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信息技术,培养数学思维品质

时间:2022-09-19 10:28:05

整合信息技术,培养数学思维品质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根据这一精神,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相关部分,其整合的基本原则应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应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即是体现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数学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优化过程,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好能为过程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方法,并在技术上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笔者在教学中就如何整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作了有益尝试。

一、构建学习情境,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景的创设,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对新知识的探索才会更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限制,教师不能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有困难。鉴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时难以表达甚至根本不能用语义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图形图像的运动信息这一缺陷,我们应该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空间结构,通过文字、图形、三维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设生动、形象的、接近实际的情境,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圆锥曲线的共同特征”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演示,通过拖动滑块,改变参数得到三种圆锥曲线,并观察曲线上的点到定点的距离和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的变化规律,在实验情境中,学生积积极主动地探究圆锥曲线的共同特征,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思维的主动性。

二、改变教学方式,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传统教学中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无法反复再现连续变化的教学过程,无法把复杂隐蔽的变为简洁直观的,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而现代信息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一点,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不同的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将问题重复再现,学生通过细心观察,纵横比较,在连续变化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在“三角函数图像变换”的教学中,在电脑网络教室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1.如何由函数y=sinx的图像经过变换得到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2.函数y=Asin(ωx+φ)+k的图像与字母A、ω、φ、k的关系是怎样的?3.如何由函数y=sinx的图像经过变换得到函数y=3sin(2 x+■)的图像?学生应用几何画板亲自动手实验探索图像的变化过程,通过交流、讨论,最终掌握了函数图像变换的相关知识和规律,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发展了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另外,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资源索引,如一些资源库的网址、网页和相关链接、虚拟学社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难易适度、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开展数学学习,将课程延伸到课外,拓展视野,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以及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获取、分析、重组信息的能力,并更能使学生创造性数学思维得以发展。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整合信息技术,构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经验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仿照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平台,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整合信息技术能让学生很好地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深刻认识数学规律,展示知识形成过程,它以动态演示、可控过程与代数研究相结合的形式,不仅可以直观地表现出问题的数与形的关系,还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帮助学生从图形变换的层次和整体中抓住数学本质,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数学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创造性。适时适量地运用信息技术,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以上仅仅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难免有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思考探索,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加快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PPT课件制作之我见 下一篇:教育技术介入条件下学前教育中的扩散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