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时间:2022-09-18 11:35:09

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现代人每天所承受的社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十分需要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行心里的自我保护,以便适应社会。

对处于关键期的幼儿来讲,培养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行心理自我保护,更十分重要。所谓自我调节能力是指幼儿在认识、交往过程中,当受到外界刺激影响而产生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时,能够利用自己的内因去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当前环境。因此有良好自我调节能力的幼儿更易形成活泼、开朗、自信、进取等个性心理品质,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适应社会。现代社会对一个健康人的评价标准除心理、生理健康外,还包括良好的适应社会能力,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幼儿健康的重要方面。

大班幼儿情况分析:我们班的幼儿在到了大班之后,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能力的提高,在活动中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然而,在实际生活中,随着家长和老师对幼儿要求的日益提高,大班幼儿面临着实际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的问题。据我们的调查,在我们班组仅参加钢琴等乐器学习的幼儿就占了全班的30%,而其他基本上都参加了美术、珠心算、拼音、英语等各种课外学习班。这样,由于自身能力的相对有限和外界要求的不断增强,许多幼儿心理压力较大,情绪表现不稳定,产生不少情绪、行为问题,如部分孩子行为退缩,胆小任性等。因此对幼儿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怎样能帮助幼儿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呢?我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

一、 帮助幼儿学习正确评价自己,树立一定的自信心。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幼儿树立自信心的前提,也是幼儿能够进行自我调节的基础,有了对自己较为客观、正确的认识,幼儿才能对自我产生认同,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接受自己的地位与现状,建立初步的自尊与自爱,这样,在受到外界不良刺激影响时,幼儿就能够依靠对自己的的适当评价及时调整心态,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激励,保持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因此,教师的评价在幼儿心目中极为重要,这样就要求教师要真正做到爱护、尊重每个孩子,肯定幼儿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在对孩子评价时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可能地用积极地态度评价幼儿,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使其产生自豪感、荣誉感,使幼儿开始重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与形象。

所以,在平时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谈话活动,让幼儿通过讨论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并经常采用个别鼓励与集体表扬等方式让幼儿形成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以提高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例如,我班幼儿王帅在平时活动中表现突出,有一次,我请他到楼下找一位老师拿本书,但这位老师有可能不在,要在幼儿园里找一找,可是王帅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务,在这个情况下,我先肯定了他在各种活动中的突出表现,使其心中树立起“我是一个能干的孩子”

的形象,然后我再表示对他能完成任务充满信心,这样在我的鼓励下,他很快就高兴地去完成了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有了正确的自我评价,培养了自我激励的精神,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利完成任务。又如:在谈话活动“我长大一岁”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幼儿承认自己有时在活动中随便插嘴,但是上课肯动脑筋,积极发言,通过谈话活动,幼儿初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随着慢慢长大,会越来越能干,长处会越来越多,短处会越来越少,甚至将短处转变为长处。

二、注重情感教育,让幼儿学会用适宜的方式表达情感。

要培养幼儿对人或事物的积极态度和情感。首先,要对人的情绪、情感有所识别,知道与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相对应的面部表情。比如,让幼儿知道在游戏中正确率高、速度快是一件光荣的事,从而产生高兴与自豪;让他们在交往中被同伴多次拒绝,没有人愿意与他一起游戏,就会成为孤独的人,因此沮丧内疚。让幼儿知道在商店里与家长耍赖或苦恼是错误的。表达情绪、情感过程包括表达和控制两个方面。表达就是把我们自己的情绪、情感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别人体验、感受,当情绪、情感的不当表达会影响当前利益时,个体能暂时控制冲动,如有一次,王超的玩具被别人抢去时,他很想冲上去争夺,但是,由于我们平时的教育中,交给了幼儿一些处理此类问题的正确方法,可以用语言提醒或寻求他人帮助等,王超就试着放弃争夺的侵犯,转为用正确方式加以解决。

其次,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感对幼儿的行为有巨大推动、调节作用,换言之,培养幼儿正确的是非观念,对幼儿的发展起巨大作用。其中同情心和羞耻心对幼儿尤为重要。同情心可以使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易让幼儿获得他人的帮助,品尝成功的喜悦。幼儿如果能对自己的不良情绪造成的不良后果或错误行为感到羞愧,就会避免再引起同样的不良情绪和行为。

最后,幼儿通过体验理解过程,对事物投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后,就会产生主动、积极的态度,也是平常所说的“吸引”。这种吸引使幼儿产生对活动的兴趣,兴趣的产生可以促使幼儿抑制在活动中的不良影响因素,如拉一拉衣服上的小饰物、看一看教室外的环境、想一想有趣的事情,而集中注意力。因此,才能避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思想不集中或漠然消极的态度。在各种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可以利用小实验、猜谜和小魔术等手段有效的激发幼儿对新事物的兴趣,使他们产生积极的、主动的态度。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幼儿就会有机会去理解体验不同的状态,特别是理解他人的心理,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摆脱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从而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不同情境中适当表达自己的情感,调整心理状态。

三、提供、创造机会,促进幼儿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实际上实践是提高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最好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尽可能创设较多的实践机会给幼儿,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我们首先鼓励幼儿去尝试、去探究,而不是简单的提供帮助与解决,当幼儿之间发生争执时,我们不再仅仅是争取及时解决纠纷,化解矛盾,而是有意识的让幼儿自己去解决,教师多说“你自己来处理,你怎么办”,有时,我们还组织一些讨论“如果这个小朋友是我,我该怎么办?”来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进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另外,我们也通过组织一些较大的综合活动让幼儿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如在大班阶段我们经常开展“大带小”的活动。让幼儿通过照顾小班的幼儿增强责任感,提高处理各种事件的能力。

总之,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幼儿心理自我保护的重要方面,可以培养幼儿对客观世界的积极态度及浓厚兴趣,提高幼儿对社会大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保证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利用乡土音乐开发课程资源 下一篇:填词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