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与品牌战略思考

时间:2022-09-19 02:53:04

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与品牌战略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交互作用下,世界经济竞争,国力竞争,深刻表现为一场创新战。其上游,追溯到基础研究的前沿领域,中游,覆盖了从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形成和升级的整个过程,其下游,延伸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营销、品牌传播和扩张的广阔范围。总结国内国际经验,一个创新型企业必须从国际竞争的视角,树立自主创新主体意识,努力培育知识产权产业、创建著名民族品牌,真正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到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和打造民族自主品牌上来。落实到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上来。

近年来,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知识产权总量逐年增加,一些强势集团不断崛起。但是,面对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和外国强势集团,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从企业的层面讲,必须切实树立自主创新主体意识,加快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积极推进自主民族品牌战略,实现中国创新型企业的核心价值。

树立自主创新主体意识

人类正面临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基础研究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速度突进,高技术前沿孕育着重大的革命性突破,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速度不断加快,高新技术和新产业群体崛起,但高技术产业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我们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切实提高创新主体意识。

创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

首先,树立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要清醒认识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场创新战。这是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企业要自立世界强势经济实体之林,必须依靠创新,支撑跨越发展,超前引领技术和产业的升级换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包括技术之内的生产要素的转移速度,导致产业技术和适用技术差距逐步减小。经济竞争的焦点是看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世界市场、占领世界市场。企业要把创新作为做强做大主业的中心环节,作为支撑和引领企业主业发展的动力。

正确把握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

增强创新主体意识,要正确把握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我国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建立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诚然,国家创新体系的执行机构是多元的,要发挥科研机构的技术依托作用,发挥大学和教育培训机构的人才培养作用,发挥中介机构的媒介和桥梁作用,发挥政府营造法律环境、提供综合服务的作用,但最为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执行主体和享有权益、承担风险的主体作用,一句话,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基础作用和能动作用,制定创新规划、加大创新投入、健全创新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创建创新文化,实现技术创新的产学研联合和国际国内互动。

立足自主,提升民族企业创新能力

增强创新主体意识,必须立足自主,把基点放在提升民族企业、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引进技术和重大装备,提升了起点,提高了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这是客观事实。但是,在跨国公司和外国强势集团把维系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及其知识产权视为生命线的知识经济时代,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以市场换技术也只是一厢情愿。我国经济学界有人认为“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只是商业选择”,这种观点是幼稚的、有害的。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吸收借鉴国外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精神,立足自主,顽强攻关,志在必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研究创新规律,提高再创新能力

增强创新主体意识,必须认真研究创新规律,切实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科学研究是继承与突破的矛盾运动。技术创新是启动一个新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命周期,是创造新产业与取代旧产业、创造新技术与淘汰旧技术的新陈代谢。西方经济学家把创新称之为“创造性摧毁”。长江后浪推前浪。创新正是在技术和管理的深刻革命中推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前进,这是创新的规律,也是企业的竞争哲学。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深刻体现了创新运动规律,是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路。基于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成果完成的原始创新,是具有革命性的重大突破,必将引发认识的飞跃和产业的革命,开辟大片产品和服务市场。通过现有技术、管理和创新资源的系统整合和优化配置的集成创新,是解决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的首要选项,是解决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难题,实现低成本、高效率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在借鉴他人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后续开发,是加快自主化、国产化步伐,提升持续竞争能力的重要实践。

研究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品牌战略

增强创新主体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研究和实施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和企业品牌战略。近年来,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专利商标保护和计算机软件开发取得了积极进展,一些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正崛起,但总体来说,起步晚、起点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管理还存在较大差距,品牌的策划、运营、提升和国际化营销差距则更大。没有知识产权,企业的创新成果无法得到巩固,没有知名品牌,再好的创新成果,再多的知识产权,也难以从市场中获得丰厚的资金回报。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知识产权,应当包括品牌的无形资产,企业创新不能缺少品牌及其营销的创新。企业创新和知识产权最终要落实到具有无形强大竞争力的著名品牌上来。

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产业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有自己的家园。技术,没有国籍,但技术的应用涉及的知识产权的归属与分享,是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重要游戏规则。

我想从几个层面,对知识产权问题进行分析和透视。

知识产权的几个内涵

第一,知识产权作为政策工具,它是创新成果和知识财富归谁所有、如何使用和转让以及产生的利益怎样分享的制度安排,是技术创新活动良性循环的激励约束机制,也是知识经济形态下,知识要素参与分配和进入管理的实现形式。

