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化”打造幸福云阳

时间:2022-09-20 09:30:06

“和文化”打造幸福云阳

2011年12月26日晚,南京。

伴随激昂的音乐,“201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典礼正式开始。

“在中国重庆,有一个‘戛纳’,那就是云阳县。”随着主持人的介绍,“重庆云阳”四个大字不停地在大屏幕上闪现。

一幅幅漂亮的城市画面,一张张幸福的市民笑脸,赢得与会嘉宾阵阵掌声。

捧着“201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牌匾,云阳县县长张学锋百感交集。

以“和”为贵

2010年3月27日上午,一个平常的日子。

突然,一阵鞭炮声打破了云阳县南溪镇宁静的气氛。

20多个人抬着一具尸体,怒气冲冲地冲进镇卫生院,将尸体摆在大厅,死者家属嚎啕大哭:“你死得不明不白哟!”

不一会儿,大厅里响起锣鼓声,烧起了纸钱,一时浓烟阵阵,引来上千群众围观。

原来,三天前,死者因消化道中毒被送到卫生院,经抢救处理后转往县医院,但终因治疗延误而死亡。

南溪镇党委书记和镇长闻讯,带领综治、卫生、公安等30多人赶赴现场。几经周折,当晚尸体被运走。

最终经司法鉴定,死者死因为“胃及食管裂口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死亡”。卫生院被认定应负医疗事故责任,对死者亲属给予赔偿。

这一突发事件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思索。

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云阳提出了以“和文化”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以德为先,以和为贵,中庸为美’是孔子和孟子的三个核心思想之一,我们取其传统文化精华打造‘和文化’,将这一理念贯穿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融入关怀,融入服务。”云阳县委书记李洪义说。

随后,云阳出台了《“和文化”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实施礼教工程、传播工程、和解工程,构建起一个“和文化”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体系。

文明礼“花”

“陈琳琳,云阳第三初中学生。独生子女,在小学六年里,过着‘小皇帝’般的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不懂得感恩……”

“汪世银,云阳清溪村小学三年级学生。留守儿童,成绩在班里倒数第一,上课睡觉,下课打架……”

这并非个案,而是目前中小学生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一边是在溺爱中成长的独生子女,一边是缺乏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社会该做些什么?

针对这一现实,云阳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和文化”的重要内容融入学校和家庭教育。

杏家湾小学是云阳三峡移民后兴建的一所小学。每上完一堂文明礼仪课,每个学生都要根据教师的讲解,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一幅讲文明和不讲文明的对比场景。

这种渗透式的教育方式,很快在云阳开花结果。

“淘气包”汪世银在一次作文中写到:“我也是男子汉,我也要讲文明!”

独生子女陈琳琳通过教育懂得了感恩。“孩子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还帮我们洗碗、洗衣服、打扫卫生,为爷爷奶奶洗脚、按摩。”陈琳琳的家长高兴地说。

孩子是社会的细胞,他们的成长变化也影响着社会。如今,在云阳的公共场所,活跃着1896支学生文明礼仪小分队。

义工风采

“政府不管事,我们要上访!”

2011年7月28日,云阳县凤鸣镇凤凰岭社区人头攒动,上百个情绪激动的居民聚在一起,大吵大闹。

“发生什么事了?”义工队长向佰祥带着几名党员义工飞奔到现场。原来,社区联建房的排水沟被堵塞,臭气熏天。

“和为贵嘛,先搞清是怎么回事!”向佰祥站到居民中间诚恳地说。他带领义工队员卷起裤脚,趟进脏水中仔细检查,发现是大量垃圾堵塞了排污管道。

不到半小时,排污管道被疏通了,一个就这样化解了。

“有事找义工,保你放心又轻松”,这句话已成为云阳老百姓嘴里的口头禅。

为创新社会管理,云阳在社会服务中心下面成立了义务工作者协会,义工由热心公益事业的干部、党团员、退休职工、教师和青年学生志愿者组成。

在农村、在社区,处处闪现着义工的身影。

滨江社区92岁的孙盛贵患有脑血栓偏瘫,老伴78岁,无法照顾他,拉屎拉尿都在床上,弄得满屋臭气熏天。社区的义工得知情况后,定期上门为老人服务。

双江街道莲花池社区针对留守儿童下午四点半放学后这段空挡时间,办起“四点半学校”。招募退休教师、大学生“村官”为义工,免费给孩子们辅导作业。居民李凤茹激动地说:“我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把孩子放在‘四点半学校’,我放心!”

目前,云阳每个村有义工40人以上,每个社区有义工100人以上,全县义工队伍发展到10000多名。

院坝“恳谈”

2011年3月15日,栖霞镇镇政府,人声鼎沸。

五六十个村民围住镇政府大门,“不解决问题,我们就不走!”

原来,横贯三峡的渝宜高速公路其中一段要经过栖霞镇,征地涉及23个村民组2000多人的利益。

由于补偿的事没有谈好,村民们围住施工队不准施工,工程被迫停工。

在“和文化”理念的指导下,栖霞镇党委、政府决定把高速公路指挥部负责人请来,共同召开一次院坝“恳谈会”。

“拆迁标准为啥不同?”

“政府为何说话不算话?”

“作为党委、政府,我们尽量一碗水端平……”

“作为建设方,我们也有苦衷,必须按期完工……”

经过两个小时的“恳谈”,三方达成了协议。随后,镇党委、政府和村社干部又挨家挨户给群众做调解工作,最终平息了这起纠纷。

如今,“人人和善,家庭和气,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已在云阳城乡蔚然成风。去年,进京集访和归零。云阳也因此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和“201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上一篇:平安家园的守护者 下一篇:官场失意后的房管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