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与批判性思维整合初探

时间:2022-09-20 09:39:00

高中语文教学与批判性思维整合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012-02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使语文教学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方面收到实际效益,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关心的话题。对此,我认为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最重要的是培养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养成遇事都能质疑的习惯,乃是升华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

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就是强调学生要进行“批判性阅读”,善于从语文中发现意义,提出问题,能够深层次领会和评价文章作者的意图及寓意,从而对文意作出更深层意义的解读。那么,我在教学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一、创设适合批判性思维成长的课堂环境

首先,良好的课堂气氛和教育环境,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和谐的课堂环境应是教师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学生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思考,乐于发表意见,这是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温床。其次,教师要善于提炼文章的价值内涵。分析文章时,教师切不可死板教条要唯一的标准答案,扼杀学生的求异空间。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质疑批判。

我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课本的预习提示和《教师教学用书》都认为小说“揭示了被封建科举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是不是一定要这样理解才算对呢?那不一定,其实鲁迅自己只说,《孔乙己》“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对此一说,别无他议。千千万万的教师这样教,亿万的学生这样学,再也没有什么创见了,应该说在封建社会,爬上去的知识分子毕竟只是风毛麟角,没有爬上去的是大量的,但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成为孔乙己呢?这存在着一个自身因素的问题。孔乙己自身缺乏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学会独立生存才是我们今天从学习这篇小说中应获得的启示。

其次,小说中的人们,对孔乙己这样的苦命人是这样冷漠,是不应该的。今天,我们要予以同情与温暖,不能那样冷漠,我们要让世界充满爱。我想如果这样理解,我们今天学这篇课文才有现实意义。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全被激活,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这样通过学生自已质疑,自已解惑,不但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批判性思维讲究思维的独立性,对任何观点都不人云亦云,而是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辨别,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老师先巧妙设问愚公真“愚”吗?智叟真“智”吗?愚公应移山还是搬家?带着这些问题疏通课文文意后,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同学从愚公坚持不懈、不怕困难,与天斗、与地斗的挖山壮举行动中,赞扬愚公的不屈精神,所以认为他实则不愚。可有些同学认为,愚公太愚,不知变通,墨守成规,只知死做,自己吃苦不算还要搭上子孙后代的幸福,真是愚不可及。这堂课学生们的思维极大地被调动起来,他们不迷信书本,能大胆质疑,综合考虑问题,提出带有批判性的看法和意见,各种创新想法真让教师大为吃惊,教师应予以充分的肯定。所以老师千万别小瞧学生,认为他们思维浅薄,这种想法真是大错特错。

三、在语文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意识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不断丰富,具有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自我主张清晰,较善于分析判断。因而,对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话题尤感兴趣。所以,教师应适当组织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如一次活动课,内容是讨论“听话就是好孩子吗?”有学生说“我反对,大人们对孩子的评价标准太单一,而且是从唯我独尊,唯命是从的角度来评价孩子,这样要求出来的孩子只会顺从、盲从,就如木偶,没有思想,没有个性,没有创造力。”另一学生说“我赞成,大人希望孩子听话,只是想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引导孩子少走弯路、少吃苦头,把他们遭遇过的挫折、损失,在孩子这一代身上不再发生甚至减少为零。所以听话的孩子就会顺利地成长,以致成材。相反,太叛逆的孩子一意孤行的话容易步入歧途,付出了极大代价之后才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还有同学认为“听话要分具体的情况,具体的内容。大人有些话孩子该听,而有些话孩子可以不听,这就需要我们明辨哪些话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利,又有哪些阻碍束缚了我们的成长。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能是既不盲从又不过分自以为是的一代。”这节口语交际课学生不但积极思考,仔细聆听,乐于表达,还在此过程中,增强了学习兴趣,加强了合作,提高了思辨与表达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能形成多种有利于学生批判、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精神,才能培养出个性独立、思想自由、敢想敢做的创新型人才。

上一篇:关于中职学生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欺骗了千万女人的爱情谎言TOP1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