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秋后算帐”到“田间管理”

时间:2022-09-13 03:29:49

从“秋后算帐”到“田间管理”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伴随着成功喜悦的经验,也掺杂着刻骨铭心的教训;有自己的别具一心的创造,也有可以“攻玉”的“它山之石”;有过春风得意,也有过彷徨、徘徊…… 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便构成了我对班主任工作的感悟:从“秋后算帐”到“田间管理”;坚持“过程就是成功”!这句借用了农民兄弟的农谚是我近期班主任工作的指南,其实质就是: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让丰硕的“秋后之果”从辛勤、细致的“勤锄草、勤浇水、勤施肥”的“田间管理”中水到渠成。所谓的“勤锄草”就是要高度重视常规违纪及不良思潮,利用各种手段将“草”及时除掉,使“管理制度化,督查常规化”。具体做法是:在班内推行“常务班长”(由班长、副班长、团支书三人轮流, 每人三天)及“值日班长”(由四个小组的组长轮流, 每人一天)的双层管理。“值日班长”每天值勤完毕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要点式填写 “班务报告”(含有纪律、卫生、学习等项目);由“常务班长”审阅后进行补充、修改、落实,在第二天适当时候公布总结并简要填写一式两份的“班内违纪及表扬统计表”(一份张贴,一份留底)。班主任根据自己的观察、了解及信息反馈,做出相应的处理。这种做法有三个优点:一是弥补了班级工作的片面性及不公正性。多渠道、多角度地搜集、反馈信息;将政教处违纪统计之外的班内违纪重视起来。二是利于养成“学生管理学生、学生评价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批评。三是便于连贯性地跟踪、对比、分析班内的正反两个反面的情况。对于班内违纪较轻的,给予口头劝告式的提醒;对于多次违纪的,班主任及时与其勾通,商量解决办法。这种制度实行“日清周结”,每周一张新表上墙,利于既往不咎,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使每位同学在每个周都处于同一个新的起点。

所谓的“勤浇水”就是一贯性地坚持鼓励、尊重学生及其家长,多进行正面引导。沃德曾经说过“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这说明了鼓励与赞美的重要性。鼓励和赞美是人生的一缕精神阳光,照到哪里亮到哪里。没有了它,人生之花便不会绽放。我们都愿意听别人的赞美,却又极其吝啬地去赞美别人,对与学生及学生家长尤其如此。让人不解的是:赞美别人只需花费我们片刻的思考及些许的精力,但受赞美者却可因此改变自己对整个事物的消极看法,增添前进的力量。正因如此,我尝试了以下做法:首先是想方设法地创造一些项目,多元化地评价学生,发挥其优点与特长,向其提供更多的露脸的机会配合学校搞好音体美特长生培养且不说,单从一个高三阶段考试分析,我班就从单科排名、综合排名、三次进退排名、三次综合实力排名四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横向、纵向排名,让每位同学都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有的同学在期中总名次后退了,但对比自己却前进了;有的总成绩排名后退,但某一单科却进步了……这些都在总结中给予了肯定,他们也因此有了自信。

“每日标兵”的评选也在鼓励、表扬中唤起了同学追求向上的动力。姚欣同学的纪律不佳,自我约束力不强,但其打字能力极强,我便有意识地安排他为班级打材料,从而让他几次成为标兵,教育效果极好。我们曾在学期末评选出“班级十件大事”并将其总结在元旦献词中,许多优秀同学因此受到表扬。我曾教育学生:蜜蜂总是盯着别人的优点,久而久之它就成了优点的化身,受到别人的学习与尊重;与此相反,苍蝇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久而久之它也就成了缺点的化身,受到人们批评与鄙视。这个故事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 “赞美别人、学习别人优点”的意义与重要性。有人说:教育的成功在与尊重学生。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坦诚、平等的谈心、交流便是我尊重学生的一个表现。在谈心中,我总结出以下规律:

一是学会倾听,让学生有话敢说,利于走进其内心世界。二是多一点微笑,利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即使有了点错误,也不要劈头盖脸,一棍子打死。我们应该追求完美,但我们谁也不可能也不必完美无缺。三是善于与学生总结谈心所得,积极与学生的想法共舞,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教训中悟得知识与道理。注重正确观念、舆论导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是我的班级进行正面引导的一个体现。班训的提出,名人名言及哲理性警句的阶段性宣传等可以让学生每天处在一个良性的心理暗示中,对统一思想,解决心理问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我们今年着重推出的宣传有“高中无悔”、“过程便是成功”、“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想办法”、“相信自己,奇迹随时可以产生”、“不怕慢,就怕站”等。宣传形式有班会、板报、故事、感言等。

所谓的“勤施肥”就是注重方法的指导及重点辅导,积极协调、组织班内互助。

纪律好了,思想顺了,只是一个发展的前提或保证,随之出现的“缺肥”现象不容忽视,中心工作便是如何施肥,才能让其茁壮成长。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一是注重方法的指导与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推广,搭好班内的信息平台,实行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交换。在高三的关键时期,利用网络和阶段性总结我班推出了《决胜高三系列学习材料》。从《高考状元、名师、落榜者谈高考》到《语数外学法荟萃》;从《月考感悟:没有今天的努力就没有明天的收获》;从《期中单科状元、进步幅度经验谈》到《为了母亲的微笑,请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从《人生不可不知的十个故事》到《清华“馒头神”张立勇》等等,均为同学的前进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动力,提供了方法与思路。在推出这些材料时,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实用,时效(即信息要新,结合最新的班级与社会热点),实例(即真人真事),感动。让活生生的实例去感动与启迪学生,激起他们奋起的欲望。如高二没念完就打工的清华“馒头神”张立勇,在清华大学一个普通的学生食堂卖饭8年,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每天坚持自学七八个小时,有时候学到凌晨一两点钟。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他对英语的学习从来都没有中断过,最后英语口语流利,托福考了630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更是早早过关。这样一个爱好学习的人让每位读者感动,让学生去读,自然会产生共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班级的这些材料,家长人手一份,并定期进行反馈、交流,实现了这些材料的立体使用。二是进行重点生的辅导。有句话: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班级内有了自己的榜样,竞争便有了标准与参考,有了更实质的意义。根据学校的要求、班内科任教师的分析,我班确立了10名重点的监督、辅导对象。实行了“每堂一答,每日一问,每日一查,每周一测”,并进行记录、评比,让学生动态地知道自己的排位。同时,班级以座次为序,印发给每位家长、科任教师一份班级通讯录,让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科任教师之间,根据情况进行相互交流,以对学生进行辅导。特殊家长会以及与科任教师的座谈会使家校联手,齐抓共管有了着落。三是班内互助的推行。即提倡同学与同学相互“施肥”。班内基本上实行“自选同位”(条件是保证纪律与学习);各个小组之间在强调竞争的基础上实行组内互助,每位组长、副组长对本组的“弱科互助”进行督查,落实。有时利用班会时间,由组长组织一次“某某同学的学习缺肥的会诊”,并开出处方,公布监督。有人说:班主任工作的秘密武器是“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也有人强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但我的感悟是:以情感人,重视体验;以理服人,重视内化;以过程导引人,力抓到位,争取做一名让家长与学生感动的班主任!

上一篇: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下一篇:利用乡土音乐开发课程资源