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关于“世博会”的主观题例析

时间:2022-09-19 07:58:29

中考历史关于“世博会”的主观题例析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可以说是2010年中考历史的一大亮点,也是历史学科社会功能的最大释放和彰显,也足以说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发展趋势。

一、试题例析

例1.(江苏泰州卷)今年是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的举办之年,也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上海成为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时,清政府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并下令关闭沿海其他口岸,只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并以《防夷规条》限制外国人在华的活动。

(1)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前清王朝推行怎样的对外政策?鸦片战争后,上海是在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材料二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天时、地利、人和催发了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的诞生。

(2)根据材料二,结合当时英国的国情,试从经济(或科技)的角度说明英国能够成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最主要的原因。

材料三

(3)1992年,为纪念一位航海家发现美洲500周年,西班牙政府在塞维利亚举办了世博会,把博览会的主题命名为“发现的时代”。请问这位航海家是谁?中国馆展出四大发明及一些最新的科技成就等,被评为“五星级展馆”。材料三中哪一展品最有可能在中国馆展出?

材料四 如右图。

(4)结合材料四回答,20世纪90年代,上海迎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你认为会对泰州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归纳能力。试题的主要亮点是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角度考查世博会举办的背景因素。第(1)题以上海世博会举办地上海的历史为主要考查内容,又兼顾了周年纪念活动。第(2)题考查1851年伦敦世博会举办的主要历史条件。第(3)题以塞维利亚世博会主题“发现的时代”为背景切入,考查1992年时间条件下材料三图片科技成果的选择和定位。第(4)题以上海世博会举办地上海的发展机遇为背景切入,强调世博会对现实社会的广泛影响和产生的社会效应。

参考答案:(1)闭关锁国。《南京条约》。 (2)经济:世界第一强国或者日不落帝国;科技:工业革命的完成。 (3)哥伦布。图片三。 (4)开发与开放浦东新区。只要是有利于泰州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即可。

例2.(江西卷)历史视角――从世博会透视世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某校九(1)班出了一期以世博会为主题的板报。试结合板报部分内容,探讨相关问题。

栏目一:世博大明星

经过全体同学投票,以下三项科技成果被评为“世博大明星”。

(1)结合“获选理由”,说说蒸汽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从上述世博会发展历程中,你认识到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

栏目二:世博大舞台

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第一次世博会,通过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在展厅中的千百台机械轰鸣声中,美国向世界宣布:“我来了!”

(2)联系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的发展历程,说说1876年的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崛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栏目三:世博大看点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展出的太阳能飞机、碳纤维自行车、透明水泥、可发电地板、火山岩网球拍等高科技产品成为本届世博会的“大看点”。

(3)栏目三所列出的这些展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有哪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现象归纳和理解的能力。试题的主要特色是突出了世博会是文化科技成果的展示和国力的凸显这一主题。第(1)题以主要世博会的主要成果为背景切入,设计相关问题对这些成果进行反思和再认。第(2)题以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世博会为背景切入,考查考生对美国向世界宣布“我来了”的原因,即1876年美国举办世博会的主要条件及原因。第(3)题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品为背景切入,考查考生对这些展品的认识和从中受到的启发。

参考答案:(1)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强大动力(或代替了人力、水力等)。科技进步。 (2)原因:美国内战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内部障碍;抢占第二次工业革命先机等。 (3)节能、低碳、环保、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等。

二、试题考查的主要特点

1.主要以1851年伦敦世博会为背景切入,考查其历史背景或者英国作为举办国所具备的主要历史条件。

2.主要是对近现代世界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成果的再认或应用。

3.对世博会举办国或举办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进行考查,而且大多结合周年热点等问题设置考题。

4.强调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比较分析和受到的启发,上海举办世博会与近代中国上海成为“通商口岸”进行鲜明对比。强调今天开放的中国国力的强大和在世界上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重要性。

5.强化对世博会相关科技革命知识考点的实际应用和现实指导意义,彰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6.考查形式灵活,符合现代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特点和学生历史学习的实际。

三、对2011年中考历史备考的启发

1.要关注时政热点问题,对相关时政热点新闻进行相关知识储备和应考技能训练,尤其要注意多角度地认识和思考该时政热点问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2.要注意历史学习方法的积累和应用,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灵活多样的历史教学方法。

3.要关注时政新闻与历史知识内容的链接,特别是有关周年纪念问题、长效热点问题及现实意义很强的热点问题要格外注意,并进行练习,总结应对策略与方法。[S]

上一篇:浅谈高中思想政治的复习 下一篇:“听懂课不会做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