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下乡成为文化在乡

时间:2022-09-20 05:46:29

让文化下乡成为文化在乡

滨州市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滨州市把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风生水起,异彩纷呈,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发展繁荣,促进了社会文明和谐。

从“一般文化”向“品牌文化”转变

围绕黄河文化这一强势品牌,滨州着力打造黄河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这一文化名片。博览会在每年的国庆期间举行,历时一个多月,先后举办黄河文化书画精品展、剪纸艺术展、民俗工艺礼品艺术展等12项大型活动,每年都吸引近20万人参加。滨州市广场文化活动已成为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每年都吸引观众十几万人。

自2003年开始,博兴县每年举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邹平县举办的读书文化节,被评为“全省优秀品牌文化活动”。有着近800年历史、全国两大书会之一的惠民县胡集书会再现辉煌,每年吸引300多档艺人前来说书卖艺。此外,惠民孙子文化旅游节、阳信梨花会、无棣金丝小枣节、沾化冬枣节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也为群众送去了丰富的文化享受和精神滋养。

活动方式从“独幕剧”向“多幕剧”转变

近年来,滨州市打破传统的单一模式,将娱乐功能与宣教功能紧密融合,让群众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享受美好生活,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精神境界。

在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基层公益性文化活动中,提倡百花齐放。从活动形式看,既有传统戏曲,又有现代歌舞、小品、相声、快板和民间小戏;既有老年人喜爱的,又有年轻人热捧的;既有全国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盛世梨园情、俄罗斯打击乐等国内外精品剧目,又有跑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抬芯子等当地民俗表演。从活动内容看,既有民间自发的单纯文化娱乐演出,又有政府安排的文化宣传活动。

各县区也结合农村实际,策划、创新出许多特色文化活动载体。邹平县自2004年以来连续五年举办农民艺术节,每次都有30万人次参与到艺术节中。博兴县鲁王村邀请 “庄户剧团”演出吕剧《王婆劝赌》,当看到剧中主人公因赌导致家庭破裂时,村干部们感慨道:“这出半个多钟头的吕剧,顶得上我们磨几天的嘴皮子,管用!”

群众身份从“观众”向“演员”转变

滨州市把专业团体当作“种子”,通过他们培育、引导,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目前滨州已有书画、音乐、戏曲等各类协会300多个,会员近5万人;环保合唱团、枫叶艺术团、夕阳红艺术团等业余团队500多个,队员近12万人。滨州市每年举办的书法展赛、歌手大赛、摄影大赛等文化活动,已成为人民群众展示自我的“星光大道”。

滨州市在坚持送文化下乡的同时,充分挖掘民间文化资源,让文化下乡成为文化在乡。如邹平县经常参与活动的基层业余文艺演出队伍有410支,参加的人数有3000多人。在这些文艺团体和文化能人的带动下,滨州市涌现出了许多书画之乡、秧歌艺术之乡、吕剧艺术之乡、曲艺艺术之乡等,让农村“少了麻将台边客,多了文化场上人”。

自2006年开始,滨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滨州市县区文化工作考核测评体系》,把文化工作列入对各级党政的考核体系。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需要较大的投入。滨州市采取政府资助和市场运作的方式破解了资金难题,提出“经营文化”的理念,积椎开展“文企联姻”活动,每年都举办规模宏大的文化项目推介会,采取“文化大集”的形式,向社会推介各类文化项目,2005年以来,共推介文化项目300多个,吸引资金10.2亿元。(作者为中共滨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上一篇:官员问责窘境待解 下一篇:贪官式笑料并非 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