第二,知识产权作为法律制度,它所设定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是私权。是无形资产,是把技术、知识和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的法律武器,是通过国内立法和国际条约所确定的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和技术竞争的新秩序。

第三,就知识产权的内容而言,随着科技进步与创新,其外延在扩展,内涵在深化,知识产权已经从企业经营策略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高度,深深融入国家科技、经济、文化关系中。

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我参加过多次知识产权谈判。在国际科技合作的知识产权谈判中,焦点是科技合作产生的知识产权,归谁所有、如何使用与转让,产生的利益怎么样分享的问题。在对外经济贸易和加入WTO知识产权谈判中,其主题是:知识产权的立法进度、保护标准、执法措施以及知识产权相关的市场准入问题。经过反复磋商和博奕,我国们在争取互利互惠、双赢共荣的前提下,达成了有关协议,进一步构建了双边和多边合作的框架。

现在进入后TRIPS时期。随着世界经济形态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演进,知识产权正在并将继续在世界贸易中升值;随着关税贸易壁垒大幅降低,作为非关税的技术堡垒和知识产权的门槛正在不断提高;日甚一日的创新交锋,使得知识产权不仅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而且上升为国家战略,知识产权的立法、执法和法律的运用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我国存在的差距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作出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决定。国务院的《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2006-2007)》已经付诸实施,取得积极成效。就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侵权盗版和权利滥用两大公害,必须坚决治理。而对我国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来说,突出的问题是创新、管理、运营、维护知识产权的能力相当薄弱,必须正视下列差距:

一是知识和信息差距。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在企业尚未普及,我国企业家对什么是知识产权、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策略、企业主业领域知识产权版图及其变化等,缺乏系统的把握和深入了解。

二是总量和质量差距。本土企业知识产权拥有量少,原始创新和技术含量偏低。我国涉及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中央企业申请专利总数,不及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个跨国公司的申请数。而且,我国不少企业拥有的各类专利,在技术上科技含量较低。多数专利要求结构比较简单,在空间上没有形成多项从属专利构成的保护圈,在时间上也没有形成与时俱进的接力棒,很容易为他人规避和超越。

三是战略与管理差距。多数企业没有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尚未制定规范有效的企业知识产权章程,没有体现创新价值的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建立利用国内外专利文献信息资料的设施和制度。在知识产权战略层面,我国多数企业处于启蒙阶段。因此,我国企业需要在分析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和策略基础上,根据科技进步与市场竞争特点,形成一整套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的策略思想。

几点跨国公司策略剖析

以下是我对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策略的剖析,仅供企业家们参考:

1.从技术、市场、法律的三维坐标决定研究开发的选题、目标和路线,跟踪变化,调整方案,拓展知识产权空间,紧紧把握研究开发主动权。

2.对维系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固若金汤,适度先进技术的转让也应在对成本、收益、市场控制能力、技术生命周期等充分评估后谨慎决定。

3.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推进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兼并拥有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双管齐下,扩展知识产权疆域,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提高市场占有率。

4.在对知识产权分享和市场份额分配做出精细安排的前提下,实行竞争伙伴之间的强强联合或策略联合,通过优势互补,加快实现重大技术突破,谋求对未来市场的持续垄断。

5.锁定市场目标,实行研究开发本土化,利用当地廉价资源,猎取所在国优秀人才和传统技术,研究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成果和适销对路的产品,实行低成本的扩张。

6.促进政府把企业的重要知识产权,或者企业技术联盟的知识产权打包(专利池)纳入国家和国际技术标准,谋求产业优势。

7.在输出资本、技术的同时输出标准、品牌,排挤对方民族品牌和国产化空间,并通过认证、采购、培训、技术转让和零部件价格等大肆转移利润。

8.通过合同条款滥用知识产权,对后续改进和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层层设卡,遏止对方技术创新活动,限制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的成长。

9.建立企业技术联盟或知识产权联盟等自律组织和集体保护机制,对市场和对手进行专业化监控,降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提高创新战的攻防水平。

