中学生脑潜能的开发。实践证明:科技活动对于开发中学生的脑的整体功能有着特殊作用。

四、培养多种创新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学习基础科学知识,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是开展发明创造活动的目的之一。中学生所学各科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科技知识,教师应适当引导中学生,使他们能够发现并运用这些知识点,为发明创造活动服务。

开展发明创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以是个人的科技活动、社团的科技活动等;也可以是访问、考察、撰写调查报告;发明、创造、写小论文;观察、实验、搞对比;办展览、搞竞赛;开展科技月、科技周活动等。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21世纪的需要,学校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发展,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新元.以色列教育种的“创新”理

念[J],基础教育参考.

[2]陈敏华,罗敏.浅谈中学生科技创新

意识的培养[J],中学理科:综合.

[3]柳鲲鹏.浅谈中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

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4]徐帮坤.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

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

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阅读理解;高中英语;科技类文章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63-1

阅读理解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确不可忽视的位置,阅读理解的水乎高低是检验学生实际能力的标准之一。高考对阅读理解的选材上,趋于多样性,科技类文章的阅读必不可少。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科技类文章能力呢?

一、教师在阅读科技类文章方面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1.教师做好阅读的辅助工作。

科技类文章主要涉及信息技术、电子、通讯、航空、天文、军事、新技术和新发明等方面。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那么对以后的阅读理解则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章的阅读前教师对不断出现的新科技,自然现象及重大科学发现和进展要有足够的了解,并且做好:(1)词汇、短语注释及难句结构和意思解释,以便于学生脱离于教师自己进行学习;(2)必要的专业知识背景的注释,如学科或领域的奠基人、开拓者或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2.掌握科技类文章的体裁特点。

科技类的文章多采取描写解释及说明的形式。说明文是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解释或探讨某个自然现象的起因,介绍新技术和新发明或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词语及句子力求准确、清晰,说明力求思想性、科学性、条理性、完整性及通俗性和趣味性。在说明解释过程中,采用定义、分类、比较及对照、解释或分析因果关系等方法,为顺利理解抽象的讨论,文中多使用细节及例子;为展示事实及现象时,常根据主题的特征,采取时间顺序或合乎逻辑的方式。也就是说,科技类文章中常穿插着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及逻辑顺序等。在阅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因素:what,why,how等。

二、体味英语科技类文章阅读的兴趣

1.英语科技类文章阅读的意义。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对待生活的观念和态度。再者,我国大多数学生是学理工的,他们需要借用英语这一工具了解世界上大量的关于医疗、环保、人类健康、食品安全、最新武器的开发与研制,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御,宇宙太空探索,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及各类电子产品的使用等一系列的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世界科技信息和科技动态。每天有大量的英语科技文章、新闻及其他科技资料发表在各类报刊和网络上,科技文作为一种单独的文体形式就凸显出来,为英语科技类文章阅读提供了多样的题材、新颖丰富的内容,而真实语料的使用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之一,学生可以借此体会到语言在真实交际情景中的使用情况。这样,英语科技类文章阅读,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促进语言学习的动力。

2.编写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阅读理解练习题。

编写阅读理解练习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独立的语言学习中,对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检查,因此,编写阅读理解练习题同扩大背景知识一样,都是围绕着提高阅读理解这一中心而设计的。完成一定的阅读理解练习题,是学生由语言视觉形式和结构形式入手,获得语言内容、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完成阅读理解练习题,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的过程。然而传统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往往使教帅在编写阅读理解练习题时,拘泥于教材本身。具体说来,就是依据教材对教学内容的分割,将自已的注意集中在孤立的知识点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教师并没有向其展示或者引导其去体验这些知识点与学生自身及其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教师也并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学习语言的环境。学生的文本世界与其真实世界差距甚远。编写阅读理解练习题导致了对学生评价的单一性,学生的心理和自尊在评价的单一面前变得不堪一击,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失去学习的信心和阅读的兴趣。

3.掌握英语科技类文章阅读的方法。

以七模块第三单Reading部分课文为例。本部分主要由两个短文组成,一篇认为网络对生活有积极作用,一篇认为网络对生活有消极作用。文章的题材是典型的议论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应该从多方面剖析这两篇文章。首先,可以选择一篇议论文作为阅读对象。文章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分论点、支持分论点的事实和例子,还应该有结论。带着这种思路,教师可以首先在fast reading和careful reading部分,让学生找到与以上内容相关的具体信息,以及每一段的主题句,然后让学生分析每一部分信息的排列顺序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依据文章中各部分的顺序自己总结出议论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在了解了议论文写作结构的基础上,教师从宏观角度去分析另一篇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和结构,让学生在阅读课上有意外的收获――掌握议论文的写法,从而使教材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与开发。在分析另一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已经非常清晰地掌握了阅读议论文的步骤和议论文的结构,所以,在阅读第二篇文章时可以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自学所采取的是小组学习形式,教师提供学习任务即给第二篇文章编写提纲。教师首先提供几种提纲的形式展示:如图标型、大括号型等。之后,把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选择一种形式编写提纲。组内需要有明确的分工,需要有学习成果――即第二篇课文的提纲。小组设计好的提纲最终由教师回收,作出反馈后进行全班展出。由于每组学生的思路和提纲编写方式存在差异,在共享资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好地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学生自身成了很好的学习资源。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整合学生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切忌随意,要学会倾听学生,捕捉资源,同时应该善于把资源分类,即使是“错误”的资源意识。

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范文第6篇

根据《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我校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丰富我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我校科技教育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二、活动主题版权所有!

