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广校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

时间:2022-09-20 02:13: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有关“三农”的政策,客观上要求农广校一定要转变工作思路,拓宽工作领域,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成人技能开发、文化品位提升、现代公民的培养等非学历教育工作,切实抓住“服务社会”这一目标,把视角转到社会发展的不同领域和不同层面。

一、加强政策引导,保持办学的连续性,促进学校稳定发展

国家政策是办学的指航灯,“给钱给物不如给一个好政策。”上级校要多争取一些利于办学的优惠政策,并给一些自由度,不要统得过死,给一个发展的空间。在办学过程中一定力求办学的政策的连续性,以利于农广校办学的长办不衰。

二、以服务为宗旨,推进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创新

强化服务意识,办学模式上要坚持实事求是,探索灵活、多样、开放的办学模式。

继续发挥农广校体系办学、声像文字教材配套的优势,中专学历教育常年招生不断档,根据本地区实际设置专业,走与部门、企业联合办学之路,如与畜牧局联合开办畜牧专业、与计生委联合开办人口与计划生育专业、与企业的“订单培养”等,实现优势互补,联合培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大了管理的力度,增加农广校的吸引力,将办学真真正正落到实到,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以社会需要为准则,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学历教育与中短培训并重,采取灵活的学制和学分形式,推行弹性学习制度。

稳固学历教育阵地。招生中加强与企业和人才、劳务市场联合,广泛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推动学校面向市场办学,设置专业。要走出农广校的圈子,与本地高等院校的联合办学,开办专科、本科等不同层次的学历培训。同时充分利用高校人才优势,带动中短培训,使农广校办学之路走的更宽更广,与科技前沿结合更紧更密。

加强中短期科技培训,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短培训针对性强,时间短,见效快。一般采取“一技一训”、“一业一训”、农闲系统培训、农忙急用培训的形式,解决生产者中的实际问题。培训的重点是乡村基层干部、农业科技人员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群众,目的是造就和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认真实施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农业部门等六部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和国务院批转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努力抓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前和转移后的培训,促进民工由“体力型”劳动者向“技术型”劳动者转变。发展高等教育后的继续教育。随着人们学历水平的不断提高,农广校要借助于现代的通讯技术,与高等院校联合,开展网上继续教育和远距离教育,使农广校办学的面更加宽广,活动更加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要灵活,要考虑学员多元化社会角色,采取个别辅导、集中面授与自学相合、现场答疑与网络教学配合等多种方式。在考核的方式上也灵活,考核做为学习的终结性环节,倍受成人学员关注,针对成人学员学习务实性较高的要求,在考核的方式上适时采取测验形式外,加大技能成绩的比重,对于技能型内容,应提倡现场操作的考核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员完成某项技能操作或技术开发。

整合教育资源,使农广校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大多数农广校融于职教中心,实行独立办学,教学设施设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了农广校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农广校结合职教中心要积极争取政府加大投入,有计划地更新实习设备、改善教学实验设施,为学员提供高质量和实际动手训练机会,通过培训使学员学识水平、技能切切实实有所提高,使农广校教育形成良性循环,规模不断壮大,促进一方经济的发展。

深化机构改革,打破现有办学体制。现有农广校多属公益事业单位,财政拨款,办学人员“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没有区别,不能充分调动办学人员的办学的积极性,也不能真正发挥农广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所以应该将农广校办学推向市场,实行独立核算,深化办学人员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把办学人员的收入与学校发展、岗位津贴与个人工作绩效挂钩,促使办学人员想方设法、多方筹划、主动联合地去办学,用足用好上级办学政策,实现“以教育养教育”,发挥农广校办学的最大效益

上一篇:《电子技术》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 下一篇:探析电视频道包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