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风景园林中的“设计结合自然”

时间:2022-09-19 06:30:38

我国古代风景园林中的“设计结合自然”

摘要:指出了《设计结合自然》这部巨著对城市规划、景观学、建筑学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提出的人地矛盾问题与当前我国景观建设面临的问题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通过理解《设计结合自然》的思想,结合我国古代风景园林建设,以西湖为例,探究了其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城市景观建设的指导意义,并对现代城市景观建设如何得到提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设计结合自然;杭州西湖;古代风景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02303

1 引言

20世纪60年代著名园林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麦克哈格教授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一问世,就引起了公共媒体的广泛关注,它对城市规划、建筑学和景观学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探寻该巨著的思想内涵,结合我国古代风景园林建设,研究其城市景观建设方法及手段,吸收世界先进的风景园林文化思想,对传承中国传统,发展我国现代风景园林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和环境更加美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设计结合自然》的产生背景及核心思想

20世纪60年代,西方各国虽然在经济上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使人们也认识到人类无限制地掠夺自然资源所带来的恶果,由此兴起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运动。麦克哈格针对城市建设对环境所带来的巨大破坏,撰写了《设计结合自然》这部理论巨著。麦克哈格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与自然应该是相互依存的,不能以人为中心,人类应该去适应自然而不是去改造自然;同时也提出了土地利用的准则,在建设开发时要注重土地本身的科学性而不是人们的直觉判断。麦克哈格在书中将景观看做一个生态系统,通过地理学、地形学、坡度、地价、排水、居住价值、历史价值、风景价值等因素进行叠加综合考虑,这是景观之于自然、社会、经济应持有多重价值的重视态度,他所提出的这种多层叠加的“千层饼模式”的分析方法也将景观建设提高到新的高度。

3 “设计结合自然”的现实意义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环境破坏和人地矛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所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土地也就成为关注焦点。《设计结合自然》不仅让人们珍视自然、保护自然,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一种在大规模建设中让环境和土地得到平衡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思想实际上与我国古代造园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以杭州西湖为例,对我国古代造园展开研究,探究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4 我国古代山水园林杭州西湖中所体现的自然思想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面,杭州城与西湖山水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使杭州具有“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独特风貌。 山、水、城的互相交融充分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也表明了我国古代无意识地将“设计结合自然”融入到建设中。

4.1 顺应自然的西湖治理方略

两千多年前,西湖还是一个海湾,由于南北两座山顺势流下的泥沙不断堆积,形成了两个沙嘴,随着时间流逝,两个沙嘴慢慢靠拢,最终将这个海湾成为一个内湖,这就是西湖。由于山上流下来的泥沙不断的流向西湖,所以从古至今,人们也没有停止对西湖的疏浚工作。隋朝开始修建南运河,将北运河相连,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唐朝李泌作为杭州刺史,采用“开阴窦”的方法将西湖的水引进城内,并且在钱塘门、涌金门一代开凿了6口井,解决了当地民众的饮水问题; 随后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杭州担任刺史兴修水利工程,在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扩建石涵,修建堤坝和水闸,疏浚西湖,有效地解决了周边农田的灌溉问题,后人为了纪念白居易将他修建的堤坝称为白公堤;五代十国,吴越国派兵疏浚西湖,解决了西湖再次淤积的问题,确保了西湖的完整性;宋代,葑草湮塞再次严重,苏轼上书宋哲宗,请求疏浚西湖,并动员20万名民工疏浚西湖,将淤泥和葑草堆砌成2.8 km长的苏堤,堤上建造6座石拱桥,自此西湖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元朝后期,富豪贵族占湖造田,西湖的大部分区域变成了茭田荷荡;至明代,杨孟瑛上书请求疏浚西湖,将苏堤以西一带的淤泥清理,拆毁田荡扩张水面,并将这些淤泥用以加宽苏堤,在西湖西部堆筑长堤,后人为了纪念,命名为“杨公堤”。 后来,西湖又经过了几次的疏浚,将淤泥在湖中央堆成湖心亭和小瀛洲两个岛屿;雍正年间,又对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李卫在茅家埠、金沙港、丁家山、赤山埠四个地方修筑了石堰,并开浚西湖湖道,用来蓄泄沙土流入西湖;到了嘉庆五年,颜检上书要求在西湖兴修水利工程,后来由阮元主持修建,将西湖挖出来的泥土堆筑成土墩,为了纪念,将其命名为“阮公墩”。

由此可知,西湖从古至今的持续发展,是一次又一次“淤积―疏浚―淤积―疏浚”的人工干预的结果,但是在历次整治过程中古代建设者们都本着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来进行风景营造的思想。这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也是麦克哈格所提倡的“适应”的原则,而非掠夺式的开发自然。