探索与创新

三、活动内容

按照区教体局的文件的要求我校这次科技节活动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⒈中学生创造活动

⒉中学生电脑制作活动

⒊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竞赛活动

⒋开展读书(名著、科普书籍等)活动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月日至月日)

各班要高度重视这次科技节活动,立足本班实际,按照学校团委的统一部署,确保活动落实到实处。要按照“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总体要求,围绕“探索、创新”的活动主题积极参加,扎实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月至月)

各班要在认真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暑假期间,做好活动的安排,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扎实开展科技节系列活动。

⒈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竞赛活动

各班要积极通过板报、宣传栏等活动阵地向全校学生宣传科普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科学发展史和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有关知识,了解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学校将于九月份开始进行黑板报比赛,九月主题:古代科技、近代科技;十月主题:现代科技。每月底由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进行评选,并设立奖项: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

学校将组织以级部为单位的全校性的科普知识竞赛活动。竞赛内容包括:科学发展史(古代、近代、现代科技)、古今中外科学家的知识和教科书中的知识。

竞赛形式:笔试、闭卷(分高中组、初中组两套试题)

竞赛时间:月中旬

具体安排:每班推选名同学参加由学校组织的知识竞赛,采用百分制,取名同学的总分为指标,按从高到低确立奖次。

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

⒉中学生创造活动

主要包括四类:

()发明创造类:指利用有关科学理论知识做出的新颖独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即“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

()创意设计类:指因原材料、工艺等限制未能做出发明创造的实物,但根据科学原理和发明创造方法完成的创新设计。

()科学幻想画类:指着眼于新世纪人类生产、生活因科技的发展可能呈现的巨大变化,通过科学幻想,绘出未来科技、生活的美丽画卷。作品要求:可用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等绘画技巧、风格及使用不同材料表现;作品规格一律为×,横竖均可。

()科学论文类:指源于科技活动撰写的科学成果论文。如:实验报告、考察报告、观察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

以上四类活动每班于月日前各上交校团委两件作品,学校届时将组织学校领导、有关老师进行评选,评分标准为分制,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

⒊中学生电脑制作活动

主要包括五类:

()电脑绘画类:运用各种绘画软件完成的绘画作品,包括组画、连环画或是单幅画,单纯的摄影作品不属于此项活动范畴。

()电脑动画:运用各种动画软件完成的二维、三维电脑动画作品。作品容量应不大于。

()电子报刊:运用各类文字、动画、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创作的电子报或电子刊物。电子报应该有报名、刊号、出版单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版面数(至少四个)、导读栏(真实或虚拟的)等刊物所包含的要素。

()网页:使用语言或网页制作工具编制的阐述某个主题或传递某类信息的作品。大小不超过。

()程序设计:以各种计算机程序语言编写的具有较为明确的设计思想、贴近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程序设计或游戏软件。提交的作品中应包括源程序、流程图和帮助。

以上各类作品制作,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创意、设计并自己制作,指导老师可以给与一定的指导,但不能直接参加制作。并于月日前上传到学校服务器上的科技节电脑制作”文件夹中,并注明班级和作者,每班上交作品二至五件。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

⒋开展读书活动版权所有!

学校组织同学们在暑假期间“读名著、颂名诗、看名片、学名人”的活动,强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科学态度,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能力,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开阔学生视野,掌握科学知识。学校将以级部为单位组织“读书笔记”比赛,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各班于月日上交校团委二至五篇读书笔记。

(三)成果展评阶段(月份)

各班要认真在全班学生中进行宣传、发动,并按时、按量的完成,学校最后将评选出在整个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予以奖励,班级团体总分按照以下标准:

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竞赛活动占

中学生创造活动占

中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占

读书活动占

届时学校评选出在整个系列活动中的优胜班级: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并将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及上报教体局参加全区的比赛。

五、成立领导小组和评委小组

⒈领导小组:

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范文第7篇

2017年试点高校自主招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严厉打击自主招生中的证书、发明、专利、和造假等违规违纪行为,坚决斩断“利益链条”。

弄虚作假,背后暗藏“利益链”

“孩子明年参加自主招生,需要一项专利。署孩子自己的名字,能做吗?”记者以高中生家长的身份,在某宝网站上咨询。没想到,表示能“接单”的店家不少,更有人主动表示,“我们做过上百个这样的案子”。

“得看着像孩子自己做出来的,现在学校面试时还会考察,不能让孩子穿帮。”记者进一步咨询。“可以申请生活用品领域的专利,到时候会把详细的技术方案发您。”一个店家“很有经验”地建议。