10.在发现他人涉嫌侵权或者技术被他人利用、改进时,在收集并确定证据的情况下,选择最佳时机和诉讼策略发起进攻,力求在法律或者市场上获得“胜者全得”的战果。

推进自主民族品牌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目的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竞争力。最终要以市场占有率和经济回报率来评价。最成功的技术创新,是开辟、带动和占领大片市场的创新;最具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产业,是真正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服务优势、产业优势,主导国内、国际市场的产业。而在市场上,直接与用户、与消费者见面的,是品牌。决定产品优劣、竞争胜负的,是品牌。成功的企业,必须通过品牌战略,创建、维持和提升自主民族品牌。

品牌是知识产权

什么是品牌?简言之,品牌是指企业及其产品的牌号,包括商标、厂商名称和服务标志等。商品商标、服务商标是品牌的直接标识,但品牌决不等同于商标。品牌是商品外在质量和内在品质的体现,是企业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最有说服力的表征。著名的国内、国际大品牌提供给消费者的,是物质的和精神的、技术的和艺术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的价值和享受。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名牌,凝练了企业多年持续创新、科学管理、卓越品质、优良服务和企业文化,是企业获得市场资源优先分配权的强大武器。其品牌价值已经从企业层面扩展到社会层面,延伸到企业的家园――国家。具有国际影响力、渗透力、竞争力的大名牌,可以成为国内、国际公众的认同和向往,品牌的声誉和诚信转化为消费者的忠诚;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全球美誉度的大名牌,是国家的瑰宝、民族的骄傲,是在国际竞争中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卓越载体。

我们能不能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不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品牌,或者说,没有国际大品牌的企业,规模再大,也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型大公司。反过来,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具有国际影响的本国大品牌,他就很难称得上是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国家。

有人问,品牌是不是知识产权?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首先,品牌作为巨大的无形资产,其本质上属于知识产权。再者,《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知识产权定义所列的“厂商名称”,《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定义知识产权所称的“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和牌号”,指的就是品牌。世界贸易组织的《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也继承了上述国际公约的定义。从深层次上讲,品牌的知识产权属性,不只是体现在商品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和牌号等直接标识上。一个著名大品牌依靠先进技术的支撑、优良品质的保障、诚信经营的依托、先进文化的铺垫,成为社会喜闻乐见的精神和艺术品位。所以,品牌是多种和多项知识产权的集成。列入世界500强和我国著名企业的品牌所蕴涵的知识产权,才是最精彩的知识产权。

培育民族品牌,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产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大潮涌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正从产能扩张、技术扩张进入品牌扩张,在对外投资中通过凝聚着巨大无形资产的知名品牌,抢占世界市场财富的优先分配权。众多发展中国家只能被动地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品牌扩张提供廉价的加工服务。其典型的投资模式是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合资企业,以其品牌为主导,通过进口散件组装方式生产其品牌的产品,除依靠品牌扩张谋取超额利润、挤压我国民族品牌空间外,还从技术转让、咨询服务、零部件采购、外派人员高薪和国产化认证等诸多环节转移大量利润,并在品牌扩张中进一步提升其品牌的无形资产。

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我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产业,要落实到培育和壮大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自主民族品牌、本土品牌上来。在企业层面上,要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企业体系能力,坚持科学管理和诚信经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支撑的民族品牌;在国家层面上,要通过科技政策、经济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对自主民族品牌、本土品牌给予有力支持,调整经济结构,规范竞争秩序,优化自主品牌成长机制;在社会层面上,要营造一个有利于自主品牌发育、成长、壮大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提升公众的认同度,为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培育发展自主品牌提供舆论支持和群众基础。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技术没有国界,但技术应用有知识产权。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技术、产品和服务可以跨越国界流动,但品牌属于企业、属于民族、属于国家。高举自主创新旗帜,做强做大自主知识产权产业,打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民族品牌,我国企业一定能够为建设创新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人物背景

文希凯2005年6月前任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副司长。2005年7月-2007年4月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长。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78年入中科院研究生院,获理学硕士。曾赴法、英和美国进修知识产权。曾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立法、修法工作以及多轮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参加WIPO,TRIPS理事会中的多项国际条约的研讨工作,在中国专利法的研究、修改以及中外专利法、国际条约的比较研究方面有突出成绩。曾主编《专利法教程》等,并另有各种论文、译文几十篇。

上一篇:实施科教兴村战略 服务北京新农村建设 下一篇:知识产权制度及其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