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角度研究语言

时间:2022-09-19 04:21:08

从美学角度研究语言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美学和语言的自身发展,为从美学角度研究语言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回顾中西方学者在美学和语言学相结合的研究中所作的贡献,论述了从美学角度研究语言的实际可能性,旨在说明对语言的进一步研究可以从美学这一全新的角度进行。

关键词: 美学 语言 语言学 语言美

伴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很多学者对语言的不同层面进行了研究,同时开始利用语言学理论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并且将语言学的研究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语言学和美学的交叉研究也孕育而生。从美学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的可能性显示在两个方面。

一、从美学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

1.美学的本质为从美学角度研究语言奠定了基础

作为哲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美学主要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活动的特征和规律,即研究审美规律的科学,可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美学研究美的本质、形态(内容美和形式美),审美意识的本质和审美活动,等等。简言之,美学的开展离不开审美主体(也就是人的活动)和审美客体(也就是审美的对象)。哪些东西可以成为审美的对象?根据戚延贵在《美学原理》(2006)中的论述:审美对象可以是审美活动中的一切东西。《大英百科全书》论述了审美对象的两个特征:(1)审美对象是一个可以通过听觉、视觉或者某些情况下想象力而感知的东西。(2)审美对象在被感知的同时也被审美主体理性分析它的存在美、意义和价值。语言可以被人――审美主体所感知,语言具有存在的形式和内容美、存在的意思和价值,所以从美学角度看,语言也是审美对象。

2.语言的本质为从美学角度研究语言奠定了基础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现象。语言中是否存在着美?“任何语言都能最好地为本民族的交际服务,都有其优美的特点”(伍铁平,1983)。作为语言的艺术品如诗歌、戏剧、小说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们的美已被大家认可。而一般的语言美则体现在两个层次:(1)语言的形式美,即可以听出(看出)的音韵节奏、书写及格式排列美;(2)语言的内容美,即语言所传达出来的意象美。

因此,用美学原理去解释语言现象时可以异常深透地了解语言,了解语言本身的美学属性、美学表现(形式美和内容美)和在交际过程中的审美选择;而将英汉两种语言的美学属性、美学表现,以及在交际过程中不同或相同的审美选择进行对比研究,就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两种语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将有助理于两种语言间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包括第二语言的习得,跨文化交际,英汉互译,等等。

二、从美学和语言学结合的历史发展上看从美学角度研究语言的可能性

1.西方学者的研究探索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哲学家们开始通过研究语言学来解答一些哲学难题,从而形成了西方哲学中著名的海德格尔“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从“语言学转向”开始,不仅语言学家,哲学家也开始研究语言本身,这使得语言成为审美对象,从美学角度研究语言成为可能。

根源于哲学,美学在1750年首次被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Baumgarten)命名,并在二十世纪中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由于哲学家对于语言学的不断研究,语言学对哲学的分支――美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创立的现代语言学对美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当代西方的美学研究中,传统主题已遭冷落,实证的、语言学的、语义学的倾向十分显著。这种倾向根源于索绪尔创立的文艺符号学并对美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87,前言:16 & 28)。

很多对语言学和美学进行交叉研究的西方学者强调情感表达的内容和符号形式是统一的,因为艺术就是情感符号。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认为美必然地而且本质上就是一种符号。哲学家们在美学中研究语言问题时视语言为一种符号,提出一些令人鼓舞的观点,并试图建立一个理论,即语言学和美学是统一的或者就是一回事。

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美学》一书中写道:“语言学和美学,作为真正的科学,不是两件事而是一件事。人们研究的语言科学事实上就是美学,因为普通语言学的内容可以转化为哲学。任何研究普通语言学或哲学语言学的人都是在研究美学问题。”(克罗齐,1958:159)克罗齐关于美学和语言学的观点在奥西尼(Gian N. G. Orsini)的著作中也有论述:“克罗齐在1902年的《美学》中论述的思想的第一个阶段关注于美学意象的理论。克罗齐的观点是所有创造性的文学――实际上,所有的艺术――关键都在于意象的产生。……克罗齐美学观点就是分析作品的这种整体意象和在创作过程中的思想进程。如果按照克罗齐所言――美学就是表达的科学,那么美学的历史就应该是表达的历史。”(奥西尼,1961:24 & 282)