看记者有点犹豫,对方马上发来《高中学生申请专利选题方向》,请记者和孩子“参考”。文件题头写着“自主招生”,分物理类、工具类、环保类等7个方面,比如物理止血绷带、教学用黑板、自动收纳铅笔盒……只要付款,指定一项“专利”并提供考生信息,对方就能“一条龙服务”,直到专利证书交到顾客手上。

“证书保真吗?现在被查出造假不得了。”记者问。“肯定是真的,我们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所有信息都能在网上查到,您可以放心。”对方胸有成竹。

据了解,用作交易的专利主要有转让专利、申请专利两种。前者是将已有专利转让到考生名下,后者则是直接用考生姓名来申请,更加“安全”。一位专利公司员工介绍,“即使是转让,也可以在网上查询到,这不违法,都是正常商业行为”。

与专利类似,买版面、发文章也成了自主招生引发的“商机”。“高中生要发表文章,怎么操作?”记者咨询一个从事论文刊发的商家。“文学类省级刊物,2000字符900元;财经类省级刊物,2500字符1100元。服务费另算。”这位工作人员还颇为“内行”地建议,“文章关键得看着真实,不然一看就是别人的,有什么用呢?”

不同于买卖双方的“心领神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层教师告诉记者,自己因为“有点文采”,饱受自主招生之苦。“朋友的孩子想拿作文竞赛名次,从而取得自主招生资格,请我作文,还有的让我以孩子之名发表文章。”这位老师颇为痛心地感慨道:“好好的自主招生政策,为什么总有人想钻空子?”

一旦查实,取消其高考资格

“招生对象:高中阶段获得专利或者其他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和特殊才能并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考生……”这摘自江苏省某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放眼全国90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这样的要求再常见不过。不少高校还提出,“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或论文”者优先,并对刊物级别、论文数量、是否第一作者等作出规定。

怎样判断一位学生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口说无凭。在学校要求提供的证明材料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竞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大赛,门槛较高,难度较大,再加上获奖证书真伪一查便知,很难钻空子。于是,不少人就瞄上了有“操作余地”的发明专利、论文和文学作品。

一个“优秀学生”看起来“高大上”的证明材料,也许仅是金钱交易的结果。本来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好政策,因为个别人的“歪脑筋”,败坏了自主招生的风气,更给其他考生带来严重的不公平。

4月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严格高校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报名条件、材料审查、学校考核、监督制约、惩处造假5个方面提出“五严格”,并在自主招生历史上首次提出“对查实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考生,取消其高考相应资格”。

根据《通知》,对考生提交的发明、专利、论文等申请材料,须要求由考生本人原创,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拟认可的赛事证书,要组织相关专家对赛事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普及性进行认真评估。

针对证书、发明、专利、和造假等违规违纪行为,《通知》要求,坚决斩断“利益链条”。如果考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一经查实,不仅要被“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更会被取消自主招生乃至高考资格;如果学校、单位和个人在自主招生中或协助考生弄虚作假,将被严肃处理并追责问责;如果高校在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中出现严重违规违纪现象,将被暂停或取消自主招生资格。

“严厉的惩处机制,是‘打假’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如果造假,就让这个考生付出惨重代价,这样才能维护风清气正的自主招生环境。”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表示。

肃清考纪,要炼就“火眼金睛”

“我入围了一所‘985’大学的自主招生名单,当初脑子一热自己造了几张‘奖状’,现在学校让提交奖状原件,我还有救吗?”去年,高三学生小吴在网上仓皇“求助”。

要求出具证明材料原件,就是高校自主招生应对“作假”的一招。要想肃清招考环境,光靠考生自觉,显然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校健全报名材料审查制度,完善考核办法,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通知》要求,针对考生提交的证书、发明、专利、论文等申请材料,以及有关学校、单位或专家提供的推荐材料,试点高校要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严格审核,仔细甄别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可信度和考生参与度;在考核环节,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开展科学、规范的深度考核,重点考核考生是否具备申请材料呈现的学科能力、创新潜能、学术潜质,实际水平是否达到应有的程度。

为了最大限度地压缩“灰色地带”,今年,西安交通大学出了“狠招”,其报名条件只开了3个“口子”: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创类竞赛决赛,高中阶段以第一原始产权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者。“前两项以教育部阳光高考网名单为准,第三项会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查验。”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訾艳阳告诉记者。

“现在的问题是,专利证书经鉴别是真的,论文经鉴别也是真的,关键是这个真的‘成果’,是不是考生本人做出来的?这个难度非常大。”郑庆华一针见血。针对这个问题,西安交通大学大今年专门制定审查办法和评价标准,严查发明专利,300余位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库、上千道面试题组成的题库严阵以待。学校要求学生提供专利产生过程中的材料,并在笔试、面试环节,请专业教授对其发明专利进行专门考核,仔细甄别学生本人是否真的是原创者。据了解,去年用发明专利当“敲门砖”的考生,没有一个通过西安交大的自主招生测试。因为严格把关,走过15个年头的西安交大自主招生成绩值得肯定,“就拿2016年本科学生标兵来说,10个当选者有7个是自主招生进来的学生。”訾艳阳自豪地说。

