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教学应提高学生欣赏品位

时间:2022-09-20 04:43:46

古代诗歌教学应提高学生欣赏品位

摘 要:古代诗歌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透露着风姿相异的韵味。教学古代诗歌,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使学生受到诗的熏陶。

关键词:教学 ;古代诗歌 ;欣赏品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265-01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如果把文学比成语言世界中的百花园,那么,诗歌就是百花园中最光彩夺目的一朵花。我一直以为,读诗应该读出些美的感觉出来,或着眼全诗,总揽全影风光;或挑脱出几处玲珑,怡心醉意。

教学古代诗歌也应如此,教师应通过努力将一份诗意的美感扩散、浸染,让学生也能醉心徜徉在古代诗歌美的国度。《课标》对学生学习古代诗歌也有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和小学的诗歌教学不同,初中诗歌教学任务不能仅仅停留在以诵读为主要手段使学生感知诗的韵律美上,而应渐次深入,引领学生得到更多美的熏陶。但是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古代诗歌语言形式和现代语言不同,容易造成语句理解上的隔阂;另外由于时空差异,学生与作者在身心情境等方面存在巨大悬殊,所以很多教师常常采取朗读正音先行,疏通翻译随后,背诵默写压轴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疏通诗意和积累诗句方面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如果长期如此,往往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视野日益狭隘、学习取向渐趋功利、人文底蕴难以丰厚等诸多问题。那么,如何实现古代诗歌教学的突破,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呢?以下就以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还原人事,辨伪求真

《观沧海》的作者曹操是一个具有丰富性格的人物,在中国社会发展史和文学史上均留下了光辉的印迹,但很多同学对他的评价却是消极的、负面的。因为很多同学对曹操的印象来自《三国演义》或舞台上的白脸。这种片面认识显然会和诗歌表露的广博的胸怀、建功立业的抱负等情志相互抵触、相互消解。因此,教师很有必要补充相关资料,简略还原正史中的曹操,以达到拨乱反正、辩伪存真的效果。只有对曹操的形象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明了写作背景,学生才有可能在情感上亲近他,仰慕他,甚至在读诗的过程中把自己代换成曹操的角色,这样才能读出诗歌中蕴含的积极力量,感受到慷慨的“建安风骨”。所以在教学某些诗歌时,使学生了解关于诗歌的人、事、基本情境、写作背景等,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举象造境,绘形悟情

《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分别描绘了初春西湖图和深秋晚景图。教学这些诗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择取诗中物景,通过想象和联想构建画面,融入个人感受,选用准确细腻的语言描摹形态,点染色彩使画面鲜明。这样,半面轻匀的早春西湖和冷肃悲愁的行路晚景就形象地浮现在脑海,学生就容易获得集中而饱满的感受。除了这种自然之美给学生带来的熏陶之外,这两首诗歌的妙处更在于即景寓情,寄情于物,把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同无形的抽象的情感有机统一起来了。当诗人把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成了作者情感的触发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在教学这些诗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画面作生动的描摹,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抒情主体――惬意的游人、揪心的旅人,认识到这世间不仅有慷慨任气的生活,还有尽心尽情的生活。生活的多元状态,才是这个社会丰富的本源。

三、炼意究理,深度开掘

《次北固山下》一诗写景生动,叙事确切,整首诗的艺术特色突出。尤其为人称道的是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以旅者的心态感慨时序交替的不经意和不可逆,虽油然而生羁旅之思,但给予读者却是积极的认识。“日”、“春”、“海”、“江”集天地之大美,汇自然之伟观,使人间呈现出宏大的气象。“生”和“入”二字把人间视为有情化、生命化的大自然。这两句给人以理性的启迪――美好的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并表达出了唐人所感受到的中国文化哲理――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所以当时人们评之为“诗人以来罕有此作。”(殷[《河岳英灵集》)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品词兴象、扩展链接等手段丰富学生对此诗的理解,增加对唐人气象的感知,否则学生读此诗往往读出的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感伤,而忽视整首诗的开放、美好、昂扬。

四、多向勾连,丰富认知

教学诗歌要有一个意识,即任何一首诗歌都不是孤立独存的。就题材辨,这四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教学时使学生认识到登山望海、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等生活内容均可作为诗歌内容。诗歌,应该能够与人生相交织,既是诗人生活的反应,也能把美好纳入我们的生活。不然,如果只是诗人自舞自演、自叹自怜,那么它又与我们何干?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象、去追问、去代换,以使这些先行者的生命历程作为间接经验丰盈自我的生命。就体裁看,四首诗歌有乐府诗、五言和七言律诗、曲,这分明就是诗歌发展史的一个片段――歌而诗,(诗而词),词而曲。教师可以设计如“从本课或课外找一首律诗,看看诗中有哪些上下对仗工整的诗句,说说是怎样构成对仗的,并对诗句做简要赏析”这样的练习,用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各类诗歌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其血脉相通之处――都是借客观景物抒发主观情感。这样,学生学习诗歌容易置身在诗歌发展的广袤空间和悠久历史中,感知到古代诗歌的一些本质规律。

结束语:中国古代诗歌无疑是人类文学百花园中极为诱人的一朵鲜花,蕴含精华,芳香沁人心脾。在教学古代诗歌时如果能够突破僵化的教学模式,强化赏读的意识,不断培养欣赏的能力,那么,师生就可以共享快事!

上一篇:小学高年级学生错别字的多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北方水稻种植技术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