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中母语迁移现象与作用分析

时间:2022-09-20 11:40:30

英语学习中母语迁移现象与作用分析

摘要:“母语迁移”现象普遍存在于英语学习中。正迁移起积极作用,负迁移起阻碍作用,趋利避害,提高学习效率是本文的出发点。

关键词:母语迁移 正迁移 负迁移 学习效率

母语迁移一般指在二语习得中,母语先入为主,学习者会不自觉地把母语的形式和规则套用到后继的语言学习中。母语对二语中相似部分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正迁移,对相异部分的学习则产生消极的负迁移。

一、英语学习中母语正迁移现象和作用分析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英语学习中,运用母语思维的认知和体验,充分发挥母语思维的积极作用,便于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母语正迁移在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体现。

1.语音语调方面

英语音素含元音和o音两类,而汉语拼音有声母和韵母之分,两者在语音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一些英语辅音的发音与汉语拼音中声母的发音极为相似(如:/hl,ld/,Izl,lsl等的发音)。在掌握汉语拼音的基础上了解发音的原理,使得英语发音更简单易学。此外,中英文在语调上都有升、降调之分。借助汉语语调知识学习英语语调,使不同情感的表达更贴切。

2.词汇方面

首先,从词的构成角度看,许多通过合成、派生法构成的英语单词,如class(班级)+room(房间)=classroom(教室)等,可以通过汉语意思帮助理解。

其次,英语构词法中,“转化”可以实现一词多义,如,book(n.书;v.订购)。有些动词很活跃,在不同场合有不同含义,如have dinner吃饭、have a meeting开会等。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也很普遍,而且多个意义间有内在联系,基本义通过不同的变化方式,产生引申义或派生义。借助汉语知识去领悟英语学习,便可触类旁通。

3.语法方面

中英文在某些词法和句法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点。例如“我喜欢运动”译为I like sports;“他是一名学生”译为:He is a student。这些译句的中英文句法结构非常相似,可以逐词翻译,母语迁移发挥了积极作用。

母语正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于英语学习中,特别是在初级阶段,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英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和作用分析

英语和汉语毕竟分属不同语系,加之文化方面的差异,有时母语对英语学习也会产生负迁移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语音、语调方面

汉语主要靠声调辨义,而英语是靠语调辨义的。因此,许多人说起英语来往往语调起伏不大,很难读出英语的韵味,重音通常落在两个以上音节词的最后一个音节上,长短音混淆不清。另外,有些英语音素[ae]、[θ]、[σ]、[η]等在汉语中没有完全对应的音,这时母语造成学习英语发音的障碍,这些语音便很难掌握。

2.词汇方面

中西方历史、文化习俗的差异造成中英文词汇不可能一一对应。例rain cats and dogs译为倾盆大雨。民族文化的差异还导致了英汉词汇内涵意义的不同,有时汉语上的贬义词在英语中的对应词却是褒义。例如汉语中“狗”常带有“令人讨厌,卑鄙”等不好的内涵意义,经常有“狗腿子”“狼心狗肺”等一大串贬义词,但英语中“dog”却是“忠诚”“可靠”的象征,如:a lucky dog(幸运儿)等。因此,了解文化对学习外语至关重要。

3.语法结构方面

中英文的语法结构有很大不同。如汉语中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也没有非谓语动词形式,这些缺损易造成负迁移。学生常出现如下翻译错误,如“He study hard.”“I like watch TV.”。又如“开电视”误译为Open the TV,“看报纸”误译为look a news paper。另外,汉语中关联词的成对使用,导致英语中连词并用的错误屡见不鲜。这些都是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将母语的语法概念、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义生搬硬套到英语学习中造成的。

三、小结

教学中,应遵循母语迁移规律,科学、合理地利用母语正迁移的积极作用,降低学习难度;对于有可能产生母语负迁移的地方,尽量做到有效控制和避免,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衡水科技工程学校)

上一篇:浅析中职学校数控实训小班化教学 下一篇:以南宁市为例探讨县级职教中心发展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