在北京交通大学,也有严格的甄选程序。“我校每位自主招生考生都要接受2到3位教授的审查,经过严格的专家评审程序,分析学生在原创中到底占多大部分,没有说明清楚部分内容评价时不予考虑,确实‘可疑’,一律不过关。”北京交通大学招办主任史贞军介绍。

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范文第8篇

1、以科技创新少年班为载体,以学科创新性教学、科技创新活动为两翼,构建立体化的科技创新教育模式。

1)科技创新教育的组织模式

2)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

3)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模式

2、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

1)营造一种和谐的科技创新教育环境氛围

2)利用好科技创新教育的二种资源

3)实现科技创新教育的“三化”。

4)做好科技创新教育的四个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98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性人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教育作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础,肩负着巨大的历史责任。目前在我,这方面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中国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刘吉曾明确指出:“当前中国教育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缺少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开发。”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是就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的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

2.符合创新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新课改的核心思想

2008年4月,四部委(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总称。科学思维的创新是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革命性进展的先决条件。科学思维不仅是一切科学研究和科学发展的起点,而且始终贯穿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全过程,是创新的灵魂。”“国际上创新型国家普遍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超前部署创新方法研究和推广,……不断强化本国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将创新方法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切实从源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要“加强科学思维培养,大力促进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重点从‘娃娃’抓起,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实施新课程是教育的全面创新,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充盈个性。而且,在实施新课程中,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创新型学习环境。

3.巩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成果

我校在2000年就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科技创新少年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教师进行科技创新教育。2008年提出了在教学中构建广阔的科技创新学习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的教学理念。建立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程和科技创新课程的四维一体的开放、灵活的课程体系。必修课重在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选修课重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活动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课程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基础+特长+实践+创新”,以构成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实施了建立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和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改革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改变课堂过于注重传播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科技创新理论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设“创造工程”训练课程。世界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是这个公司的前任董事长兼经理,通过对员工进行创造力的培训,取得了惊人的成绩。1941年,美国奥斯本先生率先写出《创造与思考》一书,该书提出了 “头脑风暴法”,目前,美国已有50多所大学设立了专门的创新研究机构。 50年代,科技创新传入日本,日本发现这一科学非常有用,称之为“天书”、“聪明学”、“点金术”等,人们纷纷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始研究学习。

目前,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研究是世界性新兴课题,世界各国都在实践、探索,理论上尚未成熟,也永远不会成熟,因为它研究的是怎样研究出未知的东西。就实践上日本、美国走在前列,而我国相对落后。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发展速度较快,而我省的创新活动相对发达省市较落后。

此前,由天津教科院张武什研究员主持的《中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由中央教科所徐长发教授主持的科技部2008年年度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案例研究》,全国有近100所中小学作为案例学校参与了该课题的研究。其中,小学初中开展此课题类似研究的比较多,高中相对比较少,像我校这样在2000年起就有意识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更少。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以科技创新少年班为载体,以学科创新性教学、科技创新活动为两翼,构建立体化的科技创新教育模式。

1)科技创新教育的组织模式

①建立科技创新教育领导组

校长担任“科技创新教育领导组”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为科技创新教育领导组成员。

②建立科技创新特色班和科技创新少年班

面向全市选拔科技创新特长生,每个年级设置一个行政编制班―--“无为中学科技创新特色班”,开设常规科技创新教学课程;年级部在各班“科技创新活动小组”中选拔优秀的学生组建“无为中学科技创新少年班”,选派优秀科技辅导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科技创新技法培训。各班建立“科技创新活动小组”,由本班科技辅导员负责培训。

2)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

①科技创新课程教学

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高一年级开设《科技创新思维训练》课程,高二年级开设《科技发明技法培训》课程,每周开设一节课。对学生进行创造发明技能、技巧的训练并在创造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技创新选修课程,选修的学生600多人。

②学科创新性教学

以学科创新性教学为主战场、主阵地,探索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的课堂教学中必须结合三维教学目标渗透科技创新教育。将科技创新教育目标纳入学科教学目标;运用探究性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引导自主创新性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建构创新性教学意识规范,使创新性教学步入教学常规。省教科院杨思锋主任、市教科所李文波主任分别来我校观摩了两节创新型课堂教学,并予以充分的肯定。

3)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模式

活动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生命和灵魂。一方面,在活动中学生的创造力得以显现并凝固在活动的过程之中和结果之上;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又丰富并发展着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造个性。

①每年十月份举办为期一周的校园科技节。科技节的内容有:

科技创新和科普讲座。我校先后邀请了省教育厅程艺厅长作了《数学的奥秘》讲座、中科大叶邦角教授作了《无限小世界》讲座、中科大孙立广教授作了《神奇的南极》讲座、北京化工大学励杭泉教授作了《高分子时代》讲座、中科大孔燕教授作了《创新思维训练》讲座,安工大冷护基教授作了《创新技法训练》讲座、安徽工程学院金世伟教授作了《青少年科技创新选题方法指导》讲座。这些讲座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针对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在人类进步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发明与创造的课题发现方法、发明技巧等,使学生们创新热情高涨。

