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时间:2022-09-20 07:47:02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历代相传,悠久灿烂,其蕴涵的先进思想和深刻哲理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顺应时代潮流,更新观念,因势利导,挖掘汲取其精华和深邃思想,应用传统文化蕴含的现代价值,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环境,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应用

当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文化环境,不仅会促进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还会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曾指出,“对民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它不断发扬光大。”只有用科学方法去粗取精,去旧赋新,才能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当代价值。

一、传统文化有益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保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经典传统文化是以正义、礼貌、孝敬、谦让、敬业、奉公、刻苦、自强为核心的,与高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的目标正好相吻合。传统文化中可借鉴的价值取向、个人修养、家庭人际关系、集体原则、个人生活和事业等方面的先进思想,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统文化中可坚持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和以身作则等教育方法,仍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法宝;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进思想和现代精神,强调内心愉悦的道德修养,其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更容易唤起被教育者潜在的道德情感,大学生更易于接受认同,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传统文化有益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

对待传统文化的内容,我们应采取辩证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必须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并结合现实去积极探索挖掘其价值内涵,才能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要借鉴传统文化中倡导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律己修身的个人修养、健康和谐的自身心态、仁爱孝悌的家庭规范、尚群为公的集体原则、崇尚节俭的生活传统、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义重于利的价值观念,“革故鼎新”的改革创新精神,以及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人道主义和民本主义等思想。这些内容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价值观并行不悖,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都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素材。实现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文化纲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大学生会在生动丰富的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中,愉悦地将其现代价值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

三、传统文化有益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上,要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育思想,使其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有效作用。

1.借鉴以身作则的方法达到榜样效应

榜样的力量不可估量。大教育家孔子善于以身作则。他重视教师本身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重大影响,处处以高尚的品行为学生示范,时时以真诚的人格给学生熏染。他培养了“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足已证明这种以身作则的儒家思想,是有效的榜样效应和教育方法。

同样,墨家思想也强调以身作则。他们宣扬“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兼爱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大学生的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身作则,用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带动大学生成长。

2.借鉴因材施教的方法达到个性尊重

孔子善用因材施教。他有“弟子三千”,性格各异。如有人喜欢表扬优点,有人害怕暴露缺点,有人喜欢控制别人,有人喜欢推卸责任……他会根据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注重心理引导,达到尊重个性、发挥长处的良好教育效果。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坚持这一方法原则,借鉴“有教无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传统思想,坚持因材施教,尊重个性,以人为本;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知识结构、心理承受力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把整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通过传授内容教育方法的选择,达到尊重个性,挖掘潜能的教育目的。这样既可因材施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又可一视同仁,避免教育顾此失彼,欲速则不达。

3.借鉴循序渐进的方法达到润物无声

孔子注重循序渐进。“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2005方案)就是证明。大学前两年的四个学期设置四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必修课,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进行逐步提升。每一门课程要求教师不断吸取儒家求“仁”思想,“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大学生道德从低层次向最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就是从学会刚强、坚毅、朴实、谨慎等优良品质向仁德靠近的过程,就是从基本仁德的学习和培养,达到最高层次的“仁”德的过程。

因此,高校思想教育最根本的方法循序渐进达到如物无声。就是让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促使学生道德提升,循序渐进,达到德育为先的教育目的。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以古鉴今,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立足民族、时代和学生实际,应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服务于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

参考文献:

[1]王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8月

[2]李曼.浅谈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9月

上一篇:浅议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下一篇:浅析大学校训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