虽然对克罗齐的一体论作出回应的学者不是很多,但不乏著名人士如和沃尔夫(Benjamin Whorf. E. Sapir)创立了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设”(Sapir-Whorf Hypothesis)的语言学家萨丕尔(E. Sapir)。萨丕尔认为自己从克罗齐的美学语言学中获益良多,认为克罗齐是少数几个能够认识到语言本义的学者之一。对语言的美学认识毫无疑问是令人鼓舞的,具有很大的价值。每种语言本身就是表达艺术的集合体,包含很多美学元素(E. Sapir,1921)。另一个回应者就是德国语言学家卡尔(Carl),他曾经在自己的书中写道:“因为语言的创作本质,语言应该被认为是美学元素。”(钱冠连,2005:5)

美学家阿诺德・伊森伯格(Arnold Isenberg)曾试图在他的著作《当代美学》中论述语言是否是美学研究的对象问题,虽然最终没能得出结论,但这种尝试本身就是有一定的价值。

随后,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和法国哲学家、批评理论家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也认为人们应该从语言学:形式、修辞法和修辞格的角度研究哲学和美学(钱冠连,2005:6)。

英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论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在他的著作《语义学》的第四章中提及语言的美学功能,并且提出诗歌有种特别的美学功能,这种美学功能可以用语言使用的目的来解释。美学功能是语言五要素之一。可惜的是利奇对语言的美学功能的探讨局限于诗歌这种语言形式。

2.中国学者的研究探索

在中国,很多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文学家及语言学家都曾将美学和语言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东汉思想家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自律篇》中写道:“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高士之文雅,言无不可晓,指无不可睹。……夫文由语也,或浅露分别,或深迂优雅。”他说口语表达在于明白清楚,文章表达在于通畅优雅,要有美感。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第三十三篇论“情采”中,分语言为形文、声文和情文,体现了语言和美的融和。刘勰“丽辞”第三十五篇中指出:“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也就是说对偶的原则可以是不用典故,用典故,用反义词或意义不相同的词,用同义词或意义相同的词。刘勰对于语言的形式美的探讨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偶,二是声律。这对今天探讨语言美作出了贡献。“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不管是在对偶方面,或者是在声律方面,都是从多样中求整齐,从不同中求协调,让矛盾统一,形成了和谐的形式美”(王力,1980:460)。

近现代的中国语言学家和翻译家虽未创立此方面的系统理论,但在翻译时提出了“信达雅”,其中“雅”就属于审美层次的问题。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散文的声音节奏》(朱光潜:2005),提出了一般语言的美学问题。当代翻译家刘宓庆也在美学和翻译方面作出诸多贡献。语言学家钱冠连更是写作《美学语言学》一书探讨语言美和言语美。

总之,语言学和美学的自身发展已经为从美学角度研究语言提供了基础,而中西方学者对美学和语言学研究的探索则证实了从美学角度研究语言的可能性与意义。

参考文献:

[1]E.F.Carritt,Philosophies of Beauty from Socrates to Robert Bridges: Being the Sources of Aesthetic Theor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Pp.xi,1931.

[2]Leech,Geoffrey.Semantics[M].Harmondsworth:Penguin.(2ndedn.1981),1974.

[3]Orsini,GianN.G.,Benedetto Croce:Philosopher of Art and Literary Critic. Carbondale[M].IL: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Pp.24&282,1961.

[4]Sapir,E.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NewYork:Harcourt,Brace and World,1921.

[5]Scruton,Roger,&Munro,Thomas,AESTHETICS[A]Encyclopedia Britannica[Z].CD-Rom Ultimate Reference Suite,2003.

[6]克罗齐著.朱光潜译.美学原理: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59.

[7]罗兰・巴特著.董学文,王葵译.符号学美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6-18.

[8]钱冠连.美学语言学――语言美和言语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王力.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A].龙虫并雕斋文集(第一册)[C].北京:中华书局,1980:457-458.

[10]朱光潜.诗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1]海德格尔.诗、语言、思.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12]戚延贵,《美学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8.

[13]伍铁平.世界上哪种语言最美?[A].世界,1983,(5).

上一篇:从顺应论的语境关系顺应观来分析语用失误 下一篇:论《溪山琴况》的“和”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