科技创新活动交流会。邀请全校热爱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同学进行座谈,并将我校已经毕业的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校友请回来,谈心得,讲体会,同学们异常高涨的热情令人惊讶,同学们将自己精心研究和创作的科技小论文、学习体会、科幻文章等拿出来交流。交流会非常成功。

科技小论文竞赛。活动之初,我们专门通过校园内网系统介绍了前几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优秀作品,以及科技小论文的撰写方法与要求,同学们思想活跃,勇于实践,共收到各班呈报的科学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研究性学习体会等200余篇,有十多篇科技小论文在全国获奖。

科技创新比赛。我校十二个科技创新少年班现有600多名科技创新爱好者,各班级还组建了以科技副班长带头的科技创新兴趣小组,系统的创新教育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启迪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每年能收到创新作品300余项。优秀的作品上报参加省、市、县和全国创新大赛。近四年来我学生创新作品荣获国家级奖十项,省一等奖二项,市长奖三项,县长奖三项。

科学幻想绘画比赛。同学们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不同的绘画种类、风格及使用不同材料创作的科学幻想绘画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同学们对科技发展的期待与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活动共收到各类科学幻想绘画作品300余幅,并在活动总评阶段进行了展示。

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演讲比赛

为了调动同学们进行科学活动的兴趣,了解历代科学家们为科学事业所付出的艰辛以及他们不被人所知的故事,我们还专门进行了“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演讲比赛,每年有几十名同学参加了比赛。并通过校园内网系统对全校进行了现场直播。许多中外科学家的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感人事迹,深深震撼了每位学生的心灵,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各学科智力竞赛。我们还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智力竟赛,主要考查学生的各学科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年级有30名同学参加总决赛,我们还把考题张贴于校园,由于题目新颖、涉及的知识面广,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

我给爷爷奶奶送发明爱心比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消除祖孙的代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我校开展了我给爷爷奶奶送发明活动,学生利用手边的废旧物品制成一件件充满爱心的小发明。学校请来获奖学生的爷爷奶奶举办赠送仪式,在学生和家长中产生较大影响。

电脑制作和计算机编程比赛。学校组建了计算机兴趣小组,有100多人参加电脑制作班和编程班。每年参赛的作品有200多件,并在校宣传栏上进行展示。

我校在省、市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的作品展示。为了让同学们能感受到全国、省、市大紧张、严肃、规范的比赛程序,我们重新组织参加全国、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作品和选手,重现了当时的比赛情景,使同学们对科技创新大赛的程序和参赛过程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科学发展史及高科技成果展。我们收集了大量反映人类文明史、科技进步史和现代高科技成果的各类宣传资料、画报、图片等,制作了几十块大型展板;我校还从上海市科普宣传团借来反映科技发展与人民生活提高、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等内容的展板300余块;每个班级还自己设计制作了一块展板,也在全校进行了展览。同学们纷纷驻足展板前,踊跃观看,详细摘录,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坚定了他们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决心。

物理、化学、生物趣味实验展。为了使同学们能直观地观察到自然界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我们充分挖掘、利用了实验室仪器,并培训部分学生作为操作员,共布置了3个展室,面对呈现在面前的千奇百怪的物理、化学、生物现象,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动手操作、试验,大大激发了其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情趣。

动物和植物标本展。同学们对动物和植物标本展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使同学们能了解系统的生物科学知识,我们按生物进化的先后顺序,对生物的不同类型的标本和模型进行了分类展示,同学们高昂的热情充分表达了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良好情操。

②每年举办一次科技夏令营。我校每年组织科技创新少年班的学生参加中国科协组织的科学夏令营活动,参观省市科技馆,参观我县周家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动物养殖基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③每年参加中国科技大学举办的科技开放周活动。我校每年组织近百名学生参加中国科技大学举办的科技开放周活动,参观中科大同步辐射实验室、火灾实验室、生命科学实验室、天文台、机器人大赛,学生还亲自参与植物标本制作,大大激发了学生科学研究的热情。

④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县、市、省组织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加或参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全国劳技创新作品大赛。我校学生在各级创新大赛中获得国际奖一项,国家级奖二十八项,省级奖六十多项。其中典型的创新作品有:陶涛同学发明的“无声喇叭”在第三届APEC青年科学节中荣获二等奖、在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倪伟同学发明的“全自动菜籽脱壳机”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在安徽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俞笑闲同学发明的“脚踏气压式农用喷雾器”在安徽省青少年科学论坛中获省一等奖,俞笑闲同学发明的“紧急刹车误踩油门自动刹车系统”在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省一等奖、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三等奖,郭圣君同学发明的“灌溉深井落物捡拾器”在全国劳技创新大赛中荣获金奖,王娟、解涛、郭杰、钱晨阳、罗靖、刘原辉同学荣获六项全国银奖,我校郭圣君、解玮同学荣获“全国优秀创新少年”,张伟豪、张蕾、王娟同学荣获三项科技创新市长奖,俞笑闲、盛焕、黄翰天、陈子丰、翟雪、高尚荣获六项科技创新县长奖。

