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运用中学新教材的探索

时间:2022-09-20 08:04:49

创新运用中学新教材的探索

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有多个年头了,但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的变化,并未使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究其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有直接相关。新教材内容改变了传统教材只注重理论或结论的不足,为教师形成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方式提供教学基础;为学生改变死记硬背,形成自主学习、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学习的载体。以此相适应,教师应致力于教学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应对教材内容特点与功能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一、新教材内容及教学特点

1.新教材内容特点体现生活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新教材内容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主题为出发点,在素材的选择上,力求体现具有时代性、典型性与启发性问题情境。如各种版本的新教材都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事例、资料、照片、实践活动形式”作为引证和表述,直观地呈现知识内容,使新教材更具可读性、趣味性。这种编排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养成提供了学习载体。

2.新教材知识体系呈现体验性与探究性的统一

新教材在知识体系形成了“问题情境―合作、交流与探究―能力提升”的基本形式,这种特点体现了新教材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新教材的各种版本一般都设计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观察与猜想”、“探索活动”或“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等栏目。这些栏目与知识体系相呼应,既有思维开拓的,又有动手操作的,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与探索或课堂讨论留下较大的空间和时间,也为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和学生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3.新教材教学要求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统一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新教材打破重知识结论,轻过程分析的编写形式,这种内容设置自然为教师在教学上落实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与转换教师角色提供条件。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以教材资源作为媒介和手段,采取组织、引导、点拨、启发、激励等方法,以尊重、激励学生为前提,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条件。这种教学法,会使学生切实感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的,而是经过“学习、思考与活动”变成自己的认识和思想,从而为解决教学方式的转变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教学实践的途径与方法

新教材内容特点与呈现方式从本质上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资源和促进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与情感发展的工具和手段,更重要的是为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创新使用教材资源提供了条件和空间。

1.利用新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情感

学会求知是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基本素质。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内容设置的特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情感的提升。

(1)利用新教材通俗易懂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或预习教材的习惯。教材是教师教学也是学生学习最基本的资料。因传统教材内容僵化、保守特点的影响,导致学生对教材产生一种神秘感、恐惧感,对教材是敬而远之,这也是当前学生被动学习方式转变较为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阅读与预习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前奏,为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起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预设学生自习的时间,帮助学生形成持之以恒的预习习惯,如坚持在每节课前预习10分钟,并在课后布置教材自习内容。“习惯成自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走向主动,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新教材内容及版式新颖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效率的前提,学习兴趣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自然会感到学习负担减轻,其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主动学习意识得到增强。为此,教师可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教法与手段,如结合教材典型案例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形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教学气氛中学习,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教师的引导与促进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独立学习,这一环节教师的作用在于教给学生阅读教材或思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提示性的语言,点出教材内容中最具思维价值的地方或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指明了方向,使得他们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也可以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特点,通过设计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材,这既可以提高学生使用教材的效果,又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新教材,为学生合作互动、交流探究创造机会

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教新材通过“问题与探究”的基本形式,突出了“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变替代为指导,以帮助的姿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也就是说,新教材的教学是合作互动、交流探究的教学,这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点。为此,教师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实际,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精心设计合作互动、交流探究的活动。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①呈现的活动设计要与时俱进。在选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创设情景,要力求生动形象,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及探究的欲望。

②活动的设计内容要多层次。从活动主题还是活动的参与方式,都要创设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参与的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个锻炼机会。

③交流活动要着眼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与探索时,要体现师生的对话,让师生在互动之中,交换不同看法和信息,交流不同收获和启示,享受获得成功的体验。

3.提高教师素质,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新教材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新思想、新方法。教师是新教材的实践者和实施者,在新形势下,开发和利用新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探索,增强运用新教材的能力,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1)挖掘教材深度。教师要深入研究新教材体现的认知规律,理解新教材内容呈现出生活性与知识性、体验性与探究性的内在关系。做到尊重规律,按规律教学,才能达到激活教材,达到优化教学资源的目的。

(2)拓宽教材广度。新教材的内容虽然贯穿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这一主线,但时代在发展,教材中所引用一些素材难免过时。为此,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在教学中要及时补充和采用最新的生活实例和学生熟悉的例子,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调整教材内容。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及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在教材知识“断层”或“跨度较大”的地方,适当增加一些过渡性知识。如当前有一些中学根据新教材知识内容特点所编写的“初、高知识衔接材料”作为教材的补充,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此外,针对教材资料的局限性,教师可根据不同版本教材的特点,或灵活选用,或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发资源,创编教材。

总之,中学新教材内容体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只是新教材的使用者,而且应是新教材的研究者和创造者。提高教师运用新教材的能力,有利于把新课程理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在促进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防范对策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安全及与防范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