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

时间:2022-09-20 02:34:48

语文课堂教学的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

弹性预设和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后,积极倡导的一种新教学理念。由于它所具有的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批判性以及自身逻辑上的创新性,迅速地进入到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视野,成为教育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改革中的研究热点,对教学改革探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内涵阐释

“弹性预设”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预设,一般意义上的预设是教师在备课时把教学过程和目标知识一一列在教案中,尽量做到详尽。课堂上教师跟着教案走,力求把教案完全展示给学生,课堂即是教案的另一种呈现形式,不允许“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出现教案中没有设计好的情况。而弹性预设是教师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机动的预设,它要求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弹性预设下的教学设计力行简约,具有开放性、框架性、可调整性等特点。教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剧本”,而是课堂教学的指导,并且只是一个基本的“指挥棒”。在这一“指挥棒”指挥下,任何有益于学生学习,发展学生智力的活动都允许出现,老师在这当中进行恰当的引导,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促进其发展。

“动态生成”是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由师生双方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生成性探究教学活动的过程,具有不可预见性、灵活性、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有独到的、与众不同的体会,支持学生提出并探究因自己的思考而产生的教师不曾想到的问题,追求高于教学目标的教学价值。它是教师教学的目标追求和内在要求。动态生成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科学引导与启发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发散思维,在教学活动中彰显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孤立讲授、学生单纯接受的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师生在活跃、宽松的气氛中互动学习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二、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探讨

弹性预设和动态生成体现了预设和生成两者矛盾关系中的辩证统一。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共生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使预设和生成在教学中相得益彰。

1.弹性预设和动态生成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两翼,统一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必定包含弹性预设和动态生成两部分。没有弹性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无生命的课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弹性预设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教师课前的弹性预设。教师在弹性预设指引下,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出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过程有计划、有目的、有条理,从而让动态生成“有备而来”。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的升华,是教学目标的更高层次实现和教学过程的最终价值追求。通过动态生成,学生才能有机会在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弹性预设检验教师的知识能力,动态生成考验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师课前准备得精心,课上调控得及时,一堂好课自然生成。

2.弹性预设和动态生成具有互补性,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弹性预设和动态生成不是孤立地统一于教学中,而是在教学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弹性预设的目标是实现动态生成,它为教学活动营造动态生成的情境;动态生成又对弹性预设提出要求,指导弹性预设的合理构建。如果教学中没有实现动态生成,那么弹性预设就不能称之为弹性预设,仍然仅仅是教师预设的教案的机械化演绎,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就不能真正在学生身上实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不到发展。同样,如果教师没有精心的弹性预设,或是在课堂上一字不漏地宣读教案,或是“自由放羊式”无目的无计划地进行教学,学生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著名学者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的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1]动态生成往往是基于弹性预设,以弹性预设为基础,它的实现是对弹性预设的肯定、扩展和调节、重建。可见,弹性预设依赖于动态生成,动态生成离不开弹性预设,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生共长。

三、落实弹性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基本策略

要达到良好的有效教学效果,教师就应让弹性预设和动态生成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发生。

1.弹性预设要从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入手,确定动态生成的方向

实现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弹性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出发点。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做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时就要考虑到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进行弹性预设,让弹性预设顺其自然的成为动态生成的发展方向,将两者贯穿于教学之中。如果只强调过程,置课程目标于不顾,使得教学方法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脱离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生的正常发展,教学方法也会失去本来的意义和价值。

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环境会随时发生变化,因此课程目标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课程目标也需要具有开放性和伸缩性,便于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动态生成为方向,有层次的、多样的弹性预设,能促进更高教学价值目标的生成。

笔者有幸在特级教师郑晓龙老师的班级听过两个月语文课,现以郑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课为例。郑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焦仲卿“徘徊于树下”的看法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说这说明焦仲卿不想自杀,他对刘兰芝的爱不够深厚,刘兰芝为了坚守爱情毅然殉情,焦仲卿却犹豫不决。这样的答案让郑老师有些始料不及,随后郑老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得到统一认识,即焦仲卿作为焦家的独子,上有年迈的母亲下有幼小的妹妹,思考的事比较多,经过一番思考他还是为爱情而死,捍卫爱情。这足以表现出焦仲卿践行誓言,捍卫爱情的至情本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样化解读文本的同时也要重视文本本身的价值取向。弹性预设要从总体上为动态生成把握方向,促进动态生成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2.弹性预设要有的放矢,精心构建生成的空间

弹性预设反对过度的机械化预设,但也不能走向不重视预设的极端,弹性预设是对教学的总体规划,教师的“规划者”身份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教师自身应当关注与课程有关的热点问题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储量,更新知识结构,为促进动态生成做准备。其次,教师应当在挖掘课程资源上下足功夫,课前,教师要致力于研究疑点资源,善于捕捉疑点资源,营造生成空间,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究。课上,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产生的错误的价值,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利用好“错误”,拓展动态生成的空间。除以上两方面之外,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过程具有丰富性,要让这种丰富性发挥积极效应,在必要的时候大胆放弃已经做好的预设,给学生留出充分的生成空间,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的课堂。

郑老师在教授《孔雀东南飞》一课时,采用逐段逐句讲解式教学方法,将课文教授得丰富完整,知识全面,意义深刻,充分说明课前郑老师进行了全面而精心的预设。郑老师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留给学生独立的自主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充分熟悉文本内容的同时也会产生自己的理解和问题,郑老师让学生通过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想法独特,超出教学目标的范围,这时郑老师立即调整既定的教学顺序,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探讨和研究,不仅没有耽误正常的教学进程,反而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尊重学生,调整预设,鼓励动态生成

在每一堂语文课中,都会有学生出乎教师的预料,露出创新的火花,萌发有价值的思想,这时教师给予学生的如果不是鼓励和赞赏而是不予理睬甚至否定,学生主动积极的创造思维就会泯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创造的火花,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或方法,让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2]教师的重视和尊重,是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学习的保证。

再来看郑老师《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他先让学生说出最受震动的地方,并说明理由。学生对刘兰芝的多才多艺、善良美丽、勤劳果断、知书达理、对爱情的至死不渝等,以及对焦母、刘兄、焦仲卿的言行深有感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是郑老师精心预设的情境,随后郑老师提出“你读出了哪些疑问”的问题,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问题,“刘兰芝人品才能这么优秀,为什么还遭到焦母的谴责驱逐?”“既然刘兰芝忠贞对焦仲卿的感情,为什么还会答应刘兄安排的婚事,这岂不影响了刘兰芝的美好形象吗?”这些问题的提出,一方面是教师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质疑的结果,学生的主动提问比教师被动提问的教学效果要好的多。

总之,教师在施教时要重视并充分发挥弹性预设和动态生成的优势,力求实现二者的最佳结合和共同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还有利于激发教师进行自我知识更新的热情,增强教学能力,是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上一篇:科学开展课例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下一篇:以问题驱动思维发展的一堂优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