2、研究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

1)营造一种和谐的科技创新教育环境氛围

利用宣传栏、校园网、广播站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宣传,加强班级和创新作品展览室的创新布置,营造学校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文化氛围。建立民主、平等、合作、创新的新型师生关系。制定科技创新活动评价和奖励制度,鼓励师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2)利用好科技创新教育的二种资源

①开发和利用好十多年来我校师生积累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

2000年以来,我校每年都举办一次“爱迪生”杯科技创新大赛,每次都有几百名学生参加,近千项创意,几百件发明。十三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料和经验,我们认真梳理和总结,上升为理论,更好地指导我校的科技创新工作。我校丁玉清老师撰写的论文《创新型班集体构建初探》获全国一等奖,论文《让创新的火焰照亮年轻的心》、《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初探》、《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模式和实施策略研究》、《浅谈劳技创新教育》获四项全国二等奖,《层次启动式教学中的课外三小活动》获省一等奖,《物理学科教学中创新性教育初探》发表在《科技教育》杂志上。这些理论研究对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②有效利用社会科技创新教育资源。

本校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能不能有效地利用社会上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决定着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开展的广度与深度。我们紧紧依靠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中国创造协会、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委员会来提高科技辅导员的理论水平;我校已经是全国科技辅导员协会团体会员。我校紧密联系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程技术大学等名校,提高科技辅导员的实践指导能力,聘请中国科技大学孔燕教授、安徽工业大学冷护基教授、安徽工程科技学院金世伟教授为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指导组成员兼校外科技辅导员;积极参加全国和省市县科普活动,参观省市科技馆,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与我县的高新技术和工件制造企业有效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制作能力。

3)实现科技创新教育的“三化”。

①实现科技创新教育目标化。

对高一、高二学生和科技辅导员分别提出明确的科技创新教育目标。对高一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基本仪器、工具使用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对高二学生进行创造技法和制作技能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

②实现科技创新教学课程化。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开设科技创新教学课程,高一年级开设《科技创新思维训练》课程,高二年级开设《科技发明技法培训》课程,组建科技新少年班,每周开设一节课。

③实现科技创新活动常规化。

每年将全校的科技创新教育计划列入学校工作总计划,各教研组的科技创新教育计划落实到时间、地点、负责人和活动经费。全校性的科技创新活动有校园科技节、暑期科技夏令营、“爱迪生”杯科技创新大赛。班级科技创新活动小组每周开展一次活动,高一、高二年级部每月开展一次科技创新活动。做到活动前有计划,活动过程有记录,活动结束有总结和反思。

4)做好科技创新教育的四个结合。

①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②科技创新教育与发明活动相结合。

③科技创新教育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结合。

④科技创新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范文第9篇

摘 要:本文通过针对课题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育网络教研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和成果展示研究”,运用行动研究法的思路,对“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活动的由来、如何操作、成效怎样、研究心得、问题与展望进行阐释,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初步探寻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关键词: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行动研究;初步报告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6-0001-4

为更好地推动重庆市中学物理的新课程改革,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激发广大中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展示我市初中、高中物理学科课改成果,重庆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和物理青蓝网,连续5年组织开展了5届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下面向读者作一初步的汇报,愿大家有所启发和收获。

1 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的缘由

1.1 物理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开展重庆市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的调研,发现存在一些典型问题。学生学习物理不积极,不主动,能听懂课堂的内容,却不能很好地解决有关的问题,学生课堂上是机械地听和记,课后被动地完成习题作业,缺乏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的观念没有得到较好转变,部分教师对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没有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分析解决新的问题。对于研究性学习和学科小课题研究,绝大多数学校有想法但尚未付诸行动。

1.2 物理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以下原因:一是教师的观念不易转变,如何从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人才观等多方位深入地体会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学生没有亲自实践体验,缺乏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没有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不会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缺少交流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是考试评价的压力。学校领导和教师担心中考、高考成绩不好,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倾向于用苦教苦学来提高教师们认为的教学质量。

1.3 问题的解决

通过举办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可以给学生和物理教师搭建非常好的机会和平台,在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激发广大中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 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的操作实施

2.1 组建小论文评审委员会

通过积极沟通协调,遴选赞助学校,组建小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会下设论文评比组、组织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分别负责小论文评比、评比过程的通知、简报、结果公示和评比前的分类统计、评比后的证书打印快递工作。

2.2 拟定通知组织实施

拟定并向各个区县教研机构物理教研员、委属中学物理教研组长下发通知,各区(县)接到通知后,按照要求,做好科技小论文参评组织工作。通知明确了参赛对象: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给出参赛论文内容:科学报告(包括科学考察报告、环境调查报告、科学观察日记、科学实验报告、科技制作或科技发明报告等);科学猜想或创新观点;实验现象探究,家庭小实验探究;科技书籍、报刊阅读心得或有创见的读书笔记。评比不收任何费用。