4.2 适用自然的风景营造措施

西湖就像是一件艺术品,虽由人作,宛如天开,千百年来,人们一次次对西湖进行加工,都保留了它原有的自然,不露出一点点的雕凿和斧痕,所有的构筑物与环境和谐相处。

4.2.1 就地取材地利用场地资源打造完美空间格局

在西湖的变迁与整治的过程中,古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将疏浚西湖的淤泥筑成长堤、小岛,不是将废物直接运出场地,或将新的物体注入场地之中,而是将场地现有的资源进行景观营造,就地取材打造完美的空间格局。

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周边的山峦起伏,形成了天然画卷,现代的杭州一方面保护西湖西面的自然山水格局,而在城市这一面对建筑进行了严格把控,临湖的建筑高度不能超过树的高度,这样就使西湖景区开合适宜,既有实处又有虚处。也体现了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思想。

通过对杭州西湖自然山水格局的分析,可以看出自然山水与现代城市可以有着密切的相容性,所以不仅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而且还要运用城市设计手段,让城市能够与自然相适应,两者能够共生。自然山水能够决定城市的地形地貌,而地形地貌又能够影响土壤、气候、动植物、水文等因素,城市与山、河、湖、植物等这些自然要素结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也能让整个城市具有自己个性特色与地域文化。所以,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要遵循自然山水格局,把自然山水作槌鞘胁豢扇鄙俚囊徊糠郑让城市有它自己的风格特点。

4.2.2 因地制宜的建筑布局促使建筑c自然完美融合

西湖一些小型园林建筑如文澜阁、西泠印社等选在山林深处,既与苏堤成景,又与山体融为一体,它们遵循地势的起伏,因地制宜,到处都透露着自然的气息;“曲院风荷”中酿酒的作坊,建筑周围种满了荷花,建筑隐藏在荷塘深处,夏日清风徐来,将荷香与酒香融合在一起,沁人心田;临水的建筑如平湖秋月,其建筑能尽可能地贴近湖面,秋天平静的湖面如同一面镜子,将建筑植物倒映在水中,使建筑与水紧密的贴合在一起;所有建筑风格统一,粉墙黛瓦,淡雅、朴实。表现出朴实无华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西湖建筑的选址以及建设,都能够体现出“因地制宜”,这也是麦克哈格所提倡的,不去将丘壑铲平,不去将谷地填埋,而是顺应自然,顺应地势来造就建筑。

4.2.3 因时造景的植物栽植造就如诗如画的环境氛围

西湖的植物栽植因时因地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特色,例如苏堤运用柳树和春季花卉,突出“苏堤春晓”的特色;“曲院风荷”以荷花为主景,打造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特色景观;“花港观鱼”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段也有不同的景色,密林地与大草坪的结合并且利用植物四季的不同季相,形成四季皆有景可赏的特色,等等。杭州西湖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当地的植被丰富,并且合理的搭配多层次的植物,突出地方特色,发挥出了园林植物的综合功能,符合自然规律,满足生态的要求。杭州西湖的植物栽植注重意境的创造,还善于对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景观关系的处理。 在造景的手法上,能够合理的利用植物围合空间,林缘线和林冠线体现出一种节奏和韵律,这都要归根于植物的因山就势。杭州西湖的植物栽植尤其注重生态学原理,利用植物来改善和调节城市的环境,合理的选择植物的种类,进行精细的搭配,例如堤弯宜柳、移竹当窗、栽梅绕屋、槐荫当庭等都反映出我国古人十分注重植物的生态习性,这种注重生态学原理的做法也正是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所提倡的。

5 讨论

无论是“设计结合自然”思想还是我国古代的风景建设,都充分体现了环境建设的生态观。现代风景园林建设如何吸取古人的智慧和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抛开纯经济和急功近利的追求,就应该向古人学习,向西方的先进思想学习,把我国风景园林建设做到“中西合璧”,从当地的自然环境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脉,真正做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参考文献:

[1]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芮经纬,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向荣,林 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陈明钊.西湖演史[J ].蓝天园林,2001.

[4]黄光宇,陈 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Abstract: The masterpiece of Design with Na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s of urban planning, landscape science and architectur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man and land is very similar to the problem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China.By understanding the ides of Design with Nature, combined with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ancient China, this paper took West Lak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especially for the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t also discussed how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urban landscape.

Key words: Design with Nature; Hangzhou, West Lake; ancien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上一篇:六神丸血浆药物化学的研究 下一篇:探究桉树的生长特性与种植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