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新课程下的学生学习方式

时间:2022-09-18 04:55:18

【前言】反思新课程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让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力求达到的理想境界,然而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方式应该如何表征?教师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应该做些什么?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有效的自主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实质性参与到教学...

反思新课程下的学生学习方式

摘 要:本文通过反思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期望加深教师对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的理解。

关键词:新课程;学习方式;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0-015-1

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事实上这也成为了当前课程改革的亮点。然而,当我们被众多冠以“崭新学习方式”名堂的形式搞得眼花缭乱的时候,却不得不质疑:到底应该如何认识学习方式变革?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反思新课程下的学生学习方式呢?笔者认为:

一、学生自主学习之反思

让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力求达到的理想境界,然而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方式应该如何表征?教师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应该做些什么?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有效的自主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实质性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包括参与提出并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的质疑;学会修正;对同一问题的多元理解;自主规划和调控学习的进程;参与设计评价指标;以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其次,要把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广度、参与水平的深度(是否开展了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投入程度以及生生间、生师间的合作程度作为衡量学生自主学习是否有效的依据。此外,每位教师应为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和盘托出教学设计,凸显活动的目的性;为学生基本能力的“天然”养成费尽苦心;引导学生思维和课题的走向,使讨论焦点化;对学生进行融入血液的鼓励性评价;充分关注差异,关键时刻给予特殊的帮助;真心实意营造宽松、安全的氛围。

二、学生合作学习之反思

首先,什么是适宜合作学习的教学任务?在大多数的教师观念中,合作学习主要适宜完成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因而课堂中呈现出来的合作学习往往只是学生们“合作”找出老师布置的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中的哪一页,然后派一个代表进行回答。这显然是一个误区。因为这样简单的任务根本无须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方式更多的应该是在当学生个人遇到难以独立解决的学习任务时应用。所以,“国外已有的研究认为,合作学习方式适宜于较为复杂或较高层次的认知学习任务,适宜于绝大多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任务。另外,如果教学目标本身包含了人际交往品质与能力培养的话,那么,就更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合作中学会合作”。(《人民教育》2004年第5期盛群力文“什么样的教学任务适宜合作学习”)

其次,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是什么?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课堂教学中凡应用合作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四人小组讨论”,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无疑,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但绝不是唯一的形式。衡量课堂上是否实施了合作学习,关键不是看有没有组织小组讨论,而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是否具备了合作的因素,包括是否具有合作的意识,是否掌握了合作的技能(善于倾听、述说、交流、分工与协作等),是否产生了合作的效能(异质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再次,如何理解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时下合作学习普遍成为教师的一种工具,成为教师在课堂上随时发放的一种方法,这同样是一个误区。从价值内涵来看,合作学习是一种发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并应当充分享有的权利,而不是教师可以控制并发放的“恩赐”。因此,合作学习只有在学生产生了合作的需要并且主动地进行合作的时候才能发挥积极的学习方式的作用,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时应更多地考虑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这种内心需要,而不仅仅是布置合作的任务和要求。

三、学生探究学习之反思

有学者按信息获取的方式把学习划分为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两种类型。这两种学习类型除了各有其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被动接受式学习(授受式学习)和发现式探究学习(发现式学习)——之外,还有着两种类型彼此交错的表现形式:主动接受式学习。主动接受式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接受式探究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既不同于学生单向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也不同于科学家发明创造所采用的发现式探究学习方式,而是一种通过类似探究的方法或途径来获得或体验知识结论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既包括探究式学习的特征(作为方法和手段),而实质上也仍然是接受式的学习,不过是通过探究和体验而获得知识结论的主动接受式学习(因为知识结论已经由前人发现并加以概括形成理论并构成课程内容了)。这样一种兼容两者的接受式探究学习(主动接受学习)方式,恰恰是普遍适用于学校在读学生探索学习的主要表现形式。

可见,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都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彼此取长补短,不可偏废。当前我们在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时候,不能一概否定接受式学习方式的作用。同时,我们既要看到探究学习是师生在课堂中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又要看到这是一种受学习内容、学习条件制约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不能普遍适用于任何内容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在实施探究学习方式的时候,除了要为这种学习方式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使之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之外,更要力求避免那些假探究行为,包括探究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或者是完全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探究时间,当学生思维还没有展开就要求回答问题,甚至是功利化的探究活动(学生只是为了抢到回答问题的机会,而并没有关注问题本身的意义)等等。

教育反思是人们形成和转变教育观念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教师转变教学行为的重要前提,因而也成为新课程实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在新课程改革初期的摸索探究中,我们很可能要走一些弯路,因此更加需要通过教育反思来时刻保持一颗清醒、冷静的头脑。

上一篇:对后排学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