2.3 大赛评比程序

评比第一阶段由各区县、直属校初评,择优选出的论文按规定数量以电子稿件形式上报参评,论文应有指导老师所写的50字以内的评语和签名。第二阶段,由工作人员将小论文作者的信息全部隐去而以编码代之,将一定数量的论文打包发到评委邮箱,评委个人按评比条件评出一、二、三等奖,要求评委对每一篇论文进行网络搜索,凡有抄袭行为的论文一律取消评奖资格。第三阶段,评委集中在一起,对所有一等奖论文进行审议,获特等奖的要经过全体评委投票表决。

2.4 表彰方式

对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获奖名单在物理青蓝网上公布,对获得一等奖的论文作者进行介绍,并附学习或生活照片,进行鼓励和宣传。对指导学生获特等奖的指导教师,也在物理青蓝网上进行宣传与表彰。对组织工作突出的教研员和辅导教师颁发组织奖。优秀论文上传物理青蓝网,供教师、学生查询,也供下学年学生写作小论文学习参考。

3 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成效显著

3.1 学校、教师、学生对此项活动的关注度逐年增加

全市重点中学积极挂名赞助此项活动,活动规模不断扩大,重庆市参与活动的区县、学校个数逐年增加。2012年重庆巴蜀中学投入经费1万元赞助开展“巴蜀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245篇,一等奖43篇;2013年重庆南开中学投入经费1万6千元赞助开展“南开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465篇,一等奖65篇;2014年重庆一中投入经费2万元赞助开展“一中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445篇,一等奖77篇,特等奖3篇;2015年重庆八中投入经费2万元赞助开展“八中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454篇,一等奖63篇,特等奖3篇;2016年,重庆11中投入经费3万元赞助开展“11中杯”小论文评比,参评论文766篇,一等奖 82篇。

3.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学生通过对生产生活的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取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写出科技小论文。这个过程中,他们观察思考,手脑并用,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性、积极性与以前相比都大有进步。活动中提高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问题的形成和处理开始有了较好的程序性和规范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毫无疑问,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3.3 转变教师观念,激发教师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小论文写作,转变观念,大胆实践,获得了自我价值的再发现,实现自我发展的一次飞跃。大渡口区一位教师,指导一名学生写的小论文《树叶为什么落下时大部分是反面朝上》被评为了特等奖,使得领导与同事对他刮目相看,同事纷纷向他讨教指导学生写出高水平文章的经验,他还给全区物理教师交流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小论文,带动了区域内一帮青年教师热心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和每年的科技小论文撰写,小论文质量越来越高。

3.4 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重视科技小论文的评比

大赛有效地促进了家校一体地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家长们为让自己的孩子写出得奖论文,纷纷利用周末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博物馆收集素材。重庆11中的学生家长为物理青蓝网投来了稿件,文中热情地说道:感谢物理专委会和青蓝网的工作人员,感谢你们辛勤的付出、精心的耕耘,为孩子提供了一块营养丰富的试验田,让他们能茁壮成长。从这里,让孩子思想起飞,去到科技的远方!

3.5 科技小论文集结成册

我们将5届的科技小论文评比资料汇总,按照通知、获奖公示、简报、学生心得、优秀论文集结成册,收录初中优秀论文(含教师、评委评语)50篇,共108页,高中优秀论文(含教师、评委评语)27篇,共86页。

3.6 网络宣传锦上添花

我们的5届中学生科技小论文大赛,通知、评审结果公示、学生论文展示、学生写作心得等,都在物理青蓝网上面挂出,供重庆市乃至全国的师生们点击、了解、学习,无疑大大增强了活动的影响力,也极大地激励、唤醒着广大师生参与这项有意义的活动。

4 重庆市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的行动研究成果

4.1 科技小论文的意义

写作科技小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写作的论文,都是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是在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各科知识,而且通过研究创新,知识的深度加深了,也扩大了知识面。

写作科技小论文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效地掌握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掌握研究方法,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如论文《三种洗衣粉洗净度之研究》就需要多人合作,讨论如何研究,控制哪些变量等等。

写作科技小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如,学生写的环保论文《化学与环境污染》等等。一名同学在获奖感言中写道:在科学的海洋中不断地探索自然的奥秘是我每天的幸福和快乐所在,感谢祖国、父母和恩师培养教育我,希望我以后能在科技方面有更多的提高,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写作科技小论文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的论文会涉及课本外的知识,学生可以到图书馆、互联网上查阅资料,进行自学,还通过实验,用手机拍照收集证据,很多小论文都是图文并茂,论据充分,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学生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表述出来,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了学习的动力。

4.2 学生的小论文还有不足之处

有的论文题目太大,研究问题不够深刻。学生在选题时没有充分、认真地考虑,题目的范围太大而不易把握,无法深入。有的论文立意本身就是错误的,完全凭自己的想象在写,如《永动机的制造》等。有的论文论点不够明确,论据不够充分,论证过程不够严谨,从而导致论文质量不高。有不少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写小论文,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认真观察、思考生产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没有养成钻研问题的习惯,缺少教师的鼓励和指导。

4.3 更好地开展小论文活动的一些对策

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支持学生的小论文活动。我们不应该从应试教育出发,把学生圈在课本知识之中,抑制他们的创造力,而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出发,放手让他们去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观念的转变,需要学校领导、班主任老师、科任课教师共同进行。

