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浅谈

时间:2022-09-19 01:39:22

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浅谈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技能之一的新课导入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戏剧中的“序幕”,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1.用数学史导入。数学教材是在科学性与教育要求相结合原则的指导下,经过反复锤炼编写而成的,是将历史上的数学材料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学习要求加以取舍编纂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必然舍弃了许多数学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实际背景、知识背景、演化历程以及导致其演化的各种因素。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觉得数学课抽象、枯燥,而且难以获得数学的原貌和全景,同时还有可能忽视那些被历史淘汰掉的、但对现实科学或许有用的数学材料与方法,而弥补这方面不足的最好途径就是增加数学史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相关的数学史来导入新课,就能让数学活起来,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方法和原理的理解与认识的深化。

2.旧知识导入。数学知识之间有较强的递进性和系统性,如果从旧知识的复习来推理、引申出新课的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兴趣,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前后知识形成一个体系,进一步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前,可先让学生回忆极限的描述性定义,然后给出几个能很容易作出其图形的函数和这些函数经过四则运算而得到的函数,请学生思考这些函数在自变量变化过程中的极限是什么。此时学生便会发现如果作不出函数图形,则求函数的极限就遇到了障碍,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求知欲被调动了起来,顺理成章的开始进入新课的学习。

3.对比法导入。对比方法是根据两个对象都具有某些属性,并且其中的一个对象还有另外的某个属性,以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有某个属性的逻辑方法,这种方法是把两种事物在某些方面相似之处加以归纳总结得出新的结论。由于数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前后知识可以用相似的思维方式思考,所以用对比法导入新课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采用对比方法导入新课可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和发现创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4.设疑导入。

巴浦洛夫研究表明,健康的人都有好奇心,好奇心能引发求知欲。因此,在一节新课开始之前,如果可以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就能极大地挑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一节课学生的思维就会紧紧地跟随老师,聚精会神的听课,直到他们的问题得到解决。

一切客观事物都具有规律性,科学研究首先在于发现事物的规律性。亚力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因此,一开始就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典型问题,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发现其规律性,在问题的解决中引入新课,能极大地挑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上一篇:谈如何引导学生提升写作的创造力 下一篇:浅析制定高中英语自评作文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