各学科的任课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从身边的实例展开分析研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科学研究并不神秘,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鼓励学生多做课外小实验。一旦发现学生有写小论文的念头,老师要在选题、讨论、修改、成文等方面指导学生写作,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多组织学生观看科技电影、科技电视节目、阅读科技杂志,了解科技方面的新进展。写作科技小论文之后,要组织竞赛评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具有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学生来写作小论文。对好的论文可以不断修改,使之完善,投到相应的杂志发表。需要做实验或进行社会调查的,应强调安全第一。

5 问题与展望

5.1 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活动是通过群众性的学会来组织开展,不收取学生费用,每一年都会面对经费问题。这项活动本来就是工作之外的事情,区县物理教研员、物理教师对这项活动的意义认识还不够,参与面还不是很广。学生主要是写与物理学科有关的论文,学科单一。对学生科技小论文的方方面面研究还不够深入。

5.2 对未来的展望

得到更多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理解、认可和大力支持,是坚持不懈地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争取得到重庆市的科普基地的大力支持,依靠科普基地,争取专项经费,加强科技教育宣传和表彰工作,都可以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加强课题研究,申请专项课题,有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提炼、升华。随着高考制度的重大改变,今后高中将不再分文科、理科,高中各学科新课标的修订、新教材的修订,已经加入了许多实践性的内容。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将会推动这项活动的积极开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但愿不仅仅是物理学科,其他的数学、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等学科,在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上,有效整合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各个学科都能转变教师观念,为学生提供实践、研究、写作、交流、评比的平台,让学生个性化健康成长,则是学生成长的福音,也是家长、教师、社会最大的愿望。

结束语

开展这项活动,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同学们学会观察社会、生产、生活,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锻炼广大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以适应社会和科学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为了转变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功在千秋。坚信在各位积极进取的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育会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

感谢重庆巴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重庆一中、重庆八中、重庆11中的大力支持,感谢重庆市各区县物理教研员、直属中学教研组长的认真组织,感谢参与活动的同学们以及指导教师,感谢各届评委,感谢课题组全体成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严先元.教师怎样作教育行动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林素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成功(教育),2012(02):58.

中学生科技发明论文范文第10篇

高中语文第五册写作第二、三单元分别是寓言故事与科幻小说、自然科学小论文。科幻小说学习重点是不仅使学生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同时要求学生练习编写科幻小说。科幻小说以小说形式来描述奇特的科学幻想。它要求把科学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科学知识武装人们的头脑,鼓舞人们展望科学的美好前景,激发人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注意写科幻小说的三方面。科学性--所描写的故事尽管不是事实,但必须在科学原理上站得住脚;预见性--所描述的内容应当是人类科学实践所未曾达到的领域,但又是在目前科学条件的基础上所做的合理的推断与假设,在未来有成为现实的可能,这样才能给人以启迪,激发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文艺性--应具有一般小说的特点,即有典型环境的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故事结构,才可引人入胜,引导读者在科学幻想的世界中遨游。

自然科学小论文单元,要求学生了解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学习写自然科学小论文。自然科学小论文是指对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某些现象、原理、问题等进行专门的考察、分析、研究所写成的科学小论文。由于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许多新近有发展前途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外空探索、纳米技术、生物遗传与变异等等,都使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成为他们的热门话题。但是中学生如果要对自己接触的自然科学中的某些事物、现象、问题或某个专题,进行比较深入、广泛的探索、研究并加以论述,写成科学小论文,以揭示其特征、本质、现实意义及规律,这就不是随便说说那么容易了。这种科学小论文的写作难度要比一般议论文的写作难度大得多,它不但使用材料多,写作内容难,而且在概括归纳、逻辑推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它是一般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延伸和发展,又是科学研究论文的起步和准备。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它内容较浅,篇幅较短。二是科学性。它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而且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炼出来,不是主观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三是创造性。是否具有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应在科学小论文里,提出在观察、调查和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使用的新方法,得到的新成果等,从而能给人以一定的启发。学习这个单元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求实的精神,准确的表达及观察习惯和研究能力等等。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写作这种小论文的意义。其写作步骤分为选择题目、搜集材料、提炼观点、安排结构、起草修改等几个阶段。

1 描述性自然科学小论文

这类小论文的核心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说明,兼具有说明的科学性、精确性、严密性和记述的具体性、形象性和条理性的特点。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介绍新发现的某种客观事物或现象。因此,它重在说明事物或现象是什么,在于“使人有所知”。写此类科学小论文必须占有充分、实际的材料,才能为论题提供有力的论据,才能有比较、有鉴别,才能打开思路,启发思维,真正进入写作过程。如为学生布置课外练笔题:由于受传统观念“牙疼不算病”、“老年掉牙是客观规律”等的影响,人们往往不太重视牙齿的保护。所以我国于1998年规定,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请搜集有关“牙”方面的资料,写一篇描述性的科学小论文。

2 考察性自然科学小论文

上一篇:小学生科学实验论文范文 下一篇:小学科学多媒体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